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5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研究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Hem)对兔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于日本大耳白兔耳静脉分别一次性iv给予Hem 0.25,0.5和1.0 U·kg-1和阳性对照药注射用血凝酶(HAI)1.0克氏单位(KU)·kg-1,于给药前(0 min)和给药后10 min,30 min,2 h和12 h分别采血,应用Lee-White试管法测定全血凝血时间(CT),血球计数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C2000-4高性能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鞣花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正常对照组不同时间点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与给药前比较,CT在给予Hem 0.25,0.5和1.0 U·kg-1和HAI 1.0 KU·kg-1后10 min~12 h明显缩短(P<0.05);PLT在Hem 1.0 U·kg-1给药后10~30 min明显增加(P<0.05);APTT在Hem 1.0 U·kg-1(10 min~2 h)和HAI 1.0 KU·kg-1(30 min~12 h)明显降低(P<0.05);PT在Hem 0.25 U·kg-1(10 min),0.5 U·kg-1(10 min~2 h)和1.0 U·kg-1(10~30 min)及HAI 1.0 KU·kg-1(10~30 min)明显降低(P<0.05);TT在Hem 1.0 U·kg-1(10 min~12 h)和HAI 1.0 KU·kg-1(30 min)明显降低(P<0.05);FIB在Hem 0.25 U·kg-1(30 min),0.5 U·kg-1(10~30 min)和1.0 U·kg-1(10 min~2 h)及HAI 1.0 KU·kg-1(10~30 min)明显升高(P<0.05)。结论Hem 1.0 U·kg-1在给药后10 min即有促凝血作用,TT缩短可持续12 h。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重度光气中毒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 17例重度光气中毒患者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和心肌酶学等检测.结果 治疗后,17例重度中毒患者的一般体征、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改善,与治疗前比较,白细胞计数(WBC,×109/L:12.18±4.76比21.93±6.21)、中性粒细胞比例(0.87±0.05比0.92±0.03)、血红蛋白(Hb,g/L:128.12±25.65比173.71±23.53)、血小板计数(PLT,×109/L:165.12±31.70比254.47±70.80)、丙氨酸转氨酶(ALT,U/L:70.71±46.70比212.71±141.34)、天冬氨酸转氨酶(AST,U/L:52.47±34.68比82.41±34.60)、血尿素氮(BUN,mmol/L:5.83±4.09比7.89±5.96)、血肌酐(SCr,μmol/L:48.13±14.97比67.25±24.29)、乳酸脱氢酶(LDH,U/L:280.10±81.77比586.35±186.71)、肌酸激酶(CK,U/L:199.12±106.75比683.00±323.3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U/L:26.94±9.13比45.59±11.21)、血Na+(mmol/L:140.61±6.69比134.06±4.80)、血Cl-(mmol/L:95.88±6.06比102.29±7.28)、呼吸频率(RR,次/min:20.88±4.30比30.06±5.78)、心率(HR,次/min:82.76±17.16比113.35±16.90)、pH值(7.34±0.44比7.39±0.03)、血氧分压(PO2,mm Hg,1 mm Hg=0.133 kPa:84.41±30.58比59.88±15.19)、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1±0.08比0.78±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7例重度中毒患者中16例完全康复,1例死亡,治愈率94.12%.结论 光气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系统损害,并发ARDS,在治疗上应早期采用皮质激素及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3.
