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第十三届欧洲血液学年会,于2008年6月12-15日在欧洲古老而美丽的王国--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大会注册人数超过6000人,除了欧洲各国的血液学学者外,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哑的专家和学者,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有不少专家参加了大会.大会演讲报告54篇,交流论文1517篇,演讲和交流论文的内容涉及血液学基础与临床的各个方面,反映出血液系统恶性、良性疾病发病机制和诊治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2.
改良VD(M)CLP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VD(M)CLP和标准VDCLP方案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的疗效并进行疗效及毒副作用对比。方法2003年11月至2006年12月本所收治初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一组予改良VD(M)CLP:(柔红霉素(DNR)45mg/m2/d,d1~3;环磷酰胺(CTX)600mg/m2/d,d1;长春新碱(VCR)2mg,d1、8;强的松(Pred)60mg/m2/d,d1~14,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6000u/m2/d,d3~12。第15天复查骨穿,评价疗效。如增生减低WBC<1.0×109/L,加用G-CSF150μg/d,待血象恢复后再次评价。如仍增生活跃或幼稚细胞比例大于5%,可将DNR换用骨髓抑制作用较强的米托蒽醌(MTZ)6mg/m2/d,d1~3。并再次予以VCP,其剂量及用药时间酌情增减,仍未缓解者改用它方案;一组予标准VDCLP:柔红霉素(DNR)45mg/m2/d,d1~3,d15~17;环磷酰胺(CTX)600mg/m2/d,d1、15;长春新碱(VCR)2mg,d1、8,15,22;强的松(Pred)60mg/m2/d,d1~14,d15开始减量;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6000u/m2/d,d19~28。疗程结束两周或血象恢复查骨穿,评价疗效。结果改良VD(M)CLP方案组完全缓解23例(92%);VDCLP方案组完全缓解(CR)17例(68%),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副作用比较:VDCLP方案组感染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VD(M)CLP方案作为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方案,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初步结果提示其可作为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93.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APBSC)支持下大剂量化疗(high dosechemotherapy ,HDC)治疗恶性肿瘤 (malignanttumor ,M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从 1999年 10月起 ,对住院治疗的 16例高危及复发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slymphoma ,NHL)、8例高危乳癌 (breastcan cer,BC)、1例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患者 ,常规治疗 4~ 6个周期后 ,行APBSC动员及采集 ,然后行HDC ,其中 1例MM行自体CD34+ 细胞移植。HDC方案 :NHL为CBV ,CTX 12 0mg/kg ,BCNU 6 0 0mg/m2 ,VP 1690 0mg/m2 ;BC为CTCb ,CTX 5 0 0 0mg/m2 ,TSPA 70 0mg/m2 ,CBP 90 0mg/m2 ;MM为HD Mel2 0 0mg/m2 。对未获CR的NHL及部分高危BC给予病灶局部放疗。结果 :16例NHL包括初治 10例、复治 6例 ,分别用CHOP、DICE方案化疗 ,获CR 9例 ,PR 7例 ,HDC后CR 9例仍为 ,PR 7例获CR 3例 ,CR率 4 2 .9% (3/ 7) ,4例仍为PR。8例高危BC术后患者 ,CAF方案化疗 4个周期后 ,获CR 7例 ,HDC后仍为CR ,1例采集APBSC后 ,出现多发骨转移 ,放弃大剂量治疗。 1例MM ,VAD方案化疗 4个周期后为PR ,HDC后为CR。造血功能重建 :移植后中性粒细胞 (ANC)≥ 1.0× 10 9L-1所需要的中位时间为 10 (+8~ +14 )d ;血小板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氮烯咪胺(ABVD)第1、8天用药方案治疗初治霍奇金淋巴瘤(HL)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Ⅱ~Ⅳ期初治HL62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31例,A组采用ABVD第1、8天用药方案进行化疗6~8周期,B组采用ABVD第1、15天用药方案进行化疗6~8周期,两组患者化疗结束后均南同一位放疗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放疗,制定放疗方案不受A、B分组的影响.结果 A组化疗结束后完全缓解(CR)率90.3%(28/31),1年无病生存(DFS)率87.1%(27/31),2年DFS80.0%(20/25).B组化疗结束后CR 83.9%(26/31),1年DFS 80.6%(25/31),2年DFS 72.0%(18/25).A、B两组CR率、1年DFS率、2年DF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心肌缺血、Ⅲ~Ⅳ度肝功能损害、重度骨髓抑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每例患者从化疗开始到化疗结束的平均时间为159 d,B组为228 d,A组较B组平均每人缩短69 d.结论 采用ABVD第1、8天用药方案治疗初治Ⅱ~Ⅳ期HL与第1、15天用药方案治疗CR率、1年DFS率、2年DFS率比较均相似,但A组有优于B组的趋势,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也相似,但在治疗时间上A组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B细胞淋巴瘤的体外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对多柔比星耐药的B淋巴瘤细胞系SU-DHL-4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TSA对其生长抑制作用,RT-PCR检测TSA对转录因子PRDM1和c-myc的影响。结果 纳摩尔浓度的TSA体外作用48 h即能够显著抑制SU-DHL-4细胞系的体外增生,且呈剂量依赖性;SU-DHL-4细胞系中表达转录因子PRDM1α和β两种转录本,且比例异常,高表达与肿瘤发生相关的PRDM1β转录以及其下游基因c-myc;150 nmol/L TSA作用细胞12 h能够显著增加结构功能正常的PRDM1α表达,抑制PRDM1β表达,24 h后c-myc表达受抑制。结论 TSA可以显著抑制耐药B淋巴瘤细胞系SU-DHL-4的增生,纠正转录因子PRDM1α和β表达比例,继而抑制下游靶基因c-myc表达是其抗增生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6.
