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周明学  徐浩  陈可冀  潘琳  郭艳茹  文川 《中医杂志》2008,49(11):1024-1027
目的 以中药提取物为切入点,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70只ApoE-/-小鼠高脂喂养13周,随机分为活血组(丹参酮),益气组(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化痰组(瓜萎提取物)、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予药物治疗13周后,采用形态学方法 ,利用易损指数综合评价药物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3个中药组小鼠斑块易损指数均有所降低,纤维帽长度/斑块内膜比值均有所增加,瓜蒌提取物组埋藏纤维帽数目显著减少.结论 活血、益气、化痰中药有效部位均可通过改善斑块内部成分稳定斑块,化痰中药瓜篓提取物在减少斑块破裂次数方面可能更有优势,其具体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2.
长沙市区6~12岁儿童HBsAg携带率及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长沙市区6~12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msAg)携带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更好地预防乙肝,进一步提高此年龄段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我们于2003年对长沙市区6~12岁在读小学生进行HBsAg血清学检测,并对其家长进行健康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儿童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已被公认是恶性肿瘤中治愈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细胞形态、免疫、细胞遗传及分子生物学分型在儿童白血病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以及对残留白血病细胞的追踪,常用化疗药物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的研究,不同类型白血病患儿及不同个体化疗药物代谢特点的研究,使白血病化疗的治愈率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目前,标危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化疗完全治愈率已达80%以上。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在提高白血病治愈率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注重患儿的生存质量,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越来越重视患儿的心理健康,进一步减少医疗费用成本。那么,临床医生应该如何应用医学科学,伦理学、哲学对白血病患儿制定科学、客观、有效的化疗决策呢?  相似文献   
54.
文川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12):48-49
5月9-11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慢病预防控制与社区卫生服务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的首要内容是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病全球报告中文版首发式.笔者作为与会代表,有幸第一时间读到了该报告(即《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一书),现将其中重要内容摘发;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55.
目的:方舱医院是一种能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提供大规模医疗隔离和治疗的可选择方式。由于各种原因,收治入方舱医院的患者反映出较高的心理困扰,医务人员也是如此。本研究旨在介绍一种在武汉武昌方舱医院实施的多方面的心理社会危机干预模型。方法:对武汉武昌方舱医院内200名患者和240名医务人员提供心理社会危机干预模型,包括患者志愿者和有组织的同伴支持、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文化敏感性支持护理、及时提供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并发症的科学信息、非精神卫生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知识获取、团体活动、咨询和教育、心理干预的虚拟化、咨询和联络。使用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2项患者健康问卷、基于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初级筛查问卷对方舱医院内38名患者和49名医务人员进行干预前评估。48名医务人员完成干预后反馈。结果:心理社会危机干预模型由10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实施,得到方舱医院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广泛认可。在干预前,38名患者中焦虑占15.8%,应激占55.3%,抑郁占15.8%;49名医务人员中焦虑占16.3%,应激占26.5%,抑郁占22.4%。48名医务人员完成干预后反馈,认为比较实用占62...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儿童小克银汉毛霉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某院1例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mNGS)临床诊断的小克银汉毛霉病患儿,经两性霉素B及卡泊芬净治疗有效;检索Pubmed、Embase、知网、万方数据库,纳入儿童小克银汉毛霉病病例,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结果 该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化疗后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采用mNGS对外周血DNA序列进行分析,通过与PMDB病原学数据库对比,鉴定出小克银汉霉属,序列数514,接受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治疗有效。纳入文献分析小克银汉毛霉病临床特征:22例患者中男性12例,中位年龄13.5(3~18)岁,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9/22)。大部分患者急性起病,快速进展,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呼吸症状(14/20)及发热(16/20)。肺部CT表现以单侧病变多见,影像学表现多样,可出现肺结节/肿块、浸润改变、胸腔积液等。22例中确诊18例,临床诊断4例,最常见受累的器官为肺脏及皮肤;确诊手段仍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及真菌培养,分子诊断技术如PCR、mNGS等也渐显露头角。诊断后几乎所有病例都接受了抗真菌治疗(21/22),其中13例联合手术治疗,最终,22例患者中死亡9例,总体死亡率42%,症状/体征出现至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9(4~54)天。抗真菌治疗联合手术者生存率(9/13,69%)高于单独抗真菌治疗者(3/8,37%)。结论 侵袭性真菌病是血液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但小克银汉毛霉感染少见,死亡率较高,当临床高度怀疑侵袭性真菌病时,应积极诊断,早期启动治疗,以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57.
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T波振幅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12 ECGs)T波振幅在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DCM患儿27例为研究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3个月~14岁,平均5.37岁。随机匹配健康儿童27例为对照组。受检对象描记12 ECGs,测量波形清晰12导联T波振幅。其中10例DCM患儿经氢氯噻嗪、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螺内酯等综合治疗后随访5~39 d,平均19.67 d。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T波振幅在Ⅰ、Ⅱ、aVR、aVL、aVF、V4、V5、V6导联明显降低(P均<0.05),Ⅲ、V2、V3导联稍降低(P均>0.05),V1导联T波振幅增高(P<0.05)。DCM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T波振幅在Ⅲ、aVF导联明显增高(P<0.05),Ⅱ、aVR、aVF、V5导联稍增高(P均>0.05),Ⅰa、VL、V1~V4、V6导联稍降低(P均>0.05)。结论动态观察12 ECGs的T波振幅,对儿童DCM诊断和评价疗效具有客观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8.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长期以来都以临床医学为关注的主要内容,这是与广大社区医务工作者的最直接需要相一致的。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在保健与康复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也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快速发展。因此,杂志从本期起将原来的“社区保健”栏目改造成一个全新专栏--“社区保健与康复”,将在每期陆续向读者介绍相关知识和实用技能。希望这个栏目能协助广大社区医师实现诊疗观念的转变,拓宽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开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9.
206例心绞痛患者问诊资料与中医辨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 ,致死率高。心绞痛为本病最常见的类型 ,多属中医“胸痹”范畴。为了探讨本病辨证规律 ,笔者从循证医学的角度 ,探求冠心病心绞痛“胸痹病”的中医流行病学实质 ,以及与中医辨证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选择 1 999年 1 0月~ 2 0 0 2年 1月间 ,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房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2 0 6例 ,其中 43例为住院病人 ,另 1 63例为调阅病案所得。男性 93例 (占 45 .1 % ) ,女性 1 1 3例(占 5 4.9% ) ;年龄最小者 41岁 ,最大者 86岁 ,…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活血中药川芎、赤芍及其有效部位配伍——芎芍胶囊(川芎总酚和赤芍总苷)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在复制ApoE-/-小鼠AS模型基础上,采用普通光镜、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从AS斑块的病理形态学、细胞构成、炎症反应等方面,观察活血中药川芎、赤芍及其有效部位配伍芎芍胶囊稳定斑块的效果及作用机理。结果ApoE-/-小鼠继喂高脂饮食26周后,主动脉根部出现明显AS病变,具有典型不稳定斑块特点。川芎、赤芍都有降低总胆固醇(TC)和增加纤维帽厚度作用,川芎尚可降低甘油三酯(TG)、减少脂质核面积(脂质中心/斑块面积)和巨噬细胞浸润,而芎芍胶囊兼具以上作用,且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TC/HDL-C、减少炎症反应、增加斑块中胶原面积。结论川芎、赤芍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环节不尽相同,其有效部位配伍而成的芎芍胶囊对不稳定斑块干预作用更为明显,显示出中药配伍增效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