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20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24篇
预防医学   153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37篇
中国医学   95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患者358例,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哮喘疾病患者除外。根据尿中微量白蛋白水平将其分为两组:微量白蛋白尿组86例和正常白蛋白尿组2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分析数据,包括肺功能、血气分析、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尿素(BUN)、血肌酐(SCr)以及肾小管损伤的标记物肾损伤分子-1(KIM-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结果 COPD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患者吸烟时间长短、年龄、性别无相关性(均P>0.05)。尿微量白蛋白与患者血氧分压呈明显负相关(r=-0.586,P<0.001)。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COPD患者动脉收缩压、心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COPD患者GFR、BUN、SCr及尿KIM-1和NGAL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OPD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与低氧血症密切相关,微量白蛋白尿可能是预示COP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抗CD20抗体(Rituximab,商品名:美罗华)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骨髓体外培养,了解cITP患者B细胞的活化与凋亡的状况。方法:选择cITP患者30 例,对照组缺铁性贫血患者10例,进行骨髓体外培养,于培养前、培养3 d、培养6 d、培养9 d,检测B细胞相关分子(CD19、CD20、CD23)和透射电镜观测淋巴细胞凋亡状态。结果:cITP患者骨髓CD20、CD23分子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CD20、CD23分子表达(P<0.01)。加抗CD20抗体和加半量抗CD20抗体培养前后B细胞相关分子(CD19、CD20、CD23)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抗CD20抗体组透射电镜观测有淋巴细胞凋亡。结论:抗CD20 抗体能靶向性地与表达CD20抗原的B细胞结合,通过抗体抗原反应,诱导B细胞加速凋亡。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小剂量超短波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n=6)、对照组(n=21)、小剂量超短波(ultrashort wave,USW)治疗组(n=21)、人脐带间充质细胞移植组(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n=21)、USW治疗+h UCMSCs移植组(n=21)。h UCMSCs移植组、USW治疗+h UCMSCs移植组在损伤后立即使用微量注射器刺破硬脊膜垂直缓慢注入5μl含细胞密度为1×106/μl的细胞悬液;USW治疗组、USW治疗+h UCMSCs移植组大鼠在SCI后1d起采用对置法接受每天1次、每次7min的小剂量USW治疗。大鼠的运动功能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评分(BBB评分)进行评定,SCI大鼠取材后分别对组织进行纵向切片行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移植后h UCMSCs细胞存活及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损伤区域附近内源性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及SCI后4周时纤维化形成的情况。结果:(1)SCI大鼠造模后1—2周内损伤周围组织附近,由内源性干细胞分化的星型胶质细胞形成胶质屏障,发挥保护作用。(2)SCI14d,移入h UCMSCs细胞位于损伤区域内,部分移入的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去分化。损伤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多由内源性干细胞分化而来,人源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MAB1281在此区域不表达。(3)USW+h UCMSCs移植组,USW协同h UCMSCs通过旁分泌作用改善损伤区域微环境,从而促进更多内源性干细胞聚集损伤处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并阻碍坏死物质及炎症扩散(P0.01 vs对照组、小剂量USW组、h UCMSCs移植组)。(4)USW+h UCMSCs移植抑制SCI后巨噬细胞等细胞产生的不利于轴突生长的纤维瘢痕,h UCMSCs移植在过程中扮演重要的作用(P0.01 vs对照组、小剂量USW组)。(5)USW+h UCMSCs移植更好促进SCI后大鼠运动恢复(P0.01vs对照组、小剂量USW组、h UCMSCs移植组)。结论:小剂量USW治疗协同急性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通过旁分泌作用治疗脊髓损伤大鼠,使损伤周围聚集更多内源性干细胞并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形成屏障抑制坏死物质与炎症扩散,从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围术期并发心肌梗死(PMI)患者的发生原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将PMI患者44例与同期行PCI的213例冠心病患者对比分析。结果①PMI患者合并糖尿病者较多(36.4%和27.2%,P=0.016);血清总胆固醇[(5.69±1.73)mmol/L和(4.47±1.61)mmol/L,P=0.04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7±1.15)mmol/L和(2.67±0.98)mmol/L,P=0.032]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41±0.08)mmol/L和(0.53±0.24)mmol/L,P=0.049]较低;冠脉病变积分较高(12.75±5.61和8.96±3.68,P=0.027)、左主干(9.1%和4.2%,P=0.001)和多支病变(63.6%和41.8%,P=0.002)均多于非PMI组。②两组患者PCI成功率(95.5%和94.8%,P=0.523)相当,PMI并发边支闭塞(11.4%和3.8%,P=0.001)和慢(无)血流者(34.1%和13.1%,P=0.001)较多;球囊扩张时间长[(15.4±5.9)s和(8.7±2.4)s,P=0.026]、次数多(3.1±1.2和1.5±0.6,P=0.003),扩张压力无差别[(114.2±26.3)kPa和(98.0±35.4)kPa,P=0.752];支架置入较多(2.8±1.1和1.3±0.4,P=0.037)和X线曝光时间较长[(102.3±14.5)min和(67.9±23.4)min,P=0.002]。结论PMI患者在术前多具有高血糖、高血脂的危险因素,冠脉病变复杂、高危,术中多次、长时间扩张病变和并发边支闭塞及慢(无)血流是其发生PMI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
