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女性精神病病人月经来潮的时候,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病情波动,针对这些情况,对病人进行生理和心理护理,可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稳定病情,有利于病房管理和病人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2.
<正>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的常用替代疗法,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若抗凝不充分,透析器内凝血和纤维血栓形成使透析有效容量下降,清除率降低,将影响透析效果,从而影响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长期存活率。由于肝素易导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低分子肝素钙由于具有半衰期长、抗凝迅速的特  相似文献   
23.
自从1967年首次报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来,针对ARDS的诱发因素、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ALI/ARDS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尽管相关呼吸机技术和理论有进展、强效抗菌药物的研发和重症监护医学等都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但ALI/ARDS的死亡率仍然在30%~40%,甚至国内较大样本量研究报告结果为50%~70%,而其中只有10%~30%(平均16%)的患者死于顽固性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56层螺旋CT对我院6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三维后处理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等技术。其中29例患者于检查后96h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将螺旋CT影像表现与DSA做对照观察。结果门静脉癌栓主要影像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增强扫描可见其不同程度强化,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17例、肝实质异常灌注21例及肝动脉门静脉瘘(APS)25例。在29例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变异及门静脉癌栓等病变的显示上与DSA一致。结论256层螺旋CT可以准确诊断、评价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评价高校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生活质量和综合性干预治疗效果,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某高校T2DM组210名和非糖尿病患者200名为对象,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和2型糖尿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价被试的生活质量;对T2DM患者实施综合性干预治疗,比较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T2DM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T2DM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维度的评分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综合性干预治疗后,T2DM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以及疾病、心理、生理、社会和满意度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2DM教工生活质量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教工。综合性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T2DM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7.
28.
29.
肺癌(LC)的发病率近些年逐渐上升,与间质性肺疾病(ILD)尤其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密切相关。氧化应激是肺恶性肿瘤以及肺间质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因素之一,近年来,关于抗氧化剂应用于LC-ILD患者的疗效一直倍受学界关注,本文对氧化应激在肺癌和肺间质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汇总,探讨抗氧化剂应用于LC-ILD治疗的潜在价值及...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寻居民自我药疗决策行为的环节及可能发生的风险,以提高居民在自我药疗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为相关部门提出降低自我药疗风险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上海市农村居民就自我药疗行为及风险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处理与分析。结果自我药疗决策行为包括药物获取、药物使用及药效自评3个环节。不合理的自我药疗可导致掩盖严重病情、延误治疗、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使疾病恶化甚至威胁生命等风险,且可影响个人履行家庭职责,增加就医成本和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讨论自我药疗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且任何一个环节中出现差错均会导致风险的发生。在保证合理安全的自我药疗中,获取正确的药物是其前提,正确地使用药物是关键,注意用药后效果评价及正确的不良反应处理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