樊华  刘正蓉  林琦  周振科 《四川医学》2011,32(5):732-735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利尿剂联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厄贝沙坦150mg、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及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25mg治疗8周,观察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2周、4周、8周血压均较前明显下降(P〈0.001),在降压幅度及降压总有效率方面,复方制剂组明显优于单剂组(P〈0.05),但两个复方制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加小剂量氢氯噻嗪即能更有效降压,安全性好;增加氢氯噻嗪的量并不显著增加疗效,反而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可能;且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的固定复方制剂使用方便,依从性好,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4.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中晚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以及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中晚期周围型肺癌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理论进行分型,对各种证型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中肺郁痰瘀型比例最多,不同中医证型与病理分型之间具有明显相关关系(P<0.05);而与临床分期之间不具有明显关系(P>0.05).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对1996 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异位ACTH综合征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11~68岁,平均32岁。血ACTH显著升高,平均77.6 pmol/L(16.5~365.6 pmol/L,正常值为<10.1 pmol/L),垂体MRI未见占位,CT检查双侧肾上腺均有不同程度弥漫性或结节样增生。按照不同治疗方案选择分为3组:A组25例,未发现异位肿瘤的异位ACTH 综合征,行双侧或单侧肾上腺切除的手术治疗;B组16例,发现异位肿瘤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C组16例,非手术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结果:57例患者中有40例随访6个月至10 年,A组因病情凶险程度不同、术中情况各异,采取的治疗方式也有差别,部分为分期双侧肾上腺切除或仅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其中4例死于严重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导致的糖尿病、肺部感染,18例存活至今,3例失访,存活率为81%(18/22)。B组16例行异位肿瘤根治性切除者,5例术后0.5~6.0年死于肿瘤复发, 3例存活至今,8例失访,存活率为37.5%(3/8)。C组4例放射疗法加化学药物治疗者1年内均死于肿瘤转移、糖尿病或肺部感染, 6例单纯化学药物治疗者均于1年内死于肺部感染,另6例失访,无1例存活。结论:异位ACTH 综合征的治疗难度大,靶腺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库欣综合征临床症状严重而原发肿瘤无法定位者。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黄芪保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纳入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黄芪保心汤,两组治疗周期均为8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检测患者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Fg)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前列腺素F1α(PGF1α)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84.1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F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对照组患者的全血低切黏度、Fg水平亦明显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K-MB、CK、LD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组患者的AST水平亦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CK-MB、CK、LDH、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XB2、E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GF1α水平升高(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TXB2、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G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保心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能够较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患者的心肌酶水平,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提高血浆PGF1α及降低TXB2、E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总结1例嗜铬细胞瘤导致的ACTH依赖性高皮质醇血症患者的临床及生化特征.方法 ①报告我院收治的1例嗜铬细胞瘤所致异位ACTH综合征(EAS)的患者的诊治经过;②回顾性分析国内外文献报道的30余例嗜铬细胞瘤所致EAS的临床和生化特点.结果 本例男性,23岁.1年体重增加5 kg.有多饮、多尿、多汗及手抖等症状.经详细检查最终诊断为嗜络细胞瘤所致的EAS.结论 ①流行病学:嗜铬细胞瘤所致EAS占全部EAS的5%~25%,发病年龄12~74岁,女性比例高(F:M=7:1);②临床特点:低血钾和高血压更常见,多为单侧肾上腺占位,偶有双侧病变;③生化特点:尿儿茶酚胺升高,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HDDST)后的血皮质醇反向升高;④病理特点:病理标本免疫组化染色ACTH阳性;⑤术后转归:切除病变侧肾上腺后ACTH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细胞免疫状态和 Th1/ 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比较4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6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组、非三阴性乳腺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免疫状态及 Th1/ Th2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两组相比,在发病年龄、月经状况、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在淋巴结转移和内脏转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 CD3、CD4、CD19 T 细胞亚群无改变,CD8和 CD69水平有变化,但后两者在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中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乳腺癌患者 IL -2分泌减少,IL -6、IL -10分泌高,存在 Th2漂移。结论:三阴性乳腺癌转移风险高,预后差。乳腺癌存在 Th1/ Th2失衡,但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并没有明显的 Th2优势,说明三阴性乳腺癌发病机制具有更为复杂的生物学因素。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突触核蛋白γ(SNCG)基因对膀胱癌细胞5637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3对SNCG-siRNA序列,转染5637细胞后,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NCG的表达。分别通过CCK-8增殖实验和侵袭实验评估5637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与膀胱癌细胞系T24、EJ和UMUC-3相比,5637细胞中SNCG表达水平最高(P0.05);与空白和阴性对照组相比,3对SNCG-siRNA序列转染5637后均可抑制SNCG mRNA和SNCG蛋白的表达(P0.05),但SNCG-siRNA-244组抑制效果最明显;实验组5637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且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通过特异性干扰SNCG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膀胱癌细胞5637的增殖和侵袭,SNCG的siRNA序列可能成为膀胱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