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 评价弹簧圈联合医用胶栓塞脾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接受弹簧圈联合医用胶栓塞治疗的23例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术中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相关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均完全栓塞脾动脉瘤腔,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4例患者发生栓塞材料部分脱出,无脾动脉干闭塞、异位栓塞、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7.39%;弹簧圈平均用量为(4.87±1.42)枚,医用胶平均用量为(3.89±1.50)ml,平均住院时间为(2.57±0.84)天。平均随访时间(11.04±5.09)个月,随访期间,亦无继发脾动脉干闭塞、栓塞材料再脱出或移位、栓塞综合征、脾脓肿、腹腔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弹簧圈联合医用胶栓塞是介入治疗脾动脉瘤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之一,医用胶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65岁,因"间断腹胀5年,呕血半个月"入院,既往罹患乙型肝炎22年。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 portal venography, CTPV)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系统广泛血栓,遂择期行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 PTVE)。术中采用GE Logiq P6超声扫描仪引导穿刺门静脉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行TIPS术(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的肝硬化患者,术后3年内发生分流道失效的30例为病例组,术后3年未发生分流道失效的30例为对照组(通过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门静脉造影确定分流道是否失效),对两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先对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支架形态、术后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等20项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对20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发现两组患者在否合并门静脉血栓(癌栓)、支架形态及术中是否行曲张静脉栓塞等3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将上述3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支架放置后的支架形态及术中是否进行曲张静脉栓塞与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有关(P<0.05).结论 支架形态不良(包括扭曲折角、支架两端盖帽)为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4.244),而术中曲张静脉栓塞是TIPS术后分流道失效的保护因素(OR值为0.13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在Pubmed、Europe PMC、CBM Web、知网、万方、维普多家数据库检索从1980年1月至2020年11月文献报道肝脏PNET患者,结合我院1例肝脏PNET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以上腹部胀痛为主要临床症状,6例原发于肝脏,2例为肝脏转移瘤,其中男3例,女5例,中位年龄38.5(18~66)岁,病变直径10(6~21)cm,肿瘤病理形态学上均表现为小圆细胞肿瘤,免疫组化中CD99阳性率75%。其中4例患者死亡,3例确诊后很快出现远处转移,1例接受43周化疗(VAC/IE),随访1年恢复可。结论肝脏PNET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诊断需结合影像学、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预后较差,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全身化疗(VAC/IE)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大鼠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相关激酶(RhoA/ROCK)通路及胃黏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橄榄油和40%四氯化碳(CCl4)混合液注射,并同时猪油、胆固醇饲养建立肝硬化PTH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泮托拉唑组(静脉滴注0.8 mg·kg-1泮托拉唑)、泮托拉唑+U-46619组(静脉滴注0.8mg·kg-1泮托拉唑+1.5 pg·kg-1U-46619),同时设置对照组(静脉滴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5 d。右颈动脉插管检测门静脉压力(P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总蛋白(TP)水平,并计算AST/ALT、白蛋白/球蛋白(A/G);苏木精-伊红(HE)检测肝组织、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胃黏膜组织RhoA、ROCK、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肝细胞多数空泡增大、肝细胞脂变、坏死严重,胃黏膜微绒毛损伤严重,细胞间稀疏,核收缩、深染,炎症浸润;泮托拉唑组肝细胞空泡症状不明显,胃黏膜微绒毛损伤得以缓解;泮托拉唑+U-46619组肝细胞脂变、坏死,胃黏膜微绒毛损伤相较于泮托拉唑组严重,细胞间隔变大、细胞核收缩、深染严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VP、HR,静脉血中AST、ALT、GLO水平,胃黏膜组织中RhoA、ROCK、AngⅡ、ET-1蛋白水平升高,MAP、AST/ALT、Alb、A/G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泮托拉唑组PVP、HR,静脉血中AST、ALT、GLO水平,胃黏膜组织中RhoA、ROCK、AngⅡ、ET-1蛋白水平降低,MAP、AST/ALT、Alb、A/G水平升高(P<0.05);与泮托拉唑组相比,泮托拉唑+U-46619组PVP、HR,静脉血中AST、ALT、GLO水平,胃黏膜组织中RhoA、ROCK、AngⅡ、ET-1蛋白水平升高,MAP、AST/ALT、Alb、A/G水平降低(P<0.05)。结论:泮托拉唑在肝硬化PHT中可以通过抑制RhoA/ROCK通路实现对胃黏膜损伤的缓解。  相似文献   
7.
正十二指肠静脉曲张(duodenal varicosis,DV)是消化道出血的罕见原因,DV破裂出血约占所有静脉曲张出血的2.0%~2.5%~([1]),一旦出血很难控制,死亡率超过40%。目前临床对DV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内镜下手术、介入栓塞治疗等。本研究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利伐沙班作为口服抗凝剂在布加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长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12月~2020年4月我科收治的103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均接受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服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49例,服用阿司匹林54例。术后随访。结果 术后,利伐沙班组和阿司匹林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0.33±6.31个月和19.43±6.34个月(P>0.05),在术后6个月、12个月和20个月,利伐沙班组支架通畅率显著优于阿司匹林组(分别为93.9%对85.2%、89.8%对81.5%和87.8%对74.1%(P=0.044);利伐沙班组和阿司匹林组无大出血率发生率分别为95.9%、91.8%、87.8%和88.9%、87.0%、1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利伐沙班组生存率分别为95.9%、91.8%和85.7%,阿司匹林组分别为94.4%、88.9%和8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1);利伐沙班组无复合终点发生率分别为95.9%、89.8%和83.7%,阿司匹林组分别为88.9%、87.0%和8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5)。结论 相对于阿司匹林,在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有助于保持支架畅通,不增加大出血等并发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是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很高。EGVB以药物联合内镜标准防治为主;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曲张静脉栓塞术在某些高危患者中也可优先选择,以肝静脉压力梯度为参考采取个体化诊治门静脉高压应当成为最新共识和主要策略。本文主要对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EGVB患者的内镜下防治及TIPS防治的相关适应证选择、并发症发生率及优劣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