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5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阿魏酸乙酯的药理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阿魏酸乙酯的药理活性及其机制。方法 :在兔富含血小板血浆 (PRP)中加入阿魏酸乙酯和阿魏酸 ,用ADP诱导血小板的集聚 ,用TYXN 91智能血液凝集仪观察血小板聚集率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小板细胞聚集时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情况。制备CCl4肝损伤小鼠模型 ,取血清测定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活性 ,取肝组织测定丙二醛 (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 :不同浓度的阿魏酸乙酯 ,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数均显著高于等浓度的阿魏酸(n =8,P <0 .0 5 )。在阿魏酸乙酯作用下ADP诱导的血小板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变化 (ΔFI)为4 .6± 1.7,明显低于对照组ΔFI值 (10 .3± 2 .6 ,n =8,P <0 .0 1)。阿魏酸乙酯可使肝损伤小鼠组织MDA、血清ALT、AS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肝组织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阿魏酸乙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对CCl4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均比阿魏酸强。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MN9202对心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IonOptix单细胞动缘检测系统(IonOptix Co.USA),测定心肌细胞收缩幅度和收缩/舒张速度等,这些指标均由计算机自动实时采集并记录.结果MN9202降低心肌收缩幅度(ph)、心肌细胞收缩幅度/单个心肌细胞的长度百分比(peak height/baseline×100%,ph/bl%)、最大收缩速率( dL/dt)和最大舒张速率(-dL/dt),ph在对照组、MN9202(3×10-6mol/L)组和拉西地平(lacidipine,3×10-6mol/L)组分别为(0.13±0.04)μm、(0.08±0.05)μm和(0.07±0.04)μm,ph/bl%分别为(8.6±2.8)%、(5.8±4.3)%和(5.6±3.3)%, dL/dt分别为(1.6±0.5)μm/s、(1.1±0.7)μm/s和(1.0±0.6)μm/s,-dL/dt分别为(1.2±0.4)μm/s、(0.8±0.3)μm/s和(0.7±0.3)μm/s.异丙肾上腺素(10-8mol/L,isoproterenol,Iso)增加ph、pl/bl%、 dL/dt和-dL/dt均有统计学意义,上述指标分别增加45%、47%、54%、78%.3×10-7mol/L的MN9202和拉西地平降低Iso引起ph、ph/bl%、 dL/dt和-dL/dt的升高,其中MN9202使 dL/dt和-dL/dt的降低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拉西地平使ph/bl%、 dL/dt和-dL/dt的降低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N9202使心肌细胞收缩和舒张功能均降低;Iso所致心肌细胞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增强,3×10-7mol/L MN9202和拉西地平有抑制Iso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炎症性肠病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核因子κB和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通路的持续激活,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增强活性氧和活性氮水平导致炎症反复发作。炎症信号进一步增加氧化应激,促进DNA诱变,导致肿瘤的发生;激活上皮细胞促存活和抗凋亡途径,促进肿瘤的发展;创造肿瘤微环境,支持血管生成、迁移与肿瘤细胞浸润,促进肿瘤进展和转移。本文通过复习文献,主要综述了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可能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建立测定玉屏风提取物中多组分的UHPLC/MSn定量方法。方法 查阅文献,根据玉屏风制剂及其组方各单味药的药效学、药动学分析,选择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芒柄花苷、亥茅酚苷、芒柄花素、黄芪甲苷Ⅳ、白术内酯Ⅲ、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等13个化合物作为玉屏风复方的指示性成分进行质量控制。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结果 在所建立的液相色谱条件下,13种成分的专属性良好,无干扰峰,各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5%~105%,RSD均小于3%。结论 UHPLC/MSn定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有助于玉屏风复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3,4-亚甲二氧苯基甲酰吗啉(化合物1)与AMPA受体的结合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试验测定化合物1与AMPA受体结合的IC50值;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化合物1与AMPA受体的结合能力和结合模式。结果 化合物1与AMPA受体结合的IC50值为1.74×10-9 mol·L-1,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化合物1与AMPA受体的结合能为-5.46 kcal·mol-1,同样表明结合能力较强。结合的驱动力主要是氢键、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化合物1结构中O原子可与AMPA受体的Ser108、Ser242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这可能是该化合物与AMPA受体结合的重要位点。结论 化合物1可与AMPA结合,且结合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多糖(polysaccharides,PS)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大分子物质,随着糖生物学与多糖药理学研究的进展。方法 笔者拟通过文献回顾并结合我们的研究,总结多糖代谢动力学的特征及研究现状,揭示制约多糖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瓶颈,探讨多糖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方法与策略。结果与结论 多糖类新药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多糖有望在肿瘤防治、抗衰老、乙型肝炎及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阐明多糖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特征,将为多糖类新药的研发提供重要的指导,也将使多糖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1cII(Angelica polysaccharide-1cII,APS-1cII)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APS-1cII对体外培养的5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采用荷瘤小鼠抑瘤率检测APS-1cII对荷S180肉瘤小鼠的体内抗肿瘤作用.以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质量、血液淋巴细胞数量、巨噬细胞对中性红的吞噬率、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评价APS-1cII对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体外实验中APS-1cII在10~1 000 mg·L-1浓度范围内对培养的4种肿瘤细胞无抑制作用,体内实验中在20~100 mg·kg-1剂量范围内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移植性动物肿瘤S180的生长,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脾脏和胸腺质量、血液淋巴细胞数量.经APS-1cII刺激后,小鼠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量明显增加.结论:APS-1cII体外无抗肿瘤作用,其体内抗肿瘤活性是通过增加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质量和免疫细胞的数量,激活小鼠巨噬细胞实现的.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以正交实验优化地塞米松琥珀酸单酯(DSH)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4 二甲氨基吡啶(4-DMAP)为催化剂,将地塞米松(DEX)与琥珀酸酐反应制备DSH。以琥珀酸酐与DEX及催化剂4-DMAP与DEX的摩尔比为影响因素,设计两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以目标产品DSH的收率作为判断指标,优化DSH的合成工艺。结果 4-DMAP与DEX的摩尔比为影响DSH收率的主要因素,琥珀酸酐与DEX的摩尔比为次要因素;优化的合成条件为:DEX:琥珀酸酐:4-DMAP的摩尔比为1.0:2.0:0.5。优化工艺后DSH收率为97.72%,合成的产物经磁共振鉴定为目标合成物,纯度大于99.0%。结论 优化的合成工艺大大提高了产品收率,工艺稳定且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29.
免疫毒性研究已经作为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评价药物毒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非临床研究中关于药物免疫毒性评价无制定统一的方法。2006年4月,ICH颁布了人用药物的免疫毒性试验指导原则(ICHS8),在国际上对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的免疫毒性研究达成了共识。现就近年来药物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的免疫毒性研究进展及主要内容概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当归多糖APS-2a的结构分析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粗多糖经阴离子交换纤维素柱、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得白色絮状多糖APS-2a.采用高效尺寸排阻色谱、红外光谱、气相色谱和糖醛酸还原等方法进行了结构的初步分析;采用小鼠肉瘤S-180移植模型,对当归多糖APS-2a体内抑瘤率、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PS-2a为均一组分,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4×105Da,由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38.27.52.61.04.9)构成,是首次从当归中分离出的新型酸性多糖.20、50 mg/kg的多糖APS-2a对肉瘤S-180荷瘤小鼠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并明显促进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