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1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221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177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819篇
内科学   386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93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41篇
综合类   1383篇
预防医学   674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658篇
  13篇
中国医学   676篇
肿瘤学   255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究在长期临床等效剂量下4种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胆汁酸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方法  30只Balb/c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组、黄连组、黄柏组和黄芩组, 每组各6只。除对照组外, 苦参组、黄柏组、黄连组和黄芩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34、3.12、1.3 g·kg-1和2.6 g·kg-1, 连续灌胃2周,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含量, 利用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肠道内容物中菌群结构变化。  结果  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粪便中6种短链脂肪酸无明显影响。在常见的23种胆汁酸中, 与正常组相比, 黄芩组、苦参组、黄连组和黄柏组分别有4、3、2、1种胆汁酸显著变化。从肠道菌群丰度变化上看, 与对照组相比, 除苦参组外, 黄连组、黄芩组和黄柏组小鼠厚壁菌门均呈现下降趋势, 拟杆菌门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黄连组变化更显著。  结论  苦参、黄柏、黄连和黄芩对正常小鼠长期药效剂量下短链脂肪酸影响较小, 但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胆汁酸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2.
临床上治疗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的手术多采用瓣膜移植,但术后患者重建的主动脉根部存在扩张现象,因此瓣膜高度的不足会致使主动脉瓣膜再次关闭不全。本文研究不同主动脉瓣膜高度设计对瓣膜开闭性能的影响,通过体外数值模拟,获取最佳手术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本文以根部直径26.0 mm、瓣膜高度14.0 mm为参照,建立瓣膜高度增量为±0.5 mm的六组三维几何模型。通过对模型最大应力、瓣口面积和接触力等参数的结构力学计算和分析,获得合理的几何尺寸。研究发现,六组模型的最大应力值范围在640~690 kPa之间,与文献的结果相符合;瓣膜高度分别为13.5、14.0、14.5 mm的三组模型的瓣口面积在合理范围内;六组瓣叶接触力随瓣膜高度增加呈增大趋势。研究表明主动脉瓣膜的高度对主动脉瓣膜关闭性能存在影响,太小或太大的瓣膜高度会减小主动脉收缩期的瓣口面积,影响主动脉开闭功能。  相似文献   
33.
34.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是一类现已明确的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对细胞外基质(ECM)基因表达、降解、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免疫功能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前期我们研究发现,TGF-β1启动调控序列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509C>T与肝纤维化进展及血浆中TGF-β1浓度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讨抗纤维化细胞因子(IL-10、HGF、IFN-γ)对含TGF-β1基因-509C>T启动调控序列活性的影响。我们以特定-509C>T基因型患者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得到一对长度为2.14kb(-1328~+812)含有-509C>T变异的TGF-β1上游基因片段,并将其与不含启动子的pCAT3-enhancer报告基因载体重组,构建重组体phT-GF2.14C和phTGF2.14T。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两种重组体分别转染至正常人肝脏细胞中,分别用IL-10(4ng/ml)、HGF(10ng/ml)、IFN-γ(20ng/ml)干预转染后细胞。ELISA法测定转染细胞的报告基因CAT活性。结果表明:肝细胞转染重组体phTGF2.14C细胞的CAT活性明显高于转染重组体phTGF2.14T(t=12.5882,P=0.0002)。IFN-γ对TGF-β1基因启动子phTGF2.14C、phTGF2.14T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细胞因子IL-10和HGF对其调控作用不显著。TGF-β1基因-509C>T中C等位基因可明显增强TGF-β1基因上游启动调控序列的转录活性,IFN-γ作为一种抗纤维化细胞因子在基因转录水平对含有两种等位基因-509C>T的TGF-β1基因上游启动调控序列均具有抑制作用。而作为抗纤维化细胞因子的IL-10与HGF在2.14Kb(-1328~+812)区域内对TGF-β1基因上游启动调控序列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索临床应用巢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方法检测HLA单倍体相合供受者间母胎微嵌合状态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5对拟行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实体肿瘤患者及其供者,供受者为母子关系15例,父子关系10例。采集供受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SSP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供者来源的HLA-DRB1位点,并计算母胎微嵌合阳性率。随机选取经巢式PCR-SSP证实嵌合阳性和阴性且供受者性别不同的患者各4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重复检测,并与巢式PCR-SSP方法的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噻唑蓝法检测这8例患者分别与其亲缘供者和HLA完全不相合无关第3人之间的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MLR),并计算增殖指数(SI)。结果巢式PCR-SSP方法灵敏度可高达0.001%,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巢式PCR-SSP检测显示,在母子移植关系患者中母胎微嵌合阳性检出率为40%(6/15),而在父子移植关系患者中母胎微嵌合阳性检出率为0。巢式PCR-SSP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与FISH技术相比明显增高,其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4/8)和12.5%(1/8)。MLR检测显示,嵌合阳性患者对其亲缘供者和无关第3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SI分别为(0.949±0.023)、(1.320±0.095),嵌合阴性患者对其亲缘供者和无关第3人PBMC的SI分别为(1.133±0.036)、(1.245±0.069);嵌合阳性患者对其亲缘供者PBMC的增殖反应强度与嵌合阴性患者相比明显降低(P=0.001),并且也显著低于其对无关第3人PBMC的增殖反应强度(P=0.003)。结论巢式PCR-SSP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适用于临床HLA单倍体相合供受者间母胎微嵌合状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6.
