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开展有效的居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松江区乡镇街道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了解松江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740例调查对象的应急救护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2.60%,具备基本应急救护知识的调查对象占60.00%。知晓率前3位的依次是急救电话号码120(97.57%)、火灾逃生(95.41%)、煤气中毒(93.65%)的应急处理。知晓率后2位的是急救电话正确拨打(10.00%)和他人晕倒在地施救第一步(20.68%)。全部回答正确者仅占(0.27%),其中心肺复苏实施第一步知晓率低(38.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是影响松江区居民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水平的重要因素,初中及以下(OR=2.233,95%CI:1.166~4.278)居民的应急救护知识水平较低。调查对象中有36.08%接受过应急救护相关培训。97.46%的社区居民认为应该掌握常见的急救知识与技能;74.46%的居民完全愿意在突发情况时给予伤员施救。结论松江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知晓率低,文化程度是影响松江区居民急救应急救护能力的因素,应设计适合居民学习的培训方案,促进居民应急救护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交通事故日益增多,颅脑外伤合并多发性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均有明显上升,因其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如治疗护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我科自2004年1月-2005年6月共收住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68例,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3.
杨明珠  刘彩娥 《吉林医学》2012,33(4):683-685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84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患儿意识、呼吸、瞳孔、肌张力、原始反射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层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发现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珠  魏素琴 《河北医药》2010,32(7):844-84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主要致盲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膳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模式的日益现代化,社会的老龄化,DR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DR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在DR治疗有效阶段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及早进行社区干预,早期诊断,避免或延缓DR变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院自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对确诊的381名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社区干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实验设计。将符合本实验条件的32例患者及家庭照护者随机分成两组,设对照组16人,实验组16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家庭访视、多媒体示范等加大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力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较对照组显著,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实施对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是化疗常见的副作用,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使用西药干预疗效常不理想。郑秋惠主任医师提出高海拔地区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治疗应注重因地制宜,病机以气虚血瘀、脾肾阳虚、肝胃不和为主,治疗当益气活血、温补脾肾、疏肝和胃,每获良效。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向整流钾通道激动剂扎考必利(zacopride)对哇巴因(ouabain)诱发的成年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电生理机制。方法:利用ouabain建立成年大鼠离体和在体心律失常模型,观察zacopride对各类心律失常的作用。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zacopride对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I_(K1))、静息膜电位(RMP)及延迟后除极(DADs)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μmol/L的zacopride使ouabain诱发的离体心脏期前收缩个数、室速和室颤持续时间及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在麻醉大鼠,15μg/kg的zacopride使ouabain诱发的期前收缩个数、室速和室颤持续时间及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Ouabain使I_(K1)明显减小(P0.05),而0.1~10μmol/L zacopride可部分恢复甚至完全逆转ouabain对I_(K1)的抑制作用,其中1μmol/L为最大效应浓度。Ouabain使RMP减小(P0.05),应用zacopride(0.1~10μmol/L)后,RMP呈不同程度地增大,zacopride在1μmol/L时达最大效应浓度,使RMP增大至接近正常水平。1μmol/L的zacopride可有效抑制ouabain诱发的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DADs,使其发生率由91.67%下降至12.50%(P0.05);在灌流液中加入1μmol/L BaCl_2后,DADs再次出现。结论:内向整流钾通道激动剂zacopride对ouabain诱发的成年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与zacopride适度增强I_(K1)、使RMP负值增大并抑制DADs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杨明珠 《江苏医药》2012,38(10):1238
GCS评分可以快速持续评价患者的意识状态,按检查时患者睁眼、语言和运动三项反应的情况给予计分,总分最高15分,最低3分[1].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医生和护士评分不一致,新和老护士评分不一致,以致影响患者的病情判断,甚至出现医疗纠纷.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出了简单易行的"GCS评分口诀",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冷饮食品具有消暑、解渴、补充水分和营养的功能,是盛夏时节深受人们喜爱的食品[1].为规范冷饮食品的生产管理,保证冷饮食品安全,武汉铁路卫生监督所于2011年6月对21家自制冷饮食品的单位开展了专项整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住院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进行全程健康管理,从而探索最佳的骨质疏松骨折健康管理。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住院的年龄在50岁~75岁的骨质疏松骨折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运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干预后,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干预前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行为均明显改善,依从性提高;各部位骨密度均高于干预前;患者的疼痛程度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结论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进行全程的健康管理,促进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骨质疏松再骨折发生,从而为防治骨质疏松骨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