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1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218篇
内科学   129篇
皮肤病学   167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528篇
预防医学   159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44篇
  2篇
中国医学   130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立论依据】 胰岛素是维持机体糖代谢平衡的最重要的激素。在胰岛β细胞中,胰岛素原需要经过激素原转化酶(PC3和PC2)的剪切才能生成真正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胰岛素。因此,激素原转化酶对胰岛素的成熟具有决定作用。众多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和动物胰岛中激素原转化酶的含量显著不足。而我们的前期实验提示,稀土化合物氯化钆(GdCl3)能够增加激素原转化酶的表达量,从而促进胰岛素原的剪切成熟。 【设计思路】 糖尿病小鼠经氯化钆治疗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胰岛素与胰岛素原的含量,以及胰岛中激素原转化酶的表达量。 【实验内容】 以高脂喂养的C57BL/6J糖尿病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腹腔注射氯化钆(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4周后,抽取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胰岛素原和胰岛素的含量,进而分析胰岛素的剪切成熟情况。同时,分离提纯两组小鼠的胰岛,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方法检测胰岛中激素原转化酶(PC3和PC2)表达量的变化。 【材料】 C57BL/6J小鼠,高脂饲料,胰岛素原ELISA试剂盒,胰岛素ELISA试剂盒,PC3和PC2的引物及抗体。 【可行性】 该实验所需要的多项实验技术,如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小鼠胰岛的分离纯化、胰岛素及胰岛素原的检测等方法,均已成熟。设计实施该实验的团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等基础知识,并且参与过多项动物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实验的基础操作方面已十分熟练,具备参加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同时,团队成员做事踏实认真,并能独立查阅国内外文献,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此外,该团队的指导教师长期从事糖尿病治疗的相关研究,能够对该课题的实施进行必要的指导。 【创新性】 氯化钆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鲜有报道,且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氯化钆对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及机制尚无任何报道,本实验属首次。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小儿深度烧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对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共20例0~6岁,烧伤面积3%~45%体表总面积的小儿深度烧伤患者,采取早期液体复苏、有效的创面处理、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全身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20例患儿经一次手术创面完全愈合,术后4例电击伤共9只手指皮片挛缩明显,手指屈伸受限,2例髁部受皮区有瘢痕增生,皮片挛缩,余12例肢体创面皮片愈合良好。结论小儿深度烧伤患者,在积极有效的创面处理及全身营养支持基础上,手术方式以修复创面为主,可获较满意的后期功能与外形。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体会。方法: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Gss内固定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共33例。结果:随访6—28个月,术前Cobb角37°-83°,平均57°,术后Cobb角平均12.5°,平均矫正44.5°,矫正率78.1%。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结合Gss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满意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27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134例妇产科体检中心体检者。结果妊高征组孕妇血尿酸值为(408.25±36.88)mmol/L,对照组血尿酸值(323.86±30.39)mmol/L,P〈0.01。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比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与妊高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相关的颅脑并发症MRI表现。方法收集14例经骨髓穿刺证实的急性白血病患儿,且排除了白血病对中枢神经系统颅脑的侵犯,全部病例均行静脉化疗加预防性鞘内化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相关脑实质MRI的变化。结果 MRI显示1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脑内出现异常改变,其中2例表现为脑实质出血、4例有脑白质病变,1例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脑膜炎,1例腔隙性脑梗死,1例有脑萎缩,2例同时有腔隙性脑梗死及脑萎缩改变,1例同时有脑白质病变及脑萎缩。结论 MRI多序列检查对显示白血病治疗相关脑内异常改变较为敏感,选择性行头颅MRI检查可及时发现病变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63例血管瘤患儿,其中20例采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A组),24例采用单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B组),19例采用局部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C组),治疗后随访3-12个月。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结局数据进行Ridit分析,比较3组的疗效差异及显效时间。结果:A组有效率为90%,B组有效率为62.5%,C组有效率为68.4%。通过对3组患儿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复诊的显效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与B组、C组相比,A组治疗显效时间较快(P〈0.05)。3组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局部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与单纯用一种药物相比,联合用药见效快、疗程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更少,尤其对于大范围及眶周血管瘤,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经鼻空肠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把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0例应用鼻空肠管,对照组200例应用鼻胃管,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及死亡率、并发症状况。结果置管14天后,实验组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为(7.5士1.1)分,对照组为(6.8士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前与置管14天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自(PA)、血红蛋自(H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实验组营养支持更有效。实验组发生误吸4例、反流8例、腹泻22例、消化道出血13例、肺感染14例,对照组发生误吸38例、反流45例、腹泻42例、胃潴留24例、消化道出血27例、肺感染59例,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率19.8%,对照组死亡率为33.4%,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作用好,可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多药耐药蛋白(MDR-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错配切除修复蛋白1(ERCC-1)表达的差异,并分析这些表达差异性与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46例NSCLC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MDR-1、RRM-1、EGFR、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用Wilcoxon秩和检验来比较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用Fisher检验分析差异性是否与病理类型相关.结果 46例各种病理类型的NSCLC,原发病灶与转移淋巴结均存在MDR-1、RRM-1、EGFR、ERCC-1表达,其中ECRR-1的表达差异在腺癌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26),而MDR-1,RRM-1,EGFR的差异性在各病理类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1、RRM-1、EGFR、ERCC-1在NSCLC的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中均表达,但只有ERCC-1在肺腺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免疫功能紊乱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一种调节机体天然性与适应性免疫反应的重要免疫细胞,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脓毒症的全身炎症反应中不仅会受损或死亡,而且对机体免疫抑制状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DC在脓毒症中的变化及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