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模式在重症医学科的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小组,医护人员共同制定血液净化的目标和方法,及时反馈,随时改进。实施12个月后,对比实施前83例患者和实施后97例患者血液净化过程中的低血压、出血、凝血、血液净化费用以及治疗目标达成率。结果实施后患者的低血压、出血、凝血发生率明显降低,费用明显减少,治疗目标达成率明显增高,与实施前的患者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有助于提升血液净化质量,减少患者费用,临床应用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72例临床确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治疗组(n=37),两组患者均按照指南给予抗感染、抗休克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h、3h、6h、12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尿量、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h血乳酸水平、白细胞计数、补液量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出现心率减慢、平均动脉压升高,且治疗组变化较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h后治疗组血乳酸水平、补液量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升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减慢心率,降低血乳酸水平,改善组织灌注,并减少补液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分别经股静脉与耳缘静脉快速灌注4℃0.9%氯化钠溶液对兔降温效果。方法 1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股静脉组(n=5)和耳缘静脉组(n=5),均采用电子输液泵以3ml.kg-1.min-1的速度输注4℃0.9%氯化钠溶液,观察其达到目标温度(34℃)所需时间、所需液体容量,降温前后的心率、中心静脉压以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股静脉组体温降到目标温度所需时间比耳缘静脉组所需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静脉组所需灌注液体容量比耳缘静脉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目标温度后,耳缘静脉组的中心静脉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比降温之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中心静脉(股静脉)灌注低温0.9%氯化钠溶液诱导亚低温的速度比经外周静脉(耳缘静脉)的速度快,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4.
曾超  张朝晖  龚勋  张蓉  瞿星光  李灵丰  姚玲  钟建华 《重庆医学》2012,41(25):2655-265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以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重度OSAH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经多导睡眠检测图(PSG)检测并确诊为OSAH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重组,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各组以及重度OSAHS组行nCPAP治疗1个月后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OSAHS患者组(P<0.05);OSAH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r=-0.28,P<0.05)及AHI、颈围、腰臀比值(WHR)(分别r=-0.75、-0.38、-0.51,P<0.01)呈负相关,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r=0.45,P<0.01)呈正相关;重度OSAHS组行nCPAP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OSAH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呈低水平表达,OSAH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AHI、BMI、最低氧饱和度存在相关性,nCPAP可改善OSAHS患者低脂联素血症。  相似文献   
35.
36.
重症医学被正式纳入二级学科,迅速发展。使更多危重患者的救治成为可能。但是也暴露出在专科规模,专科医师、护理队伍,科室管理,基础设施及装备数量,病人收治标准,院内感染,患者住院费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需要对未来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有些设想。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中药雾化结合BiPAP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BiPAP,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鱼腥草、鲜竹沥雾化,观察两组无创改有创率(治疗后呼吸衰竭未纠正改有创机械通气的人数/机械通气人数)、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及通气后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应用无创机械通气(BiPAP)合中药超声雾化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评价ICU在损伤控制实施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在ICU一环节主要体现"以人为本"整体救治模式.结果 将多发伤合并"致死三联征"患者病死率从90%降低到60%.结论 ICU围绕着成功救治多发伤患者的生命而进行,在损伤控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从细胞凋亡及其信号转导通路角度,探讨长托宁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组,n=3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2)、长托宁干预组(P组,n=32),3组按再灌注时间再分为4个亚组,即缺血10 min后分别再灌注3,12,24,48 h,每个亚组动物均为8只。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制造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P法动态观察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细胞色素C(CytC)和Caspase-3表达的变化;电镜和光镜观察再灌注24 h亚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CytC在再灌注3 h即有明显表达,于再灌注12h达高峰,以后表达逐渐降低;Caspase-3在再灌注3 h开始表达,12 h明显升高,24 h达高峰,48 h仍有较高表达。②与S组比较,IR组和P组各时间点海马CA1区的CytC、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再灌注24 h亚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和线粒体形态结构受损明显;③与IR组比较,P组各时间点海马CA1区的CytC、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再灌注24 h亚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和线粒体形态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长托宁对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干预作用,通过保护线粒体的形态功能、稳定线粒体膜、抑制CytC和Caspase-3的释放和激活,从而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发挥脑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氧气雾化吸入器面罩吸入异丙托溴铵的有效性。方法氧气雾化吸入器面罩吸入异丙托溴铵与传统鼻塞吸氧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氧气雾化吸入器面罩吸入异丙托溴铵与传统鼻塞吸氧相比,前者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率、肺部感染率均低于传统鼻塞吸氧对照组;血氧分压则高于对照组。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器面罩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是有效降低痰液黏稠,预防吸入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