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3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Compact 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从临床分离出1 756株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痰、分泌物及中段尿,三者之和占86.0%;分离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感染菌株分离率的72.5%;病原菌分离率较高的科室为神经外科、呼吸科、监护室(ICU)、心胸外科;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64.3%和61.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3.4%以下;非发酵菌对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15.6%;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阳性球菌。结论医院内感染标本的来源主要以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产ESBLs状况十分严重。临床对产酶菌及非发酵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应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对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应首选万古霉素来治疗。  相似文献   
72.
近年来,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多采用经皮锥孔引流法[1],由于手术常在病人床旁进行,为使定位准确,减少手术失误,我们在对血肿进行分型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由CT到头颅体表的徒手定位法,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3.
患者,男,78岁,因心慌、气短加重,头晕,心前区疼痛3d入院诊治。查体:血压130/80mmHg,精神尚可。眼睑及颜面无浮肿,颈静脉无充盈,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5/min,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电图显示:心房纤颤,V4-V6导联T波低平。患者5年前发现血压偏高,最高200/100mmHg,有冠心病史20年,糖尿病史10年.长期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及口服尼莫地平及倍他乐克等,长期服用优降糖及二甲双胍控制血糖。胸片:左膈肌升高,主动脉粥样硬化。生化:血脂、甘油三酯偏高,低密度脂蛋白偏低,  相似文献   
74.
经皮锥颅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近年已普遍应用于神经内外科[1],由于手术常在患者床旁进行,为使定位准确,减少手术失误,我们在对血肿进行分型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套由CT结合头颅体表的徒手定位法,经临床应用116例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参附和参麦对非心脏手术病人血清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参附、参麦对厥脱症、心肌炎、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有肯定疗效。本研究非心脏手术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使用该药对血清酶谱的影响 ,以探讨其是否对心肌有保护作用。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择期手术患者 90例 ,ASAⅠ~Ⅲ级 ,年龄 2 8~ 6 0岁 ,其中 ,男 38例、女 5 2例。胆囊切除术 2 4例、胃大部切除术 18例、胆管手术 12例、肠及子宫手术 36例。随机分为参麦组 (A)、参附组 (B)和对照组 (C) ,每组 30例。麻醉方法 入室前肌注咪唑安定 0 2mg/kg、阿托品0 0 2mg/kg。入室后常规硬膜外穿刺 ,分次给 1 73%碳酸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应用芪参复康胶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差异。方法对解放军第三医院的4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首发组)、42例复发抑郁症患者(复发组)给予芪参复康胶囊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评定24项HAMD及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查,与40名健康志愿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后首发、复发组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首发组:(30.01±5.41)分、(10.45±3.18)分;复发组:(30.45±4.28)分、(13.66±3.40)分。(2)与本组治疗前相比,首发、复发组治疗后P2、N2、P3潜伏期均显著缩短、波幅均显著升高;与首发组相比,治疗前复发组P3潜伏期显著延迟、P2、P3波幅均显著降低;治疗后复发组P2、N2、P3潜伏期仍显著延迟、波幅仍显著低于首发组。(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首发组、复发组P2、N2、P3潜伏期均显著延迟、波幅均显著降低;治疗后首发组P2、N2、P3潜伏期差异不显著,P3波幅仍显著偏低,P2、N2波幅无显著性差异,复发组P2、N2、P3潜伏期仍显著延迟、波幅仍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首发、复发抑郁症患者接受芪参复康胶囊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认知功能明显改善,疗效肯定。其中首发抑郁症患者疗效优于复发抑郁症。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解放军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7例头部创伤且有颅脑损伤患者、72例头部创伤但无颅脑损伤的患者和65例健康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degradationprod-ucts,FDP)、D-二聚体D-dimer,DD及血小板计数plateletcount,PLT)()(变化。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PT,APTT,TT,Fg,PLT,DD和FDP结果分别为(5.90±11.8),(19.8±4.91),(18.7±5.32)s,(1.47±0.98)g/L,(82±21)×109L、(503±73)μg-1/L和29.8±4.69)mg/L。与对照组(和无颅脑损伤的头部创伤患者相比,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PT,APTT缩短(P<0.05),Fg,PLT降低(P<0.05),FDP,DD升高(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处于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7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结合蛋白 ( Fn)在急性颅脑损伤病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EN 63 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 9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轻、中、重型各 3 0例 )血浆 Fn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伤后早期患者血浆 Fn水平即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 .0 0 1 ) ,伤情越重血浆 Fn升高越明显。Fn高峰期出现在伤后第 3、7天后随病情恢复逐步下降。结论 血浆 Fn水平变化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动态检测患者血浆 Fn水平变化 ,有助于临床观察颅脑损伤的演变过程 ,并可间接了解患者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79.
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及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睡眠剥夺模型 ,以正常组和大平台组作为对照 ,检测大鼠海马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含量变化 ,并以Y型迷宫测量大鼠学习能力。结果 :(1)睡眠剥夺 1d、3d、5d组海马NO含量分别为(5 .2 6± 1.34)、(7.6 3± 1.86 )、(7.96± 2 .15 ) μmol·mgprot- 1,NOS含量分别为 (2 .4 6± 0 .6 8)、(2 .97± 0 .73)、(3.18± 0 .82 )U·mgprot- 1,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3.4 9± 1.18) μmol·mgprot- 1、(1.32±0 .6 7)U·mgprot- 1〕和大平台组〔(4.35± 1.0 9) μmol·mgprot- 1、(1.89± 0 .6 2 )U·mgprot- 1(P <0 .0 1,0 .0 5 )〕 ;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 )睡眠剥夺 3d、5d组迷宫正确反应所需电击次数分别为 (2 8.1± 5 .2 )、(41.4± 7.9)次 ,所需时间为 (136 .4± 2 1.7)、(186 .7± 2 9.8)s ,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2 2 .9± 4 .7)次 ,(10 9.6± 16 .5 )s和大平台组的 (16 .8± 3.5 )次 ,(82 .9± 13.2 )s(P <0 .0 1)。 (3)NO含量与迷宫正确反应所需电击次数及时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P <0 .0 1)。结论 :睡眠剥夺导致的大鼠学习能力下降可能与NO/NOS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颅骨缺损的临床特征与合理的修补术式。方法 :对 1 0 3 0例颅骨缺损患者根据合并症不同选择颅骨钻孔、骨膜缝扎和齿状骨板固定 3种术式修补颅骨缺损。结果 :术后有 2 5例 ( 2 .43 % )出现并发症 (齿状骨板固定法 3 0例中无并发症发生 ) ,其中骨膜缝扎组发生率 ( 3 / 3 80 ,0 .0 8% )明显低于颅骨钻孔组 ( 2 2 / 62 0 ,3 .55%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总体修补手术效果优良率为 99.1 3 %。结论 :颅骨缺损应根据合并症特点选择适宜的修补术式 ,减少颅骨钻孔可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