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42.
王庆松 《健康》2010,(6):30-31
以健康换取时尚,你愿意吗?面对这样直白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健康。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的选择往往相反,他们在享受时尚生活的同时,却常常把健康抛在脑后。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严重心理应激是否可引发实验大鼠较长时间的情绪唤醒水平障碍,以建立较理想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动物模型。 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6在解放军成都军区成都总医院完成。选择雄性Wistar大鼠135只,成组设计随机分为捕食应激组75只和正常对照组60只。先将大鼠放人捕食应激实验箱的小笼中,再将一只饥饿的猫放人实验箱中,使猫与大鼠无生理伤害性接触,致大鼠出现轻微惊恐性颤动及因惊吓所致呼吸急促而快速鼻翼煽动6~8min;正常对照组大鼠除不接触猫外,其他处理程序相同。并通过大鼠运动活性、探究行为、拒俘反应性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测应激后4个月内实验大鼠情绪唤醒水平改变,同时以Moms水迷宫法检测其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SPSS9.0软件进行单因素或双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各组均数的S—N—K法和Tamhane’s T2法检验。 结果:参与实验大鼠135只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捕食应激后1个月内应激大鼠旷场爬越行为明显减少[(71.5&;#177;13.5),(96.8&;#177;18.4)分,P〈0.05];4个月时后肢性站立仍明显减少[(11.4&;#177;2.1),(17.9&;#177;3.3)分,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应激大鼠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降低[(4.8&;#177;0.9)%,(20.7&;#177;3.7)%,P〈0.01];[(0.9&;#177;0.2)%,(6.6&;#177;1.2)%,P〈0.01]。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拒俘反应性则在应激后2个月内明显增加[(2.4&;#177;0.5),(1.5&;#177;0.4)分,P〈0.05]。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捕食应激后第1天应激大鼠在Moms水迷宫空间觅向训练中潜伏期明显延长[训练15次时为(32&;#177;6),(17&;#177;3)s,P〈0.05],在空间定向能力测试时.应激大鼠水迷宫的4个象限中无目的漫游所花费时间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应激后2周时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测试无明显改变。 结论:单纯捕食应激成功诱发了实验大鼠持续性运动活性减少、探究行为受抑、警觉水平过高、焦虑不安状态、环境适应能力下降、惊恐逃避反应等多种情绪唤醒障碍,以及短期空间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能力受损表现,具有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似的致病因素与过程,可基本模拟其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44.
深部自发性脑内血肿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5.
将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经跨学科设计改良后,应用于传代培养肺鳞癌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蛋白7(Grb7)的定性定位实验中,并将该改良法在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推广实施.据此,拓宽学生跨学科学习医学理论知识的视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患者450例,随机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微创组,236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214例)。微创组采用双侧头皮相应部位安放标记物,螺旋CT导向定位,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穿刺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肿的清除吸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为91.1%,保守组为67.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微创组、保守组治疗前血肿体积为(50.47±9.23)ml和(51.88±10.33)ml;治疗7天后,微创组、保守组血肿体积为(14.65±5.36)ml和(29.52±4.38)ml,微创组血肿吸收速率明显快于保守组(P<0.01)。治疗3天后,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保守组,BI评分明显高于保守组。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一种安全、适用于老年患者颅内中等量和大量出血且疗效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7.
HPLC同时测定荜茇中胡椒碱和荜茇明宁碱含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采用HPLC同步测定荜茇中胡椒碱和荜茇明宁碱的含量,为荜茇药材多指标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荜茇药材中胡椒碱和荜茇明宁碱为指标成分,应用C18(4.6 mm×250 mm,5μm)柱,流动相0.25%甲酸-甲醇(35∶65),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343 nm,柱温40℃.结果:胡椒碱和荜茇明宁碱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102.2%,RSD分别为2.6%,2.5%.建立了同时对荜茇中的2个成分进行定量的测定方法,并将此方法用于不同来源的荜茇各成分的测定.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良好,为中药材荜茇提供了更合理、可靠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48.
王建  王庆松  王俊  秦阳 《当代医学》2009,15(32):101-101,21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7~2008年收治的50例后循环缺血病人,随机分为纤溶酶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3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经应用纤溶酶急救治疗,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两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后循环缺血使用纤溶酶治疗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亚临床痫样放电(SED)对大鼠情感行为及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脑区惊厥阈下电刺激,观测实验大鼠认知行为改变。结果:不同脑区电刺激停止后1d SED大鼠旷场活动性明显减少,3d马阈下刺激组大鼠仍明显减少;1周内拒俘反应性均显著增强。大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定向能力测试中重度阈下再刺激大鼠在水迷宫的四个象限中无目的漫游。结论:SED可引发实验大鼠活动习性改变、警觉水平增高、环境适应能力下降,以及短暂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受损。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海马CA1区惊厥阈下电刺激建立可持续较长时间、无明显惊厥行为的临床下痫样放电动物模型。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25只,通过反复大鼠海马CA1区惊厥阈下电刺激,观察大鼠惊厥行为,纪录电刺激停止后1、3、7、14、30d时大鼠皮层脑电图改变。结果:采用刺激频率30Hz,波宽1ms,串长10S,刺激强度0.1mA,串隔5min,10次/d,连续刺激4d,最后一次电刺激后30d内,均可在大鼠皮层记录到稳定发放的散在或阵发性高幅尖波、棘波、棘慢波,而实验动物并无明显的惊厥行为表现(Racine0级)。结论:反复海马CA1区惊厥阈下电刺激可较长时间诱发实验动物出现无明显惊厥行为的临床下痫样放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