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在现代介入治疗时代评价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入选320例STEMI并成功行PPCI的女性患者,分为无复流组和复流正常组。结果女性STEMI患者行P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25.3%(81/320)。经单变量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收缩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OR=1.991,95%CI:1.018~3.896;P=0.004)、靶病变长度>20 mm(OR=1.948,95%CI:1.908~1.990;P=0.016)、侧支循环0~1级(OR=1.952,95%CI:1.914~1.992;P=0.019)、PPCI前血栓负荷评分≥4(OR=4.184,95%CI:1.482~11.813;P=0.007)和PPCI前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lsation,IABP)使用(OR=1.949,95%CI:1.168~3.253;P=0.011)是女性STEMI患者PPCI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无复流发生率随预测因素增加而显著升高,具有0、1、2、3、4和5个无复流独立预测因素时无复流发生率分别为0%(0/2)、10.8%(9/84)、14.5%(17/117)、37.7%(29/77)、56.7%(17/30)和81.8%(9/11)(P=0.000)。结论女性STEMI患者PPCI后无复流预测模型由5个因素组成:入院收缩压<100 mmHg、靶病变长度>20 mm、侧支循环0~1级、PPCI前血栓负荷评分≥4和PPCI前IABP使用。随着无复流预测因素增多,无复流发生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应用冠脉内超声联机三维成像,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治疗的机理。方法 对22例冠心病经皮冠脉成形术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患者进行了冠脉内超声联机三维成像, 在二维和三维图像显示模式, 选择远端参考血管段、病变血管段和近段参考血管段的图像,分别测量血管直径、血管面积、血管最小腔径、最小腔面积和斑块面积。对近端参考段与病变段血管治疗前后所测得参数、以及病变段血管治疗前后所测得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治疗前靶血管近端参考段的血管直径为: (4.48±0.47)m m , 病变段的血管直径为: (4.60±0.42)m m 。近端参考段的血管面积为: (17.39±3.91)m m 2, 病变段的血管面积为: (16.70±3.67)m m 2 。近端参考段和病变段的血管直径和血管面积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但无显著差异。支架置入后, 联机三维显示病变段与近端参考段在血管直径和血管面积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 0.05), 而最小腔径和腔面积与术前比较, 均有明显增大[(2.04±0.31)m m vs (3.04±0.25)m m , (3.84±0.79)m m 2 vs(8.22±1.46)m m 2 ]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超声溶栓对血小板激活的影响。方法 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超声溶栓+争诊PTCA组(A组:15例)和急诊PTCA组(B组:15例)。另外年龄在40岁以上且行择期PTCA的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control组:10例)。根据术前冠脉病变分为单支病变组(C1=20)、双支病变组(C2=13)和多支病变组(C3=7)。抽取手术前后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颗粒膜蛋白CD62P的表达。结果  相似文献   
94.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可缩小梗死面积 ,保护左室功能 ,降低死亡率。我们对 73例AMI的患者进行尿激酶 (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静脉溶栓治疗 ,并于溶栓后 90min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 ,评价两药的疗效。一、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73例AMI患者 ,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及溶栓条件。按照抽签的随机原因将其分为A、B两组 ,A组38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7例 ,年龄 36~ 70岁 ,平均年龄 5 7 7岁。B组 35例 (再随机分为B1 组UK 15 0万U治疗组 19例和B2 组 30 0万U治疗组 16例 )。取B1 组…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及与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有39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81例合并有糖尿病,309例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在AMI发病3小时至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脂分析。结果AMI合并有糖尿病组平均年龄及年龄≥70岁、女性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及前壁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组多(P<0.05或<0.01),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组患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也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糖尿病组冠脉血管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重度病变以及左主干病变均多于非糖尿病组患者(P<0.05或<0.01)。结论AMI合并糖尿病患者年龄大、女性较多、前壁心肌梗塞发生率高,且多合并有高血压及脂质代谢紊乱,同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且广泛,故应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96.
目前多数医生习惯选用6F或5FJudkin′s造影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对多数病人此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但对于存在有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常可由于造影导管头部嵌顿于狭窄的冠状动脉开口部位,造成压力衰减和/或使该侧冠脉血流锐...  相似文献   
97.
患者,女性,59岁。发现先天性房间隔缺损30余年。以胸闷、气短伴下肢浮肿1周入院。患者于20多岁检查发现有房间隔缺损(ASD),当时及后生育3个子女均无不适,近3年来常感活动后胸闷、气短、乏力.近1周症状加重伴双下肢浮肿、纳差。体检:血压140/80mmHg,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无干湿 音,心界扩大,房颤心律,心串86次/min,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IISM,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其余备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肝不大,双下肢轻度浮肿。胸片示心脏向左扩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门模糊心脏彩超:I…  相似文献   
98.
作者分析了22例左侧三房心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经手术证实,经尸检或造影证实各1例。10例为单纯左侧三房心,12例俣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描述了本病的胸部平片和心血管造影征象,左房真腔、假腔和异常纤维肌性隔膜的形态和运动特征。评价了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讨论了手术、病理、造影所见和临床征象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本病的发病机理,分析表明,左房假腔排血受阻程度及合并畸形与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
正常及内毒素性休克时胆囊收缩素的肺内清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 ̄(125)标记8肽的胆囊收缩素(CCK一8)和 ̄(51Cr标记兔红细胞一次通过肺循环的方法,研究了正常和内毒素性休克(ES)家兔肺对CCK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ES组肺循环时间延长,心输出量减少,肺对CCK一8的清除率正常组平均为38.95±3.0%,ES组为30.86±6.24%(x+s),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在ES时家兔肺清除CCK减少。  相似文献   
100.
利用QTVI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局部收缩功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超声评价三支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超声测量 3 0例心肌梗死患者 (MI组 )和 3 0例正常人 (control组 )局部心肌各时相的峰值速度 (Sm 、Em、Am)、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S)、最大时间 速度积分 (TVImax)以及最大应力 (εmax)、二尖瓣最大下移距离 (D)。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局部Sm、Em、Am 、TVImax、εmax、SRS 和D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对照组应变率曲线较一致 ,而梗死组较杂乱。结论 :三支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局部收缩功能明显减低 ,其中TVImax和D是评价局部收缩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