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3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1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255篇
内科学   158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03篇
外科学   282篇
综合类   593篇
预防医学   18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56篇
  5篇
中国医学   221篇
肿瘤学   7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李娴  邢亚东  李姗姗  刘浩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5):634-637, 643
目的通过建立熟地黄中梓醇、益母草苷、地黄苷A、地黄苷D、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5-羟甲基糠醛(5-HMF)7种化学成分同时分析的方法,测定清蒸熟地黄、酒炖熟地黄、九蒸九晒熟地黄3种不同炮制品中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熟地黄中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处理熟地黄3种不同炮制品,赛默飞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1%磷酸(A)-乙腈(B),梯度洗脱,程序为:0~8 min,1% B;8~9 min,1%~4% B;9~25 min,4% B;25~35 min,4%~20% B;35~50 min,20% B;50~50.01 min,20%~1% B;50.01~55 min,1% B。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332 nm,测定3种样品中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生地黄中未检出5-HMF。清蒸熟地黄和酒炖熟地黄中,环烯醚萜单糖苷梓醇和益母草苷几乎全部降解;环烯醚萜双糖苷地黄苷A、地黄苷D和苯丙素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较生地黄中含量降低;可以检测到5-HMF。九蒸九晒熟地黄中环烯醚萜单糖苷梓醇和益母草苷、环烯醚萜双糖苷地黄苷A、地黄苷D和苯丙素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几乎全部降解;可以检测到5-HMF。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熟地黄成分的影响较大,该方法可用于熟地黄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比分析骨骼化或带蒂游离乳内动脉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总结相关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心胸外科采用骨骼化(n=77)或带蒂(n=85)游离技术获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的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LIMA均端侧吻合到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分析两组患者的LIMA获取时间、术中LIMA桥血流量、术中LIMA桥搏动指数PI、术后前3天每日胸腔引流量及术后随访1年时的LIMA桥通畅率。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LIMA至LAD 的冠脉旁路移植手术。骨骼化组获取LIMA的时间略长于带蒂组(33.8±4.7 min vs 26.6±4.1 min,P<0.05);但骨骼化组术中LIMA桥血流量明显优于带蒂组(36.9±20.1 ml/min vs 28.6±17.2 ml/min,P<0.05)而两组术中LIMA桥搏动指数无明显差异(3.1±1.2 vs 2.9±0.8,P>0.05)。骨骼化组术后前三天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带蒂组(P<0.05)。术后随访到1年时的LIMA桥血管通畅率为100%。 结论:骨骼化游离乳内动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冠脉旁路移植术中,近中期效果满意。与带蒂游离乳内动脉相比,骨骼化组术中LIMA桥血流量更好,术后早期胸腔引流量也更少,但骨骼化组获取LIMA的时间略长。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总结15岁以下儿童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及中远期随访结果,探讨手术指征、瓣膜选择等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5岁以下29例行瓣膜置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2~15(10.66±3.55)岁.病因:先天性主动脉瓣发育异常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5例.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主动脉瓣置换2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7例,均采用机械瓣膜.所有瓣膜置换均采用间断褥式缝合方法,术中采用Manouguian法行主动脉根部加宽5例;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2例.术后以华法林抗凝治疗,维持INR在2.0~3.0.结果 患者CPB时间(126.39±68.4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7.39±48.23)min.全组院内死亡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心律失常1例(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呼吸衰竭l例,急性肾衰竭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随访1个月至8年,平均3.5年,随访期无死亡,所有患者机械瓣功能均良好,无再次手术,无抗凝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儿童主动脉瓣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及术后密切治疗,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均良好.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老年腹腔镜患者术后氧化应激水平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018年1—12月于杭州市西溪医院行腹腔镜治疗的74例患者,依据是否接受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37例)及对照组(37例),对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麻醉前、麻醉后1 min、麻醉后5 min及麻醉后30 min的心率、血压进行比较,并对患者术后24 h氧化应激及肠屏障功能进行比较。 结果 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不良反应及术前氧化应激、肠屏障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镇静起效及停药后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h及2 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右美托咪定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术后2组患者的MDA较前升高,SOD、GSH-Px、TAS、I-FABP、内毒素、DAO及D-乳酸较前降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MDA、I-FABP、内毒素、DAO及D-乳酸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SOD、TAS、GSH-Px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有效缩短镇静起效及手术后苏醒时间,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肠道受损情况,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发生。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体检的168例绝经后的老年女性,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健康组(78例)和MS组(90例),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中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雌激素(FS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脱氢表雄酮(DHEA)、血脂、血糖,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结果健康组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体重指数(BMI)水平和血压远远低于M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远远高于MS组(P>0.05);健康组E2、LH、FSH、SHBG和E2/TT显著高于MS组,而TT显著低于MS组(P<0.05);E2、SHBG与MS及组分间呈负相关(P<0.05),TT与MS及组分呈正相关(P<0.05),且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雌激素为MS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绝经后性激素急剧降低,增加MS的危险,适当补充雌激素,调节SHBG水平,对于降低MS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张川  王凯  王豪  张力  胡富贵  左川  刘浩  徐军  邓林  向乾虎 《四川医学》2020,41(4):354-360
