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甲基强的松龙对哮喘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激素在哮喘防治中的免疫调节机制,我们以甲基强的松龙(MP)为例,观察其对婴幼儿哮喘的治疗效果和体液免疫指标,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4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儿均符合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MP治疗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8mo~3a,平均2.1a。对照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0mo~2.8a,平均2a。两组病情轻重及院外病程无显著性差异,均未曾用皮质激素治疗。均在治疗前、后5d采血测免疫球蛋白。二、方法 入院后立即予治疗。对照组用抗感染、…  相似文献   
82.
新生儿和成人PBMC中IL-4基因表达和NF-AT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 (CBMC)和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IL 4基因表达水平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NF AT)活性 ,探讨新生儿IL 4基因表达水平低下的机制。用ELISA和RT PCR法测IL 4及其mRNA水平 ;电泳迁移率转换试验 (EMSA)测NF AT活性。结果显示 :抗CD3+PMA刺激后 ,CBMC培养上清液中IL 4水平较PBMC明显低下 (P <0 0 1) ;CBMC产生的IL 4mRNA较PBMC明显减少 ;CBMC核蛋白内几乎测不出NF AT活性 ,而PBMC核蛋白内NF AT活性较强。表明在转录水平上缺乏NF AT调控可能使新生儿IL 4基因转录减少 ,从而导致新生儿IL 4基因表达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83.
RNA干扰技术与利巴韦林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RNA干扰(RNAi)技术与利巴韦林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效应,探讨RNAi技术体外抑制RSV的有效性。方法用成功构建的表达载体pshRNA7816及利巴韦林处理HEp-2细胞,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实验检测pshRNA7816、利巴韦林的细胞毒性和对RSV感染后细胞的保护作用;通过显微镜观察pshRNA7816及利巴韦林对RSV感染细胞病变的抑制效率。结果pshRNA7816对HEp-2细胞的正常生长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而利巴韦林在1.0mmol/L以上作用浓度即会对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作用;pshRNA7816和利巴韦林均能抑制RSV所致的细胞病变,但pshRNA7816对细胞病变抑制作用较利巴韦林强,经过pshRNA7816处理过的RSV感染细胞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利巴韦林对RSV的最大抑制率(P<0.05)。结论根据RNAi技术所设计的重组质粒pshRNA7816在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中较利巴韦林抗RSV活性强。  相似文献   
8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在15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Ⅱ〉儿童中检出血清IgG亚类缺陷36例,其中IgG_1、IgG_2、IgG_3及IgG_4缺陷分别为21、15、8及8例,同时发现血清肺炎球菌多糖〈PnPs〉脑膜炎球菌多糖〈MPs〉、白百破疫苗〈DTP〉及麻疹疫苗〈MV〉特异性IgG亚类抗体缺陷分别为31、23、34及11例。PnPs〈26例〉与MPs〈20例〉特异性IgG_2抗体缺陷者中同时伴有IgG_2抗体低下者分别为9、11例。PuPs及MPs特异性IgG_2抗体缺陷同时伴有IgG_1低下者分别为6、5例。DTP与MV特异性IgG亚类抗体缺陷在MPs或DTP免疫强化注射后抗体反应能力低于正常儿童注射后水平,但多次注射后可达到或超过正常儿童注射前水平。此外  相似文献   
85.
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了15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患儿血清IgG亚类浓度,211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9例流脑患儿伴一种或多种IgG亚类缺陷,其中8例单一IgG_4缺陷或IgG_4伴其它亚类联合缺陷。提示IgG_4亚类缺陷,特别是IgG_4缺陷可能是重要的流脑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86.
