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6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血小板对聚集血小板药物抵抗或反应较差是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上较显著的现象[1]。特征性的表现为:即使规范地服用二磷酸腺苷(ADP)受体P2Y12抑制剂——氯吡格雷,仍然反复发生急性脑梗死。有研究表明:氯吡格雷没有充分发挥抑制血小板集聚的药效与再发脑梗死相关[24]。但是,即便意识到氯吡格雷抵抗的重要性,也对它认知甚少。从靶向P2Y12受体的药理作用,或从反复发生脑梗死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为青年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3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15~45岁青年患者,头部MRI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和(或)脑白质病变,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颅内或颈部血管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收集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常见危险因素的情况,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男性脑小血管病检出率(71.42%)明显高于女性(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部MRI病灶位于前循环区域明显较后循环区域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病灶多见。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66.67%的患者未发现明显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伴有血管异常的患者(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71.43%位于前循环,28.57%位于后循环。危险因素分析发现,76.19%的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发现血管硬化表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为56.25%,颈动脉斑块为31.25%,颈动脉管径增粗为12.50%)。57.14%的患者有高血压,52.38%的患者有血脂异常,38.10%的患者吸烟。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好发于前循环供血区域的深穿支动脉,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仍是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要加以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73.
脑缺血诱导的再灌注损伤是由多种机制参与的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主要包括自由基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内钙超载和炎性反应等多种机制。这些因素之间又互相影响,进一步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破坏。炎性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关键性  相似文献   
74.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变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还增加脑血管病的致残率、病死率.能否在卒中后进行早期预测,并筛选出伴有PSD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是研究的一个侧重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etS)已被证实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基于相关研究[2],代谢综合征可能与PSD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本研究试图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与加巴喷丁联合治疗丘脑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丘脑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阿米替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n=20),对照组单独用卡马西平治疗(n=20),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5%,对照组治愈率为35%,治疗组对丘脑性疼痛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抗抑郁药与加巴喷丁联合治疗丘脑性疼痛的疗效优于单用卡马西平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大动脉病变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差异,为不同年龄段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全国20家中心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共10 711例,从40岁起始,以每10岁为一年龄段将所有患者分为5个年龄段,比较不同年龄段间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差异。再将所有患者按性别分开,应用趋势卡方检验比较同一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颅内、外及前、后循环大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和血管病变支数。结果 (1)老年患者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居多(χ~2值分别为61.938、13.349、55.940,均P0.01);中青年吸烟史、脑血管病家族史及肥胖者居多(χ~2值分别为131.505、7.298、100.911,均P0.01)。(2)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女性、男性颅外动脉病变中多支血管病变所占的比例均逐渐增加(χ~2值分别为54.799、161.370,均P0.01);女性患者颅内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逐渐下降(χ~2=5.328,P=0.021),而男性患者颅内动脉病变中多支血管狭窄所占的比例无明显变化趋势(χ~2=0.289,P=0.591)。(3)线性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女性、男性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逐渐减少(χ~2=20.090;χ~2=42.351,均P0.01),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逐渐升高(χ~2=40.311;χ~2=90.698,均P0.01),颅内外动脉均存在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升高(χ~2=12.077,P=0.001;χ~2=45.887,P0.01);女性单纯后循环血管狭窄发生率逐渐升高(χ~2=16.434,P0.01),男性单纯后循环血管狭窄发生率无变化趋势(χ~2=1.701,P=0.192),女性、男性前后循环动脉均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升高(χ~2=4.587,P=0.032;χ~2=35.156,P0.01)。结论不同年龄段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布存在差异,不论女性还是男性,中青年患者主要为颅内动脉病变,老年患者主要为颅外动脉病变,女性老年患者存在后循环动脉病变较多。认识不同年龄段患者颅内动脉病变特征,将有助于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制定个体化的卒中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8.
强哭强笑是假性球麻痹的特征性症状,它由于 双侧皮质脑干束病变所致,通常在内囊部位。作者报告了一例经MRI显示T_2加权像右侧桥脑及大脑脚下份—高信号区,经颈部超声多谱勒证实为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严格限于单侧脑干病变所致的强笑。并对强笑的解剖、生理机制进行了回顾分析。强笑症状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点:突然发生或为对无特殊激刺的反应,不能随意控制并有强烈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和情绪缺乏一致性;发作时缺乏情绪的相应变化。强哭可能突然变为强笑,所以可能难以区别,应与起源于精神病的不适当情绪不稳定及发笑性癫痫发作相区别。先驱性“疯笑”为一仅持续几分或几小时的单一性发作在脑血管意外之前出现,其发病机理似乎和强笑重叠。  相似文献   
79.
抗脑衰胶囊治疗46例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跃  朱榆红 《云南医药》1998,19(3):200-200
抗脑衰胶囊治疗46例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谈跃朱榆红殷梅严勇李燕我科应用唐山市龙山药业生产的抗脑衰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46例,初步观察认为该药对大脑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有明显的作用,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6例血管性痴呆均为缺血性脑梗塞所...  相似文献   
80.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最常见的迟发性神经后遗症是帕金森综合征(PS),其预后不良,用多巴胺治疗无效.作者之一于1987年曾报告用溴隐亭治疗有效,故又在比利时和法国的两家医院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