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子宫的前路子宫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方法选取因POP-Q分度Ⅱ~Ⅳ度盆腔脏器脱垂行腹腔镜下保留子宫的前路盆腔脏器脱垂悬吊术治疗患者共106例。记录患者POP-Q分度、年龄、经阴道分娩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保留导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106例患者中12例(11.32%)Ⅱ度,85例(80.20%)Ⅲ度,9例(8.50%)Ⅳ度;年龄38~82岁,平均(65.4±8.5)岁;手术时间34~165 min,(94.34±27.95)min;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9~28 g/L,平均(6.99±7.93)g/L;术后住院天数2~12 d,平均(4.42±2.29)d;保留导尿时间3 d,主客观治愈率均为100%。结论腹腔镜下保留子宫的前路子宫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效果好且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CSP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排除手术禁忌,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CSP妊娠物清除+瘢痕修补术。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期间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情况、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治疗成功率及预后随访指标(血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术后妊娠例数等)。结果 1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清除CSP妊娠物,并同时行子宫切口瘢痕修补,围手术期无手术并发症出现,术后β-HCG下降80%以上。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CSP微创术中手术效果确切,可完整切除妊娠病灶并行瘢痕处修复,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3.
文题释义:引导骨再生技术:是指通过生物膜屏障创造出骨组织优势生长的环境,使具有骨组织修复能力的骨细胞优先进入骨缺损腔,为骨缺损的修复、骨折愈合提供新方法。 补肾法:是指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运用补肾中药以固秘肾气、滋养肾精及充养骨髓,从而坚固骨骼,“补肾法”思想在中医骨伤临床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背景:引导骨再生技术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骨缺损修复方法之一已广泛运用于口腔医学领域,但关于引导骨再生技术在长骨骨干骨缺损中应用的研究报道很少。 目的:探究引导骨再生技术结合中药补肾治疗对大鼠股骨骨缺损修复的影响,评估其成骨效能,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6):空白组、引导骨再生组、补肾高剂量组、补肾中剂量组、补肾低剂量组、骨肽片(西药)组,建立大鼠股骨骨缺损模型,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引导骨再生治疗,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植入自体骨及Bio-Gide胶原膜;补肾各剂量组分别给予0.216,0.108,0.054 g/(kg•d)的强骨胶囊灌胃治疗8周;骨肽片组予以0.58 mg/(kg•d)骨肽片灌胃治疗8周。术后第12周,以X射线检查、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估成骨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骨组织中碱性磷酸酶、核心结合因子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检查、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各治疗组Lane-Sandhu X射线评分与Huddleston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 < 0.001),其中补肾高剂量组和补肾中剂量组明显高于引导骨再生组(P < 0.01);②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较,补肾高剂量组和补肾中剂量组对骨组织中碱性磷酸酶、核心结合因子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的表达有显著上调作用(P < 0.01),且明显优于引导骨再生组(P < 0.05);③提示引导骨再生技术结合中药补肾法治疗能明显促进大鼠股骨骨缺损修复、减少骨组织吸收并改善成骨效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在膜屏障创造出骨组织优势生长的环境中,通过上调相关成骨因子及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促进骨组织新生及血管形成。 ORCID: 0000-0003-2986-6986(谢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51例.常规组患者接受生长抑素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组用药基础上予以泮托拉唑联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高达98.04%,常规组总体疗效高达82.35%(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予以生长抑素、泮托拉唑联合治疗方案,可获得更加满意的效果,不仅止血快,而且住院时间少.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消炎散中活血化瘀药含药血清对成软骨诱导下兔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SOX9的影响。方法提取并培养MSCs,先分为成软骨细胞诱导剂组和未成软骨细胞诱导剂组,每组又分为不加血清组、含药血清组、空白血清组、sFRP-3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情况,运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Wnt5a、β-catenin,SOX9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显示,活血化瘀含药血清抑制诱导前MSCs表达Wnt5a、β-catenin mRNA和蛋白,促进SOX9 mRNA和蛋白表达,而对诱导后的MSCs促进Wnt5a、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SOX9 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消炎散中活血化瘀药含药血清可通过作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变SOX9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MSCs的软骨分化。  相似文献   
56.
朱颐  吴大保  申震  汪菁  张雪芬 《安徽医药》2017,38(9):1130-1132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化疗对铂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铂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化疗组(41例)和单纯化疗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1年随访期限内治疗生存期、病死率,并通过监测血常规、彩超、CT或MRI,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病灶及转移情况。结果 手术+化疗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1.37±5.64)个月,单纯化疗组为为(14.22±4.8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P=0.00)。手术+化疗组患者病死率为34.13%,单纯化疗组为7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P=0.32)。手术+化疗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单纯化疗组为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P=0.03)。手术+化疗组治疗后病灶及转移发生率为35.90%,单纯化疗组发生率为5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P=0.00)。结论 手术联合化疗方法对铂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具有较高的临床效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7.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与围生结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申震  陈玲  赵卫东  吴大保 《安徽医学》2009,30(7):753-755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与围产结局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期待保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的91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为两组A组积极治疗组、B组期待治疗组(入院期待治疗48h后终止妊娠),比较两组围生结局。结果A组41例终止妊娠孕周数31w±6.7d,围生儿病死率68.5%,B组50例终止妊娠孕周数32w±9.2d,围生儿病死率14%,B组的围生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率和NICU住院率均低于A组(P〈0.05),B组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大于积极治疗组(P〈0.01)。结论选择合适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进行期待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围生儿结局,对孕产妇也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58.
目前,关于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横结肠中段癌和右半结肠癌(包括结肠肝曲癌)的腹腔镜手术操作规范,如戳孔位置、分离入路、操作步骤和技巧、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肠吻合方式等都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对结肠脾曲癌(splenic flexure cancer,SFC)的腹腔镜手术操作尚缺乏规范,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探讨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LND)对早期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OGCTs)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09年1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2例早期MOGC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分为两组,30例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患者为LND组,22例未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患者为Non-LND组,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及复发率,探讨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对早期MOGCTs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30例行LND患者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除8例Ia期无性细胞瘤患者不需化疗外,其余44例患者术后均接受化疗。LND和Non-LND组的复发率(10%与9.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LND组和Non-LND组的5年总生存期(OS)(100%与100%)、5年PFS(90%与95.45%)、10年OS(96.66%与100%)、10年无进展生存期(PFS)(90%与90.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LND及病理类型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早期MOGCTs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对生存及预后无明显影响,早期MOGCTs患者术中可不行LND。术后规范化化疗,可获得良好的生存率。保留生育功能患者应于化疗期间应用GnRHa进行卵巢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