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医护人员职业健康及职业防护现状进行调查,为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水平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2020年10—11月采用简单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公立医院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2家,对抽中医院的所有医护人员进行亚健康状态及职业损伤情况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医护人员亚健康状态及职业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共收集到481名医护人员的有效调查问卷。男性234人,女性247人。年龄25~65岁,平均(39.2±5.7)岁。481名医护人员中健康状态比例为13.5%,亚健康状态比例为81.1%,疾病状态比例为5.4%。职业损伤发生率为76.3%,以物理性损伤、运动功能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多见,分别占58.8%(283例)、43.0%(207例)、31.6%(152例)。不同性别、学历、医院级别、职业分布、职称、工龄的医护人员亚健康及职业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与职业暴露概念、手卫生要求及洗手规范、传染性疾病患者手术中感染风险的相关防护知识掌握度较高,分别为95.4%、90.9%、84.4%。在接触污染源前后洗手、锐器伤后挤压出血后彻底清洗消毒、污染后医疗物品消毒方面执行率较高,分别为97.3%、91.3%、83.6%。结论 郑州市医护人员职业健康及职业防护现状不容乐观,职业亚健康及职业损伤发生率较高,而相关防护知识掌握度不足,职业防护行为执行情况有待提高,需要针对性加强干预措施、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郑州市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现状并探讨防护对策。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2021年3月抽取郑州市6家公立医院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职业损伤状况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职业损伤现状进行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职业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收集到379名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有效调查问卷,二级医院医护人员163人,三级医院216人,分别占43.01%、56.99%,护士192人,医生126人,麻醉师61人,分别占50.66%、33.25%、16.09%。过去1年发生职业损伤者195例,发生率为51.45%。共发生职业损伤事件216例次,以锐器伤最多,占93.06%,损伤发生环节主要为手术中传递器械、手术缝合针损伤,占6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OR=0.451)、医院级别(OR=0.520)、岗位性质(医生OR=0.515、麻醉师OR=0.269)、工作年限(OR=0.822)、合同性质(OR=1.557)、夜班频次(OR=2.292)、近1年相关培训(OR=0.260)是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的影响因素。结论 郑州市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损伤发生率较高且锐器伤最多见,职业损伤的发生受到手术室医护人员职称、医院级别、岗位性质、工作年限、合同性质、夜班频次、相关培训情况多方面因素影响,根据手术室医护人员的以上各项具体情况加强职业损伤防护措施,如合理排班、加强业务技术培训以及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行为等,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梁东如  张丽  孟杨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625-1628
目的 探讨影响临床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方法 对唐山市某医院所有临床医护人员调查其个人基本资料、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倦怠情况。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职业倦怠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结果 在338名医护人员中,职业倦怠率为51.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度或重度工作压力(OR=1.465、3.186)、有医患纠纷(OR=1.795)、有月值班(OR=1.024、1.352、2.522)、月收入<8 000元(OR=1.395、3.116)、职业生涯规划一般(OR=2.112)的临床医护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较高。医护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确立职业目标及策略、继续学习、注重关系、自我展示与职业倦怠中情绪衰弱、去人性化呈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较严重,需要针对相关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可以通过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医护人员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防护认知现状,并分析其对职业认同、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在线职业防护认知-行为、职业认同及职业倦怠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职业认知-行为、职业认同及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514名护理人员有效问题,职业防护认知-行为得分均分为(49.87±7.43)分,从条目均分来看,职业防护行为评分较高,职业防护认知评分较低,职业防护认知中病原认识评分较高,暴露风险评分较低。职业认同评分为(111.09±16.29)分,大多数护士的职业认同评分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条目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自我反思、职业挫折应对、职业社会支持、职业认知与职业社交技能。职业倦怠评分为(44.45±6.71)分,各维度条目评分由高到低为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低和去人格化。职业防护认知-行为评分与职业认同评分呈正相关(r=0.491、0.472,均P<0.01),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性(r=-0.301、-0.265,P<0.01或P<0.05),且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性(r=-0.519,P<0.01)。