目的:调查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水平,并探讨控制方法。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我院血透中心61例MH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情况,以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分组比较,分析高PTH的危险因素,并对高磷与各指标之间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1例MHD患者血磷达标率40.98%;校正血钙达标率59.02%;钙磷乘积达标率62.9%;血PTH达标率21.31%。PTH水平分组分析显示高磷、长透析龄与高PTH水平相关,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透析龄、血磷与PT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我院MH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水平达标率低。长透析龄、高血磷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即时高压氧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y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9)、高压空气组(n=9)、高压氧组(n=9)、假手术组(n=5),前三组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高压空气组、高压氧组在高压氧舱内造模,高压氧组于造模后立即行高压氧治疗。各组大鼠均于术后6 h断头取脑,计算各组大鼠脑梗死占脑总体积百分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压氧组及高压空气组梗死百分比均显著减少(P0.001),高压氧组减少得更显著(P0.001)。结论即时高压氧治疗能够降低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后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对颅脑损伤(TBI)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MAEs,包括住院期间死亡、急性外伤性脑梗死、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急性肺损伤和急性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等)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中重度TBI患者为TBI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3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对象血清MIF水平,分析TBI患者血清MIF水平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清CRP水平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血清MIF水平患者MAEs发生率,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F水平及GCS对TBI患者MAEs的预测效能。结果TBI组血清MIF水平为(28.6±10.0)滋g/L,较对照组(8.4±2.9)滋g/L明显升高(P<0.05)。TBI患者血清MIF水平与入院时GCS呈负相关(r=-0.505,P<0.01),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501,P<0.01)。血清MIF水平预测TBI患者MAEs具有中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清MIF水平与GCS预测TBI患者MAEs的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F可能与TBI后脑组织炎症反应有关,临床检测血清MIF水平有助于MAEs的预测。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LdT)治疗基因C型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52周HBV耐药情况及变异位点。方法初治的基因C型CHB 40例(治疗前应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及测序法进行耐药突变检测,HBV-P区均未测到耐药变异),给予LdT 600mg qd治疗52周。病人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均做肝功、HBV血清学指标、HBV DNA定量检测(COBAS?TaqMan?,最低检测限300copies/ml)。选择LdT治疗52周HBV DNA>1 000copies/ml者,对其36周及52周血清再次进行HBV-P区耐药突变检测。结果 21例(52.5%)病人HBV DNA<300copies/ml,16例(40.0%)HBV DNA>1 000copies/ml,3例(7.5%)HBeAg阳性病人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10例(25.0%)52周检测到HBV-P区耐药突变,其中2例rtA181T变异,7例rtM204I变异,1例rtM204I+L180M变异。结论初治CHB病人,尤其是基线HBV DNA定量较高者,对LdT治疗有较高的耐药率,HBV基因可发生1个或多个位点耐药变异,rtM204I是LdT耐药的主要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M)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并发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8例sTBI患者(包括慈林医院41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4例、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33例)为研究对象,比较PHI与非PH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BI患者并发PHI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对sTBI患者并发PHI的预测效能。结果sTBI患者并发PHI62例(48.4%)。PHI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明显低于非PHI组,而瞳孔散大比例、急诊手术比例、鹿特丹CT评分、血浆FM浓度均明显高于非PH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OR=0.548,95%CI:0.389~0.770,P<0.05)、鹿特丹CT评分(OR=2.485,95%CI:1.395~4.424,P<0.05)、血浆FM浓度(OR=1.007,95%CI:1.001~1.013,P<0.05)是sTBI患者并发PHI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GCS评分、鹿特丹CT评分、血浆FM浓度预测sTBI患者并发PHI的AUC及95%CI分别为0.782(0.701~0.850)、0.779(0.697~0.847)、0.743(0.658~0.816);血浆FM浓度联合GCS评分、血浆FM浓度联合鹿特丹CT评分预测sTBI患者并发PHI的AUC及95%CI分别为0.862(0.790~0.917)、0.870(0.799~0.923)。当血浆FM浓度>148.14mg/L时,其预测sTBI患者并发PHI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26、0.667。结论血浆FM浓度有助于早期预测sTBI并发PH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