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40篇
  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7 毫秒
41.
叔丁基羟基类化合物体外抗疟活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叔丁基羟基类化合物对恶性疟原虫体外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以奎宁为阳性对照,采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2(6)-叔丁基-羟基甲酚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生长的活性,采用最小自乘法和几何均数法计算各测试化合物的IC50、IC90和完全抑制裂殖形成平均浓度。结果叔丁基羟基甲酚对体外生长的恶性疟原虫具有抑制作用,IC50和IC90分别是58.585μmol/L和170.411μmol/L,较阳性对照奎宁的IC50、IC90分别高出221.4和148.8倍,所设测试浓度系列内无BHT完全抑制裂殖形成的浓度。结论叔丁基羟基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恶性疟原虫体外生长抑制作用,但有效浓度明显高于奎宁。  相似文献   
42.
应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得中缅边境西段缅甸境内感染的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及我国抗疟新药青蒿琥酯及咯萘啶的抗性率分别为100%、14.3%及19.0%,半数抑制量(ID_(50)依次为249.5、4.2及12.1nmol/L。3例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和咯萘啶的ID_(50)分别为335.6nmol/L和43.1nmol/L;4例抗咯萘啶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和青蒿琥酯的ID_(50)分别为260.1nmol/L和5.0nmol/L。结果显示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及氯喹有明显的交叉抗性;抗咯萘啶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无交叉抗性。当地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程度明显高于云南南部恶性疟原虫,但对其它2种药物的敏感性则无明显差别,提示当地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及咯萘啶无交叉抗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云南省间日疟患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编码区突变多态及其与伯氨喹性溶血现象易发的规律。方法收集云南省2018年经"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治疗的间日疟病例血样。以服用伯氨喹期间患者出现"茶色"尿液体征、G6PD酶活性下降判断为伯氨喹诱发急性溶血。提取血样的人基因组DNA,PCR分别扩增含G6PD基因的12个外显子片段并测序。与G6PD基因非突变型序列比对,用DNAStar11.0、BioEdit 7.2.5等软件整理、拼接测序序列获得G6PD基因的cDNA序列。用MEGA 5.04、DnaSP 5.10软件分析cDNA序列的突变多态、选择效应等。计算突变多态与伯氨喹诱发性溶血发生的相关性系数(r)和比值比(OR)。结果共收集间日疟患者血样184份,获得44份血样的G6PD基因完整cDNA链(长度为1545 bp),其中1条来自溶血病例的基因组。44条c DNA链与非突变型序列比对的突变位点包括c.461 T>A、c.574 C>T、c.786 C>T、c.1059 C>T、c.1311 T>C和c.1376 G>T,频率分别为1.5/10万、1.5/10万、1.5/10万、1.5/10万、45.6/10万和1.5/10万。c.1311和c.1376的双位点突变连锁仅存在于溶血病例的基因组,且c.1376位点突变与伯氨喹性溶血的发生为正相关关系(r=1.000,P>0.05)。44条cDNA链定义为6种单倍型(Hap1~Hap6),单倍型期望杂合度(He)、核酸多样性指数(π)、Ka/Ks比值分别为0.493、0.001和0.062;c.1311单点突变的Hap2占比最多,为68.2%(30/44),高频率突变位点c.1311的等位组成亦最复杂,出现非突变半合(9/44,20.4%)、突变半合(16/44,36.4%)、非突变纯合(5/44,11.5%)、突变杂合(10/44,22.7%)、突变纯合(4/44,9.1%)等5种合子。c.1311位点突变与伯氨喹性溶血发生的OR值为0.6879(P>0.05),未显示关联性。Tjima’s中性检验D值为-1.414(P>0.05),且全段的D值均<1,表明研究序列检出的突变不属于定向选择压力下的非中性突变,Ka/Ks比值为0.062,说明研究序列非常保守、错义突变率低于同义突变率。结论云南省间日疟患者中,常见的G6PD基因编码区突变为c.1311位点的T>C碱基替换,但仅c.1376位点的G>T突变与氧化剂突变诱发性溶血的发生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大学生颈肩部肌肉劳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整体施术和局部施术进行治疗,整体施术手法包括推、滚、按揉、点、弹拨、拿、拔伸、叩击等,局部施术手法是在患者局部肌肉群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拔罐法对颈肩部肌肉劳损患者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的53%,2组比较,P〈0.05。结论推拿治疗颈肩部肌肉劳损能够缓解颈肩部肌肉痉挛状态,恢复颈部活动度,减轻颈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固定野调强(IMRT)和三维适形(3D-CRT)放疗技术在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治疗中的剂量学参数,分析3种治疗计划的剂量学特性。方法:选择12例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采用Pinnacle 9.2和eciseplan 2.03治疗计划系统,每例患者均设计VMAT﹑IMRT和3D-CRT ,比较3组计划的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量等。结果: MAT及IMRT组适形度指数(CI)相似,但均优于3D-CR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计划的靶区不均匀指数(HI)相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机器跳数(MU)及出束时间优于其他2组,VMAT组优于IMRT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受量,3组计划脑干及晶体受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和IMRT组脊髓、视神经、视交叉和大脑颞叶的受量明显优于3D-CR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MAT组与IMR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种放疗技术的治疗计划剂量分布有差异,VMAT与IMRT计划均能较好覆盖靶区,并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满足临床需求。VMA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MU和出束时间优于IMRT计划。3D-CRT仅在MU和治疗时间上有优势。  相似文献   
46.
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在实际的工作中护理人员往往给予穿刺过程很多的关注而忽略了输液后对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处理,而这却是影响留置针使用的一个重要的环  相似文献   
47.
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有手术指征良性子宫病变者200例,其中100例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为研究组甲组,传统子宫切除术100例为对照组乙组。结果研究组甲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开始排气时间短,下床活动早,术后性生活不受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低,均较对照组乙组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式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多西紫杉醇45 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氟尿嘧啶500 mg.m-2泵入48 h,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1次。结果 6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16例,进展4例。近期有效率为68.75%,疾病进展时间(3.0±1.2)个月,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9.06%(25/64)、20.31%(13/64)。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24例)和胃肠道反应(36例)。无腹泻、外周静脉炎、肝肾功能损害等,无化学治疗相关死亡事件。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方案治疗食管癌有效,不良反应可控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9.
利培酮对躯体化障碍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躯体化障碍患者的增效作用。方法127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西酞普兰)64例、对照组(西酞普兰)63例,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个月末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疗效评价以HAMD减分率为标准,不良反应以TESS评分为标准。结果2组HAMD、HAMA评分组间比较均从治疗1个月末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期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合并抗抑郁剂治疗躯体化障碍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三级医院糖尿病患者失随访原因;调查在社区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相关代谢指标的控制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病历库中选取上海市浦东地区1年以上未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00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流向、失随访原因及血糖监测情况;结合生化指标测定和问卷调查,评价在上海市浦东地区6家社区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控制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392例(78.4%)患者完成失随访原因的问卷调查。调果结果显示:69.1%的患者流向社区医院;87.8%的患者近半年内有空腹血糖测定值;44.9%的患者有餐后2 h血糖测定值,20.2%的患者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值。在900例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中,HbA1c<6.5%的患者占18.3%,收缩压/舒张压<130 mmHg/80 mmHg的患者占17.4%,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达标的患者分别占29.6%、31.6%和82.25%。相关分析显示:病程长、合并腹型肥胖、家庭收入低、监测血糖频率低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结论 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联动组成管理网络,可能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