职业认知-行为对职业认同及职业倦怠均具有影响,且在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之间起中介效应(占43.72%)。结论 护士的职业防护认知-行为对职业认及职业倦怠具有影响,培养职业防护认知-行为有助于提高职业认同、减轻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广州市HIV职业暴露情况,为加强HIV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4—2020年广州市报告的HIV职业暴露个案,内容包括暴露者的基本情况、暴露方式、暴露等级与暴露源感染情况、暴露后紧急处理方式、暴露后预防用药时间及暴露者HIV抗体检测等信息。结果 2014—2020年,广州市累计报告HIV职业暴露个案455例,医务人员占86.8%(395/455),锐器损伤占54.3%(247/455),II级暴露占63.3%(288/455),规范化暴露后处理占93.8%(427/455),暴露后2 h内预防用药占35.4%(161/455);医务人员暴露后2 h内预防用药比例高于警务人员(P<0.01);男性、锐器损伤、皮肤/黏膜接触暴露、I级暴露、暴露源为轻度、强化用药方案、2 h内及2~24 h内预防用药的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传染病专科医院、II级暴露、超过24 h预防用药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均P<0.01);传染病专科医疗机构暴露个案更倾向于及早预防用药(OR=0.305),暴露源不明的暴露个案预防用药时间更晚(OR=2.713)。结论 应重点提高医护人员和一线警务人员防护意识及技能,增加暴露后预防用药的便利性;同时加强暴露源检测,减少对预防用药及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郑州地区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1年9月采用简单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辖区内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各3所,以医院内手术室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职业疲劳状况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疲劳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职业疲劳的影响因素。结果 391名手术室医护人员成为有效调查对象,疲劳严重程度、疲劳环境特异性、疲劳结果、疲劳对休息和睡眠的反应维度评分分别为(5.67±1.18)分、(4.92±1.73)分、(5.34±1.59)分、(4.70±1.82)分,职业疲劳总分(19.83±3.67)分。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岗位性质、医院级别、夜班频次、职业认同感、应对方式的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疲劳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性别(β’=0.136)、年龄(β’=0.112)、婚姻状况(已婚β’=0.912、离异/丧偶β’=0.309)、岗位性质(外科医生β’=-0.076、麻醉医生β’=-0.121)、医院级别(β’=0.394)、夜班频次(β’=0.239)、职业认同感(β’=-0.829)、应对方式(β’=0.405)是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疲劳现状的影响因素。结论 郑州地区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疲劳现状评分较高,受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岗位性质、医院级别、夜班频次、职业认同感、应对方式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针对性调节医护人员工作状态,减轻职业疲劳。  相似文献   

7.
孙琴  孙北平  魏立平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1):1483-1485
目的 探究医护人员肺康复知、信、行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8—9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三级、二级医院各3家、社区医院5家,对抽中医院的呼吸科医护人员及社区医院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在线《医护人员肺康复知信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医护人员肺康复知信行得分进行分析,并对知信行得分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郑州市医院呼吸科和社区医护人员有效调查问卷831份。医护人员中以男性为主,占67.63%,年龄22~62岁,以30~44岁为主,占47.53%。学历以本科为主,占54.39%。以三甲医院呼吸科医护人员为主,占47.77%,社区医院医护人员占14.92%,医生占66.31%。医护人员肺康复知信行总分为(195.5±22.7)分,标准分为(85.6±10.1),其中知识、信念和行为得分标准得分为(79.1±8.8)、(86.3±10.4)、(82.2±8.9)分。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医院等级及岗位等情况不同的医护人员肺康复知信行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知识与态度(r=0.412,P<0.05)、知识与行为(r=0.389,P<0.05)、态度与行为(r=0.365,P<0.05)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郑州市医院呼吸相关医护人员肺康复知信行水平良好,受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医院等级及岗位等因素的影响,提示应提高医护人员的肺康复知信行水平,确保肺康复工作有效落实到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及其影响。方法 于2019年9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河南省3家三甲医院的手术室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过去1年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304名手术室医护人员调查问卷,其中医生128名,护士156名,麻醉医师20名。304名医护人员中过去1年发生过血源性暴露者37例,发生率为12.17%。血源性暴露病原体以HBV为主,22例,占59.46%。