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模拟临床经乳突入路的方法,分层解剖20个成人湿性头颅标本(40侧颞骨),显露并观测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其毗邻结构。结果:面神经垂直段的长度为(17.39±1.78)mm、直径为(2.13±0.13)mm,面神经垂直段与水平段的夹角(向前)为(115.5±6.89)°,面神经垂直段近端至外半规管隆突距离为(2.86±0.31)mm,鼓索神经自面神经发出点至茎乳孔距离为(5.99±0.74)mm,面神经垂直段与鼓索神经的夹角(向上)为(38.6±1.99)°,锥隆起尖到面神经垂直段垂直距离为(2.05±0.65)mm,后半规管至面神经垂直段最短距离为(2.89±0.36)mm。有5%(2/40侧)的面神经垂直段的近端位于外半规管隆突外侧。结论:外半规管、鼓索神经、茎乳孔、锥隆起、后半规管是手术中确定面神经垂直段的重要标志。熟悉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与其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有利于面神经垂直段相关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7.
张超  李慧  邵正健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1):1346-1350
目的 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脂肪肝的关系,明确发生脂肪肝的BMI临界值,以便及时识别并干预脂肪肝高危人群。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成年人健康体检资料24 019例,根据我国目前超重和肥胖标准分成体重过轻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使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估四组患脂肪肝的风险,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判断发生脂肪肝的BMI临界值。 结果 ①本次所选取长沙地区体检人群的脂肪肝患病率为35.64%;②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矫正混杂因素后显示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脂肪肝的风险分别是正常组的2.946倍和9.168倍(P<0.05),表明BMI增高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③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脂肪肝的风险在不同的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中存在差异(P交互作用<0.05)。④ROC曲线显示,男性发生脂肪肝的BMI 临界值为24.6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814,女性发生脂肪肝的BMI临界值为23.20,AUC为0.848。 结论 BMI增高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脂肪肝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男性BMI>24.60、女性BMI>23.20时,应重视体重管理,以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重症医学科DRG分组的效能,发现存在的问题,为DRG付费或绩效考核提供建议。方法采用DRG分组器获得样本医院2016―2019年出院患者的分组结果。在2555名重症医学科出院患者中选取病例数排名前5位的DRG组作为DRG研究组。在351148名全院出院患者中筛选出DRG研究组的所有病例。对入组同一个DRG组的患者,根据其所属的出院科室分为全院组(包括重症医学科和非重症医学科出院患者)和重症医学科组(仅包括重症医学科出院患者)。通过计算住院费用的变异系数评价全院组和重症医学科组的组内同质性。结果在同一个DRG组中,重症医学科出院患者组住院费用的变异系数低于全院出院患者组,即对于同一个DRG分组病种,重症医学科出院患者单独评价时组内住院费用的同质性更高。结论应用DRG付费或绩效考核时,针对重症医学科出院的患者应考虑细化DRG分组或调整分组权重,以便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疾病分组。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PDCA运用于我国医院管理的现况,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和CiteSpace软件,对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数据库检索到的1 764篇文献,从时间、期刊、作者、单位、关键词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相关研究大致分为初探期、缓慢发展期与迅速发展期三个阶段。文献共来源于370种期刊,包含4 417位作者,涉及1 228个研究单位。除“PDCA”外,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出现频次最高。研究总体上呈现出由点到面、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发展趋势。结论发文量逐年递增,发文作者与单位数量众多但未形成合作团体,文献质量整体上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主题范围广泛,但研究内容较单调。研究方法大致分为理论描述与实验研究两类,但不同研究的PDCA使用过程存在差异。相关研究领域学者应关注存在问题并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0.
张新新  李晶  李慧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0):1238-1241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健康和职业倦怠现状,为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健康水平、减少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3月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地区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各3家,对抽中医院的所有手术室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职业健康和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健康及职业倦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有效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调查结果781份,男性584人,女性197人。年龄20~59岁,以30~39岁所占比例较高,占34.33%,学历以大学本科及以上为主,占80.53%。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医护人员分别占61.97%、38.03%。医生占54.67%,以中级职称为主,占39.44%;工龄1~34年,以6~10年所占比例较高,占45.71%。职业相关疾病336例,发生率为43.02%,以骨骼及软组织损伤类多见(占56.85%)。594例(76.06%)发生职业接触损伤,以物理性损伤类多见(54.04%)。职业倦怠265例,发生率为33.93%。不同年龄、岗位、工龄的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相关疾病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岗位、职称、工龄的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接触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性别、岗位、工龄以及职业相关疾病发生情况不同的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北京地区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健康和职业倦怠现状不容乐观,职业倦怠者职业相关疾病发生率、职业接触损伤发生率均更高,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减少职业相关疾病及职业接触损伤,提高职业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