目的评估Notch配体Dll-4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7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评估Dll-4在膀胱癌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目标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10例正常膀胱镜体检组织作为对照。在蛋白和基因水平分析Dll-4表达同膀胱癌,肿瘤大小、级别、复发及转移、预后的关系,并且利用生物信息分析验证研究结果。结果 Dll-4在膀胱癌组织中检测,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ll-4在高级别肿瘤中表达较低级别明显增高,但在RT-PCR及Western-blot检查中未见明显差异,Dll-4高表达同肿瘤复发、转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Dll-4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同时Dll-4作为潜在的膀胱癌靶向治疗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相关组织的电生理特性改变情况。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患者10例(房颤组)和无房颤病史的左侧旁路有显性预激波患者15例(对照组)。将大头电极分别放置在两组患者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开口及左心房顶壁、前壁、后壁、高位右心房,分别测定各部位有效不应期(EPR)。结果①房颤组心房及肺静脉EPR离散度指数(DI)为0.117±0.028,对照组为0.074±0.029,两组比较,P<0.05。②房颤组左心房ERP为(234.00±28.72)ms,肺静脉ERP为(230.75±32.69)ms;对照组左心房ERP为(248.00±25.99)ms,肺静脉ERP为(244.33±26.78)ms,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DI明显增大,左心房、肺静脉ERP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心钠素(ANP)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 T6)活化过程中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待HSC T6细胞贴壁后,在细胞培养瓶中加入ANP 10μmol/L培养1h,采用免疫荧光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Smad4和pSmad2/3蛋白细胞内转位.将HSC T6细胞分成空白未活化组、空白活化组、ANP1 μmoL/L组、ANP 10 μmol/L组,继续培养1h,分别提取细胞质蛋白及核蛋白,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mad4蛋白表达水平变化.ANP作用24 h,收集细胞培养液,以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MMP-13分泌量.结果 空白未活化组、ANP 10 μmol/L组Smad4、pSmad2/3在胞质内表达,空白活化组在核内表达;ANP1、10 μmol/L组细胞质内Smad4蛋白表达量较空白活化组增多(P均<0.05),并随ANP浓度的增大表达增强(P<0.05),而细胞核内Smad4蛋白表达量变化趋势与细胞质蛋白相反(P均<0.05).ANP作用HSC T6 24 h后,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的分泌量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0.05),MMP-13分泌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ANP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大鼠HSC T6细胞活化过程中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传导,减少了Ⅰ型胶原的分泌量,起到了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CDR)术中体位与术后早期颈椎中立位生理轴线重建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8月51例采用PRESTIGE LP椎间盘假体行单节段CDR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患者取仰卧位,颈枕置于颈后部维持颈椎前弓。男28例,女23例;年龄30~64岁,平均45岁。其中脊髓型颈椎病3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7例,混合型颈椎病12例。病程3~48个月,平均15个月。手术节段:C4、55例,C5、642例,C6、74例。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月颈椎中立位、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颈椎整体序列(C2~7)、目标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及目标椎间隙的Cobb角。计算术中与术前的角度差(差值)及术后早期(3个月)与术前的角度差(改善值),对不同平面Cobb角差值和改善值进行线性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中及术后3个月时颈椎Cobb角均显著增大(P<0.05)。其中颈椎整体序列、目标FSU及目标椎间隙的Cobb角差值分别为(6.72±9.13)、(2.10±5.12)、(3.33±3.75)°;术后3个月Cobb角的改善值分别为(6.30±7.28)、(3.99±5.37)、(4.29±5.36)°。目标FSU的Cobb角改善值与目标椎间隙Cobb角改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1,P=0.698),与颈椎整体序列Cobb角改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3,P=0.012);目标椎间隙角度改善与整体序列角度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7,P=0.061)。颈椎整体序列、目标FSU、目标椎间隙的术中颈椎Cobb角差值与术后早期颈椎Cobb角改善值3对变量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及线性回归关系(P<0.05)。结论 CDR术中颈椎位置保持在较术前中立位轻度后伸的位置是术后早期颈椎维持正常生理前凸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损伤机制、颈椎前路手术疗效、植骨融合时间。方法 2006-01-2011-06,我科收治24例Hangman骨折(其中Ⅰ型5例,Ⅱ型12例,ⅡA型3例,Ⅲ型4例),7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颈髓和神经功能障碍,术前JOA评分4~11分,平均7.8分,其中稳定型骨折(Ⅰ型)术前行颈托固定,不稳定型骨折(Ⅱ型、ⅡA、Ⅲ型)术前行颅骨牵引,直至完全复位,术前平均牵引时间为5 d,患者行颈前路颈2-3椎间盘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颈前路ZEPHIR钢板内固定术。结果24例均获随访12~30个月(平均2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5 min,颈部疼痛症状完全缓解,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植骨融合率100%,无内固定松动、断钉现象。结论应用颈前路颈2-3椎间盘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是一种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