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63)、工龄(OR=1.784)、学历(OR=0.516)、专业知识认知程度(OR=0.400)均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结论 手术室医务人员存在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发生率主要受年龄、工龄、学历、专业知识认知程度影响,应对该类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并实施针对性保护措施;乙肝病毒为最主要的暴露源,医护人员应提前接种乙肝疫苗,加强工作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出现情况和认知水平,分析该类人群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2—8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4家三甲医院,对抽中的医院手术室所有医护人员进行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及认知情况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认知情况进行分析,并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78份,其中男性163人,女性115人,年龄22~45岁,平均(33.58±5.38)岁。在过去1年发生过22例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91%。暴露的操作环节以手术缝合最高(27.27%),暴露部位最常见的是手部(22.73%),暴露源中最高的是乙型肝炎病毒(63.64%)。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认知量表的条目全部回答正确的共201人,良好率为72.30%。在各条目中,接触血源性传播物品时需要正确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和合理使用护目镜以及隔离衣等装备的回答正确率均为100%。通过血液传播的主要疾病类型的回答正确率最低,为75.18%。年龄(OR=2.085)、工龄(OR=1.936)、教育程度(OR=2.106、1.693)、参加相关培训(OR=3.410)、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认知(OR=2.998)是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风险的影响因素。结论 手术室医护人员具有一定的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风险,该部分工作人员对于血源性疾病的职业暴露认知水平需要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完善妇幼卫生保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5—2017年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分娩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共纳入148 127人进行分析,分娩年龄为(28.50±4.55)岁,孕周为(38.85±1.4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353±481)g。高龄、经产妇及剖宫产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均P<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9.67%,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前5位分别是:妊娠合并贫血(36.44%)、妊娠合并糖尿病(5.3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60%)、产后出血(0.93%)、感染(0.51%),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孕次、产次发生妊娠合并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营养宣教,早期识别及干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士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郑州市三甲医院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包括人口学特征、职业紧张、睡眠质量等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职业紧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356名手术室护士调查资料,护士年龄24~51 岁,平均年龄(28.34±5.97)岁; 工作年限 3~31 年,平均 (5.59±6.45)年。女护士占84.3%,在婚占76.1%。职业紧张253例,发生率为71.07%。睡眠障碍228例,发生率为64.05%。手术室护士睡眠质量分数与工作要求呈正相关(r=0.153,P<0.05),与社会支持工作自主呈负相关(r=-0.187、-0.215,均P<0.05)。女性(OR=1.954)、年龄30~39岁(OR=1.284)、工作年限11~15年(OR=1.433)、在婚(OR=1.284)、有睡眠障碍(OR=1.297)的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紧张发生风险较高。结论 手术室护士职业紧张、睡眠障碍情况不容乐观,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护士的睡眠质量, 从而促进手术室护士职业紧张状况的缓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供电企业职工工作压力程度及来源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企业开展职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深圳供电局下属变电、输电、区供电局和职能部门等4类部门对在岗职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职工的人口学情况、职业压力程度与来源等。采用卡方检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供电企业职工职业压力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1 508人,其中1 383份问卷纳入统计分析,占深圳供电局在岗职工人数的27.54%(1 383/5 022)。调查对象男女比例为3.17∶1,平均年龄36岁,以本科学历为主(占62.11%),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70.35%),工龄以<10年为主(占45.12%),平均工龄为14年。1 309名供电企业职工有不同程度职业压力,占94.6%。职业压力来源于工作任务多(占65.5%)、薪资水平低(占50.1%)、工作节奏快(占39.0%)、客户投诉(占25.9%)、工作环境差(占19.0%)、同事间人际关系紧张(占7.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任务多(OR=4.05)、工作节奏快(OR=4.24)、客户投诉(OR=2.41)、工作环境差(OR=1.50)、薪资水平低(OR=1.67)和10~29年工龄(OR=2.01、2.09)是职工职业压力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 深圳市供电企业职工职业压力人群较多,压力程度较高,建议针对不同压力来源制定精准的压力缓解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普外科护士的职业压力对护患关系的影响过程中,其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方法 以普外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人群的职业情况、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心理弹性及医患关系进行测评,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对心理弹性对职业压力与护患关系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调查问卷256份,有效问卷240份。