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4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12月就诊的乳腺癌133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Bcl-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57.9%(...  相似文献   
92.
动态血糖检测是一种新的临床血糖监测手段.其结果能反映受试者全天血糖的波动特点,显示血糖波动的趋势、漂移幅度及频率等变化信息,能为临床医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估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和相关疾患早期筛选、诊断、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药物疗效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诊所血压(CBP)显示降压有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评价价值。方法选取口服降压药物1个月以上,并按CBP检查标准降压有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血压正常的健康老年人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ABPM的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高血压组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及24h平均脉压均升高(P<0·05),日间、夜间收缩压负荷及昼夜血压节律消失的患者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BP检查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还应进一步行ABPM,ABPM可作为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以及降压是否平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9岁,因"胸闷、腹胀3个月余,发现左肺占位2周"于2007年5月29日入院.  相似文献   
95.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起血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悦鞍  刘秋杰 《北京医学》1998,20(6):371-371,373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EH1)患者血压的昼夜变异及除外心率因素后血压的昼夜变动(BP/HR)情况,以明确血压昼夜变异与心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了54例EH1和51例老年单纯高血压病(EH2)患者的24h血压和心率。夜间比日间下降10%以上为夜间血压下降(Dipper),分别用日间和夜间平均心率除相应时间带的平均收缩压(BP/HR),计算昼夜的变化率(△BP/HR),夜间BP/HR值与日间BP/HR值比较下降大于10%为变动阳性。结果:(1)平均心率:EH1组全日、夜间均明显高于EH2组(P<0.01),日间无显著差异;(2)平均血压:夜间EH1组高于EH2组(P<0.01),日间、全日两组无显著差异;(3)Dipper:EH1组为16例(29.63%),EH2组为29例(56.8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4)△BP/HR:EH1组升至37例(68.52%)与同组Dipper例数比较P<0.01,EH2组升至35例(68.63%),与同组Dipper例数比较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Dipper例数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该组患者夜间心率较快所致,观察昼夜心率变异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脑卒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7.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血压昼夜变异与心率的关系曹悦鞍龙南展刘桂芳臧贵明张宝和石湘芸为进一步了解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在除外心率因素的情况下,其日间变动与血压昼夜变异的关系,我们于1995年初至1996年6月对比分析了54例老年高血压合...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将1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RHR水平分为2组:RHR1组,RHR〈85次/min;RHR2组,RHR≥85次/min。根据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总数与形态。结果RHR2组的室性心律失常总数高于RHR1组(P〈0.05),其中成对室早、短阵室速及RonT性室性心律失常数量也明显高于RHR1组(P〈0.05)。结论RHR增加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9.
目的比较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运动负荷后的血压变化,探讨运动性高血压对肥胖患者高血压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静态及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后血压变化,两组进行对比分析,并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结果静态下两组血压无差异,运动后肥胖组血压超过标准者(42.86%)明显高于对照组(13.33%);动态血压分析显示肥胖组24小时及日间收缩压高于对照组,舒张压及夜间血压无显著差异.结论肥胖患者运动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运动性高血压对肥胖者高血压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运动血压与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完成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的 49例肥胖患者 (Obesity)及 45例体重正常的对照组 (Control) ,比较其静态血压 (RBP)、运动血压 (PBP)及空腹和口服 75克葡萄糖 2小时后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并分析肥胖组中合并运动性高血压 (PBP1)与运动血压正常者 (PBP2 )的血糖、胰岛素水平。结果 静态下两组血压无显著差异 ,负荷试验后达到运动性高血压标准者 ,肥胖组 2 1/ 49例 (42 8% ) ,对照组 8/ 45例 (17 8% ) ,P <0 0 1;运动后肥胖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升高 ,特别是收缩压升高更明显 ;两组空腹血糖无显著差异 ,肥胖组的空腹胰岛素、餐后 2小时血糖及胰岛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肥胖组中伴运动性高血压者的餐后 2小时血糖、胰岛素水平均高于不伴运动性高血压的肥胖患者。结论 肥胖患者血压、血糖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