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迟磊  符州  戴继宏  王莉佳 《重庆医学》2003,32(4):429-431
目的:为了探索喘息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结合本实验室的具体条件,建立一种由卵白蛋白(OVA)诱发的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方法:双次腹腔+皮下注射OVA致敏、连续6次呼吸道雾化吸入OVA诱导气道变应性炎症。结果:激发后肺部出现多种炎性细胞浸润,血清产生高滴度IgE,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升高。结论:该方法能够诱导大鼠气道过敏性炎症,可以作为研究过敏性哮喘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7.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伴IgG亚类缺陷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莉佳  蒋利萍 《重庆医学》2003,32(4):426-427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 (RRTI)儿童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ELISA测 4 4例RRTI儿童血清IgG亚类水平和 17例RRTI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IL 2、IL 4水平 ,7名同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3 6例无哮喘RRTI患儿中IgG亚类缺陷 (ISD) 9例 (占 2 5 % ) ,ISD患儿IL 2、IL 4 (10 6 65± 85 4 3pg/ml、12 93± 2 19pg/ml) ,较对照组IL 2、IL 4 (15 3 3± 4 65 82pg/ml、16 3 7± 2 75 pg/ml)明显降低 (IL 2P <0 0 1,IL 4P <0 0 5 )。 8例哮喘患儿均有IgE升高 ,5例IgG4升高 ,IL 2。 (2 ) (73 85± 72 4 9pg/ml) ,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高于ISD组 (均为P <0 0 1)。IL 4 (19 96±2 19pg/ml) ,高于对照组和ISD组 (均为P <0 0 1)。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免疫发病机制不同 ,无哮喘者更易发生ISD和Th1/Th2同时降低 ;有哮喘者常有IgE、IgG4升高 ,Th1轻度降低、Th2亢进。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角膜塑型术矫正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适合应用角膜塑型术矫治的青少年中度近视近视患者280例(560只眼)进行矫治,观察其裸眼视力改变、屈光度降幅和治疗1a后效果评价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 560只眼矫治3个月后的屈光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多数眼等效球镜降幅在2.00D~4.00D之间,等效球镜最高降幅达-7.25D,散光最高降幅为-1.75D。治疗1年后,≤-3.00组患者矫正效果最佳;-3.00~-5.00组患者矫正效果较好,≥*5.00组患者效果较差;所有患者中央角膜曲率均变平。垂直轴Simk-V(D)和水平轴Simk-H(D)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几乎所有患者戴镜当天都出现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一般1周内消失;部分患者有重影现象或伴有轻度角膜上皮脱落或角膜点状荧光素着色现象,所有症状均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对青少年轻中度近视,角膜塑型术的近期效果明显,但不能完全控制近视进展。  相似文献   
89.
倪科  臧娜  谢晓红  邓昱  李思敏  罗艳  王莉佳  刘恩梅 《免疫学杂志》2011,(12):1033-1037,1042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后,使用广谱抗生素头孢哌酮引起的咽部优势菌群清除对其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以及对肺部CD11c+细胞状态的影响。方法 3周龄雌性Balb/c随机分入空白对照组、RSV感染组和RSV感染后口服头孢哌酮组。7 d后检测口服头孢哌酮对咽部优势菌群的清除作用,并对各组小鼠进行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分类计数、病理切片HE染色及气道高反应性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肺部CD11c+细胞MHC-II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结果 1)正常小鼠咽部优势菌群为链球菌,RSV感染未影响咽部优势菌群的改变,口服头孢哌酮可有效清除链球菌;2)RSV感染后急性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明显增多[(13.20±1.72)×105 vs(6.17±0.28)×105 cells/ml,P<0.05],肺部病理损伤加重,气道高反应性轻微上升,肺部CD11c+细胞上MHC-II表达较空白对照明显上调(平均荧光强度:14 205±1 519 vs 9 707±1 140,P<0.05);头孢哌酮致咽部优势菌的清除未进一步加重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CD11c+细胞的成熟,表现为单个细胞表面MHC-II表达水平较单独感染RSV组降低,与空白对照无明显差异。结论 Balb/c小鼠感染RSV同时使用广谱抗生素头孢哌酮导致咽部优势菌被清除,可能减少抗原对肺部CD11c+细胞刺激,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CD11c+细胞的成熟。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蛋白(GILZ)在人气道上皮细胞9HTE0中的表达以及对MAPK信号通路因子Raf-1、Mek1/2、Erk1/2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地塞米松(Dex)作用后GILZ mRNA及蛋白的表达,同时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GILZ蛋白的定位;合成三条GILZ-SiRNA分别转染人气道上皮细胞9HTE0,用Q-PCR及Western blot法筛选出沉默效果最佳的一条;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信号通路因子Raf-1、Mek1/2、Erk1/2磷酸化蛋白及其总蛋白的表达。结果:Dex能够明显刺激人气道上皮细胞9HTE0GILZ mRNA及蛋白的表达,GILZ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浆中,Dex抑制了Raf-1、Mek1/2、Erk1/2磷酸化蛋白的表达,而GILZ-SiRNA转染后,Raf-1.Mek1/2、Erk1/2磷酸化水平有所回升。结论:糖皮质激素作为支气管哮喘一线用药,虽然能够诱导GILZ表达并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但同时GILZ却抑制了在气道上皮修复中起重要作用的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这为临床上研究哮喘防治新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