240名普外科护士年龄23~42岁,以23~29岁所占比例较高,占70.00%,已婚占61.25%,本科及以上者占55.00%。职业压力对护患关系的总效应为0.24(P<0.01),心理弹性对职业压力与护患关系的中介效应为0.09(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7.5%。结论 心理弹性和职业压力影响普外科护患关系,心理弹性力在职业压力对护患关系的影响中起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段兰兰  陈梅  王梦同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1):1430-1432
目的 评估宿州市体检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宿州市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该人群性别、年龄、血压、身高、体重、血脂、吸烟和血糖情况,按照《2013年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病危险评估中国专家共识》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共纳入健康体检者3 056名,男女性别比为1∶0.95,年龄23~74岁,以45~59岁为主,占47.51%。肥胖559例,吸烟802例,高血压240例,高血脂192例,糖尿病217例,发生率分别为18.29%、26.24%、7.85%、6.28%、7.10%。其中男性肥胖发生率、吸烟率均高于女性(P<0.05或P<0.01),不同年龄段健康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宿州市健康体检者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极低危者占90.01%,其中高危和极高危者占1.21%。不同年龄、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情况的健康体检者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高危及极高危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宿州市体检人群中以≥60岁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最高,需针对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和干预,积极开展戒烟、降压、降糖及调脂健康宣教,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密接)人群管理情况及效果。方法 收集广州市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接的一般人口学、与病例关系、暴露史、管理及发病情况等信息,比较不同时期(1月21—30日、1月31日至2月8日、2月9日至3月2日)密接人群特征。结果 研究期间广州市累计追踪2 312名密接,男女性别比为1.15∶1,年龄以20~59岁为主,占73.53%;密接集中隔离率96.63%,密接病例比为8.59,密接转病例比例为5.49%,密接占报告病例比例为35.28%,最后接触至发病中位时间为2 d,发病至确诊中位时间为4 d。从第一到第三时期,集中隔离率(91.88%~97.83%,P<0.01)、密接病例比上升(3.86~41.26,P<0.01),密接转病例比例下降(14.06%~1.13%,P<0.01),管理密接占报告病例比例上升(23.94%~54.00%,P<0.01),发病至确诊时间缩短(4~0 d,P<0.01),与关联病例关系为社交活动(16.24%~42.63%)、接触频率为偶尔或一般(42.57%~90.64%)的密接占比增加(P<0.01)。全时期和第三时期密接中,发病组的最后接触至开始管理时间小于非发病组(P<0.01)。结论 广州市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接的追踪管理工作逐步加强并取得良好效果,有效控制了疫情向社区蔓延,后续可探索根据风险因素分级的密接精准管理模式,指导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郑州市≥40岁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知识知晓现状,为提高居民COPD知信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郑州市≥40岁居民进行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及COPD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有效调查人数1 476人,男性720人(48.78%),女性756人(51.22%),年龄40~79岁。慢性咳嗽者51例(3.47%),慢性咳痰者60例(4.07%),喘息者58例(3.93%),呼吸困难者99例(6.71%)。不同年龄段的≥40岁居民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喘息、呼吸困难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性别居民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喘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吸烟与不吸烟者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喘息、呼吸困难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知晓慢性支气管炎疾病名称的897人(60.77%),知晓肺气肿疾病名称的918人(62.20%),知晓COPD名称的77人(5.22%),知晓COPD相关知识的46人(3.12%)。在77名知晓COPD名称的调查对象中对COPD症状相关知识以及危险因素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45.45%~72.73%。结论 郑州市≥40岁居民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程度较高,但是该群体COPD认知水平呈现较低的水平,对COPD的主要症状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知,该项工作需在未来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出血病例亚型构成及特征情况,为医院及所在地区脑出血防控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济南市1家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确诊的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及病历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脑出血亚型变化及特征。