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了解院前心搏骤停 (CA)患者濒死呼吸的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对我中心 1993~ 1998年院前急救 36 6例CA患者濒死呼吸的发生率进行调查分析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选择 1993~ 1998年兰州地区接受“12 0”院前急救服务的非创伤性CA患者 36 6例 ,男 2 2 5例 ,女 141例 ,年龄 42~ 87岁 ,平均年龄 6 0 5± 17 8岁。CA的判定标准按Utstein模式定义[1] ,且均经急救医师到达现场即刻心电图或心电监护证实为心电静止或电—机械分离或室颤。濒死呼吸的判定标准为CA发生后患者出现异常呼吸 ,如不规则呼吸 ,缓慢、费力呼…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低对比剂剂量、低对比剂注射流率技术的个体化注射方案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接受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按照公式对比剂剂量=体质量×0.6ml/kg、流率=对比剂剂量/(5+扫描曝光时间),计算对比剂剂量和流率;对照组:对比剂50ml,流率5.0ml/s。2组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窄窗技术扫描,比较2组图像质量的客观和主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注射对比剂剂量和对比剂流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组图像SNR、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和冠状动脉的可评价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率≤70次/分、70次/分心率≤80次/分及心率80次/分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个体化注射方式可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43.
<正>患者女,65岁,因"间断腹胀5年,呕血半个月"入院,既往罹患乙型肝炎22年。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 portal venography, CTPV)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系统广泛血栓,遂择期行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 PTVE)。术中采用GE Logiq P6超声扫描仪引导穿刺门静脉左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亚低温联合瑞芬太尼对家兔心肺复苏后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探讨其相关保护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致颤法建立家兔心肺复苏模型.30只清洁级家兔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A组):仅行麻醉、手术、气管插管,但不致颤;常规复苏组(B组):仅采用常规方法复苏;亚低温复苏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即刻给予亚低温治疗;瑞芬太尼复苏组(D组):自主循环恢复即刻给予瑞芬太尼;亚低温联合瑞芬太尼复苏组(E组):自主循环恢复即刻给予瑞芬太尼及亚低温处理.动态观察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peak±dp/dt)及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8-异前列腺素(8-iso-PGF2α)浓度的变化.结果 ①与A组比较,其余四组LVEDP和peak±dp/dt在复苏成功后3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B组比较,C、D组LVEDP和peak±dp/dt在复苏成功后1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C、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组LVEDP和peak±dp/dt在复苏成功后6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E组LVEDP升高幅度及peak±dp/dt下降幅度也小于C、D组(P均<0.05);②与A组比较,其余四组血清H-FABP和8-iso-PGF2α浓度明显升高(P均<0.01);与B组比较,C、D、E组血清H-FABP和8-iso-PGF2α浓度明显降低(P均<0.05),但E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P<0.05).结论 亚低温及瑞芬太尼干预均可改善复苏后心功能不全,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自由基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比较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模式(简称“并轨”模式)与“传统”模式培养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消化科轮转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消化内科轮转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并轨”模式(30人)或“传统”模式(20人)培养,比较研究生的临床知识、技能以及各项核心能力。采用SPSS 13.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并轨”模式较“传统”模式培养的研究生临床考核各项成绩总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2.60±2.52)vs.(83.80±3.14),t=10.93,P<0.01];两种模式培养的研究生在职业素养、医患沟通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轨”模式培养后的研究生在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思维能力、诊治技能、心理素质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模式培养的研究生(χ2=27.00, χ2=10.23, χ2=12.21,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临床科研能力方面,“传统”模式较“并轨”模式略有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24)。结论 “并轨”模式优于“传统”模式,“并轨”模式较“传统”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其临床实践等综合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对心室颤动复苏家兔复苏早期肺水肿及心脏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26只清洁级家兔随机分为3组,其中20只清洁级家兔采用交流电致心室颤动建立心肺复苏模型,另6只为手术对照组(A组),仅行麻醉、手术、气管插管,不制作心肺复苏模型。模型家兔随机均分10只,分别在复苏时给予肾上腺素10μg/kg(B组)和在复苏时给予肾上腺素10μg/kg+艾司洛尔200μg/kg(C组)。测量复苏成功后5 h肺湿/干比重,比较复苏后30 min、1 h、2 h、4 h时血清肌钙蛋白(cTnI)水平及丙二醛(MDA)活性的变化。结果:A、C、B组家兔于模型复苏成功后5 h肺湿/干比重、cTnI水平和MDA活性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以减轻家兔心室颤动复苏后肺水肿,对复苏后早期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7.
纳络酮用于心肺脑复苏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观察β EP拮抗剂纳络酮对心肺复苏的作用 ,我们设对照组 ,前瞻性观察了纳络酮在心肺脑复苏 ( CPCR)中的作用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急诊抢救和住院、留观的心跳骤停患者 42例 ,其绝对心跳骤停时间 2~ 7分钟 ;年龄 2 8~ 74岁 ,平均5 1岁。随机划分纳络酮组与常规复苏组2组 (各 2 1例 )。 2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纳络酮组在常规复苏基础上给予纳络酮 2 .0 mg加生理盐水2 0 ml静推 ,此量可间隔半小时重复使用。常规复苏组行正规 CPCR,其中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 ,第 1次无效时重复使用 ;有室…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观察敦煌医方--硝石雄黄散贴敷至阳穴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并与硝酸甘油贴比较,将9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显效率为3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显效率2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显示敦煌医方--硝石雄黄散贴敷至阳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硝酸甘油贴。硝石雄黄散贴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行气通络之效,可改善心电图ST段改变,降低血脂。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灌服中药补阳还五汤。2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瞳孔和眼球变化、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呼吸、自主循环恢复时间(ROSC)、血氧饱和度、乳酸值及B型尿钠肽(BNP)浓度2组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存活率、死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PCAS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0.
患者,男,72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痛5年,加重3天,以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收住。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无青霉素等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硝酸甘油、极化液及灭滴灵静点,每日1次,消心痛及小剂量肠溶阿斯匹林口服。入院后第3日因咳嗽加重、咳黄脓痰,两肺可闻及多量湿罗者,考虑肺部感染加重,故停用灭滴灵,换用先锋必3.0g加入5%G.S250ml中静点,每日两次,当先锋必用至第5日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