康莱特注射液作为一种多靶点作用的药物已在肿瘤临床应用多年 ,而且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其具有化疗增敏作用。1998年 6月— 2 0 0 1年 6月 ,作者应用康莱特注射液 (KLT ) ,合用诺维本、顺铂 (NVB、DD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取得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5 7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 ,而且经X线、CT、B超等检查有明确的属ⅢA~Ⅳ期病灶 ,随机分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的联合组 (简称联合组 ,2 8例 )及单纯化疗组 (简称单化组 ,2 9例 ) ,所有病例在接受本方案治疗前 ,均未接受放射治疗 ,两组均…  相似文献   
97.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淋巴瘤( malignant lymphoma,ML)是对化疗、放疗较敏感的恶性肿瘤,常规治疗即可使部分患者获得较好的生存.但对于高危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 s lymphoma,NHL)患者,尽管常规治疗可获得 50%~ 70%的完全缓解率 (complete remission, CR),长期无病生存率( 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约 40%,最终仍有 30%~ 50%的患者出现复发,而且复发后常规挽救治疗的 CR率仅为 10%~ 30% [1].现认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 (祖 )细胞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APBSC)支持下大剂量治疗( high- dose therapy,HDT)是近年来成功地治疗对放、化疗较为敏感的恶性淋巴瘤的新方法 [2],我院从 1999年 10月~ 2001年 12月,对住院治疗的 9例高危及复发的 NHL患者进行了 APBSC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 high- dose chemotherapy,HDC),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应用四环素抗性表型从外源基因的cDNA文库中筛选高效表达克隆。方法 :将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克隆到载体pBV2 2 0 中构建筛选载体pBV2 2 3 ;根据氨基酸密码子的简并性 ,在保持原有氨基酸序列不变的情况下 ,人工合成外源基因的cDNA 5′端简并引物库 ,以hGM CSF基因为例进行筛选。把hGM CSFcDNA简并文库克隆到pBV2 2 3 中的TetR 上游位置 ,构建pBV2 2 3 /hGM CSF克隆文库 ,导入大肠杆菌DH5α中 ,构建转基因的细菌文库 ,在不同质量浓度 (2 0mg/L ,40mg/L ,5 0mg/L ,6 0mg/L)的四环素培养基中培养。结果 :从高浓度四环素培养基中获得高效表达的pBV2 2 3 /hGM CSF克隆 ,测序结果显示该克隆的hGM CSFcDNA 5′端序列与天然序列比较有 7个碱基发生突变 ,且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通过基因重组 ,构建成最终的高效表达克隆pBV2 2 0 /hGM CSF ,其表达hGM CSF的量占细菌总量的 18% ,较原表达水平提高 80 %。结论 :可通过四环素抗性筛选系统筛选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克隆。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对恶性血液肿瘤并发真菌血症的临床及微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3例恶性血液肿瘤并发真菌血症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真菌菌群分类以及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真菌血症患者病情危重,大多有2种或2种以上的危险因素;菌种分布显示白假丝酵母菌占47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17 %;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2 %。23例患者中,13例治愈(56.5%)、8例死亡(34.7 %);2例放弃(8.6 %)。结论 对有高危因素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应重视真菌血症的发生,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及时早期诊断并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0.
以亚砷酸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1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亚砷酸联合维生素C、沙利度胺、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1例难治性MM患者,应用0.1%亚砷酸注射液10m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亚砷酸静脉滴注结束15min后,维生素C3.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沙利度胺100~150mg/d,睡前顿服,地塞米松1.5mg/d,晨起顿服。连用14~21d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3例;进步4例;2例病情相对稳定,2例无效,总有效率63.6%,患者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亚砷酸联合维生素C、沙利度胺、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MM具有药效协同、不良反应减小、疗效较高、耐受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