结果 共纳入确诊为脑出血患者3 026例,男性1 895例,占62.62%,女性1 131例,占37.38%;65~79岁所占比例最高,为38.90%,其次为50~64岁,为24.45%;冬季发病比例最高,为37.01%,其次为秋季(26.54%);脑血管疾病家族史597例,占19.73%;基底节出血的比例最高,为44.78%,其次为脑叶出血,为18.94%。不同年份的脑出血病例的性别、年龄、发病原因和脑出血亚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发病季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脑出血病例的亚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发病季节、发病原因的脑出血亚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义(均P>0.05)。结论 脑出血亚型以基底节出血比例最高,男性及高龄患者以及高血压人群是脑出血发病的重点人群,预防控制脑出血应重点做好脑出血危险因素的控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减盐行动,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广州市某医院2016—2020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探讨急诊入院患者的疾病谱及就诊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广州市某医院住院病案首页的相关信息,分析入院患者的疾病谱特征。结果 2016—2020年广州市某医院急诊入院患者共25 136例,其中2020年占比较低,仅14.99%。急诊入院患者病种前5位分别为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23.98%),呼吸系统疾病(17.17%),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15.83%),循环系统疾病(15.06%),消化系统疾病(11.68%)。急诊入院患者中男性占53.27%,女性占46.73%,5年间患者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7岁患者占19.92%,18~44岁患者占44.47%,45~64岁患者占21.50%,≥65岁患者占14.11%,5年间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入院患者中第2季度入院人数最多,占27.30%,第1季度入院人数最少,占20.66%,5年间患者入院季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入院患者日就诊时段最高峰出现在20:00~21:59,谷值出现在6:00~7:59。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患者的住院疾病谱不同。结论 广州市某医院急诊入院患者主要病种一直较为稳定,但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患者疾病谱存在差异,住院患者以男性及18~44岁为主, 18:00点以后进入接诊高峰期,第2季度就诊病例较多,医院要根据急诊接诊特点,合理安排医疗资源分配,进一步提升救治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学指标分布情况。方法 以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安阳市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及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该人群年龄、性别及职业等资料并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该地区健康体检人群HBV免疫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10 784名健康体检者中,男性6 123人,女性4 661人,男女性别比为1.31∶1,其中曾经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共4 248人,占39.39%。共有2 215人的检验结果为5项全阴,占20.54%,其中男性5项全阴者比例为21.68%,显著高于女性的18.64%(P<0.01)。HBsAg阳性率为11.75%,HBsAb阳性率为66.68%,HBeAg阳性率为0.80%,HBcAb阳性率为28.04%,HBeAb阳性率为18.54%。不同性别、年龄段的HBsAg、HBsAb、HBeAg、HBcAb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职业调查对象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安阳市健康体检者中HBsAg阳性率水平处于较高的水平,男性、农民和服务人员HBsAg阳性率较高,仍然有一部分人群为HBV的易感者,建议尽快接种乙肝疫苗并积极改善当地人群的HBV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曾红梅  王荣  王素贞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0):1245-1248
目的 分析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态及对医院感染的影响,为改善肿瘤患者营养现状以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6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在宜昌市秭归县人民医院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并对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患者营养状态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取1 013例肿瘤患者,NRS 2002评分提示存在营养风险541例,发生率53.41%。营养风险与无营养风险的肿瘤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性质、放化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医院感染29例,感染率2.86%,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多见,其次为消化道、泌尿系统等。不同性别、年龄的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肿瘤性质、放化疗、营养风险、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情况的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性质(OR=2.286)、放化疗(OR=3.025)、营养风险(OR=2.652)、总蛋白(OR=1.279)、血红蛋白(OR=1.471)、白蛋白(OR=1.335)是肿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态不佳,存在营养风险,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可能,可通过营养评估及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关注肿瘤患者营养状态,根据个体情况及时加强营养支持,改善其营养状态,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