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4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方相  童培建 《中医正骨》2010,22(7):32-34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全身各大关节病变的一种重要方法,随着现代骨科技术的日趋成熟、骨科器械的不断改良,术后病人的功能评估及病人的满意度较为良好。目前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台关节置换手术,然而大约有20%的病人最终会因假体周围骨质溶解而导致假体松动。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FicatⅠ期各种治疗措施进行评价,找出该期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几种疗效较佳、远期随访塌陷率最低的治疗方案,作为临床研究的基础。共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课题组所在医院治疗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FicatⅠ期患者82例98髋;其中男性55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36岁。对比临床疗效及手术疗法所致创伤和康复情况。结果:FicatⅠ期治疗方案中,多孔细针能有效减压,增加静脉排出,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微创、简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具有多分化潜能,可向成骨细胞转化,促进成骨作用。结论:FicatⅠ期治疗优化方案为经皮穿孔减压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73.
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性骨折两种手术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58例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性骨折患者,外固定支架组27例,在闭合手法复位后安装腕关节外固定架并结合有限内固定;锁定钢板组31例,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采用Gartland和W 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术后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34,P=0.815)。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复杂性骨折,疗效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4.
骨痹的临床范畴包括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骨坏死等。早在内经之中就有关于骨痹的记载。在中医药传统理论"肾主骨"理论指导下,多数医家对骨痹相关疾病主张"从肾论治",并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许多学者结合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开展对补肾药物治疗骨痹相关疾病的实验研究,来阐明骨痹相关疾病"从肾论治"理论的现代含义,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就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手术策略,报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 2002年5月至2009年12月对18例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为45~66岁,平均53岁.手术前出现疼痛、跛行的时间为6.0~24.0个月,平均11.2个月.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至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时间为8~72个月,平均35个月.术前Harris评分为26~70分,平均50分.结果 本组18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1周后扶拐下地,一般完全负莺时间延至术后2~3个月.无人工关节脱位,无坐骨神经损伤和严重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18例患者随访时间12~86个月,平均40个月,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术后Harris评分为80~92分,平均86分.结论 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后遗问题给全髋关节置换术造成诸多困难,术中需注重恢复髋臼的正常生物力学,尽可能采用生物固定型假体.  相似文献   
76.
对股骨头坏死(FHN)塌陷的预测和防治的各种方法加以综述,为以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通过CNKI、VIP、CBM及外文相关的文献检索,并阅读、归纳,概述目前所用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发现影像学检查特别是X线、MRI对FHN塌陷的预测具有重大价值。防治的方法有多种,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FHN塌陷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研究多局限于某个方面且样本量偏少,因此对预防塌陷所进行的大样本、不同方法分层比较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对于FHN高危人群出现髋关节疼痛的应尽早行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已经坏死的股骨头应设法预测其塌陷的可能性,对于有可能塌陷的根据不同病变施以髓心减压术或带血管蒂骨移植术等方法。对高危人群股骨头塌陷早期预测,早期防治对FHN患者预后起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仙授理伤秘方》(以下称《秘方》)是唐代骨伤学家蔺道人所著,成书于公元841~846年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科学专著.全书共一卷,分三节,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它以气血理论为立论依据,详细论述了骨折、内伤、伤筋等骨伤科疾病的分类和治疗.《秘方》创造性地发展了气血学说,主张"凡肿是血作"[1],认为跌仆损伤引起的肿痛主要和瘀血有关,故治法以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活血法、补肾法、祛风法对SD大鼠膝骨性关节炎IL-1β、TNF-α及MMP-13、ADAMTS-5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活血组、祛风组、补肾组、补肾活血组、预防组及模型组,每组各30只,以4%木瓜蛋白酶行膝关节注射制作大鼠膝骨性关节炎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连续给药,预防组在模型制作同时予以活血药。治疗以1个月为1疗程,6组大鼠分别于模型制作成功给药后30、60、90d分批处死。处死后取大鼠膝关节滑膜及软骨,分别运用免疫组化及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SD大鼠膝关节滑膜IL-1β、TNF-α及膝关节软骨组织中MMP-13、ADAMTS-5mRNA含量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祛风组IL-1β、TNF-α及MMP-13、ADAMTS-5mRNA含量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随着治疗进行降低不显著。早期,预防组比其他组降低显著(P〈0.05);活血组与补肾活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比祛风组、补肾组及模型组降低显著(P〈0.05);晚期补肾活血组、补肾组与其他组比较降低显著(P〈0.05),且补肾活血组与补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法与活血法对SD大鼠膝骨性关节炎IL-1β、TNF-α及MMP-13、ADAMTS-5mRNA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作用,早期时活血法作用较补肾法显著,且预防性给予活血药治疗效果更佳;晚期补肾法较活血法显著,同时补肾活血法治疗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耳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因膝骨性关节炎晚期行单侧首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被完全随机分成两组,耳针组31例,对照组29例.耳针组患者在术前晚子“神门”、“皮质下”、“肺”和“膝关节”四处耳穴埋针,对照组在耳部轮1、2、3、4四处假埋针治疗.术后采用直观模拟疼痛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所有患者术后72 h内使用患者自控镇痛泵,患者每次在模拟疼痛评分>4.0时先行耳穴按压5 min,如疼痛缓解不明显再行自控镇痛泵治疗.于不同的时间点分别记录自控镇痛泵的用量,并记录术后3d内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耳针患者在术后12、24、36、48、60、72 h的疼痛评分和术后第1、2、3天自控镇痛泵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耳针组术后3d内发生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的倒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耳针组患者未观察到任何与耳针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耳针能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右归饮协同骨髓干细胞(MSCs)移植对液氮冷冻股骨头坏死家兔模型骨修复的影响。方法:40只兔随机分为4组:A组(模型组)、B组(右归饮组)、C组(干细胞移植组)、D组(右归饮加干细胞移植组)。分离、培养、增殖MSCs;改良液氮冷冻法造模成功1周后,B组采用右归饮灌胃治疗,C组行髓芯减压术后MSCs 1mL(细胞密度:1×105·mL-1)移植治疗,D组采用右归饮协同MSCs移植治疗,对一般形态学、4、7周后的股骨头组织病理学和RT-PCR观察VEGF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各治疗组较A组的观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各治疗组空骨陷窝阳性率和VEGF阳性表达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D组改善优于B、C两组(P0.05)。结论:右归饮协同骨髓干细胞(MSCs)移植法能够显著改善冷冻坏死股骨头的血供、增强VEGF表达,促进坏死骨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