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0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9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患者,男,34岁,2008年2月发现左额部包块,逐渐长大,无红肿疼痛,于2009年2月在外院诊断为左眼眶包块,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报告为血管淋巴细胞增生伴嗜伊红细胞侵润。2009年6月同一部位再次出现包块,逐渐长大,于2009年9月入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左侧前额部皮肤切口瘢痕,局部明显隆起,约5cm×4cm,质  相似文献   
62.
患者,女,38岁,因突发性声嘶十余天入院.患者于2002年5月突发性声嘶10 d,进行性加重,无吞咽困难、发热、盗汗.电子喉镜提示:鼻、鼻咽、口咽正常;左侧声带见白色欠光滑新生物,周围少许糜烂.查体、化验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后在显微镜下完整钳取新生物,搔刮基底部.病理报告:声带曲霉菌伴炎性坏死.术后停用所有抗生素,给予斯皮仁诺胶囊2粒,口服,3次/d,连服5 d,喉部呋喃西林液雾化吸入,声嘶明显好转出院.一年后来院复查:声带光滑,闭合正常,声嘶及咽部异物感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表达的变化,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活化对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免疫荧光分析技术检测ECP,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eotaxin,分析ECP及eotaxin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ECP及eotaxin蛋白在正常鼻黏膜中少量表达,术后随时间呈现如下变化规律:①术后1~2周较术前明显降低;②术后4~6周达高峰,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③术后10~12周回落,接近于术后1~2周水平。④eotaxin和ECP在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19。结论 eotaxin、ECP在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的表达动态变化与鼻腔病变的转归过程相对应。  相似文献   
64.
MKK4基因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4,MKK4)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喉鳞癌、20例喉乳头状瘤及2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MKK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喉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KK4 mRNA和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喉鳞癌、喉乳头状瘤及声带息肉组织中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K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喉鳞癌的浸润深度增加而上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临床Ⅲ~Ⅳ期患者中的表达高于临床Ⅰ~Ⅱ期的患者(P<0.05).MKK4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MKK4 mRNA和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喉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关,MKK4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判断喉鳞癌发生与转移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65.
1 病例简介例 1,男 ,13岁。 5岁时口唇出黑色素沉着 ,10岁时黑斑渐波及口腔粘膜及指趾末端 ,11岁时出现间歇性腹部疼痛。入院前 1天开始阵发性腹剧痛 ,伴恶心呕吐。家族无类似病史者。查体 :口唇、颊粘膜、指趾端有多数散在的黑斑 ,不高出皮面。肺心未见异常。腹平软 ,中上腹部有压痛。钡餐透视、钡剂灌肠均未见异常。B超显示左上腹有较大低回声区 ,肠间有少量积液。入院第二天腹痛加重 ,呕吐咖啡样物 ,并排暗红色血便多次。急诊手术见空肠近套叠 ,复位困难 ,切除肠管 70cm ,肠腔内有 6cm× 6cm短蒂息肉 1个。例 2 ,女 ,2 8岁。 2岁…  相似文献   
66.
慢性鼻窦炎是鼻科的常见疾病,它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是鼻窦引流的关键部位,慢性鼻窦炎的病变范围、严重程度与鼻腔骨、软骨结构异常(包括鼻中隔偏曲、肥厚)等密切相关[1,2].  相似文献   
67.
原发性阑尾腺癌1例陈志斌,张学渊,鲍向阳男,64岁。曾因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1周,于1990年3月2日住院。诊断为阑尾炎,当日行阑尾切除术。病理报告为阑尾腺癌,拟再次行根治切除术,患者拒绝再手术。1年后白觉右下腹部持续性胀痛,伴乏力、纳差、消瘦,且在...  相似文献   
68.
<正> 我院1971年3月至1991年3月共收治腹部外伤260例,其中肠破裂102例。本文就我们的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男92例,女10例,年龄2~79岁,青壮年82例占80.4%。撞击伤50例,坠落伤和挤压伤各24例,开放伤4例。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伴呕吐者76例(74.5%),腹胀28例(27.4%),腹部压痛37例(36.2%)。休克12例(11.7%),体温≥37.5℃27例(26.5%),WBC≥10×10~9/L59例(57.8%)。诊断性腹穿阳性率97.0%(68/70),闭合性腹部损伤气腹征阳性率28.8%(19/66)。  相似文献   
69.
<正> 例1 男性,38岁。以上腹痛反酸3年,加重伴头晕黑便3d 急诊以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癌不除外收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且出现腹胀、大汗、烦躁,急诊转普外科后排出大量柏油样便。检查:一般情况差,重度贫血外貌,腹部平软,未触及包块,剑突下偏右侧轻度压痛肝脾均未触及,全腹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无叩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急诊剖腹探查见肠道内有大量陈旧积血,考虑系上消化道出血所致,反复常规探查未找到十二指肠及胃窦区,又  相似文献   
70.
<正> 胆囊切除术后胆结石易于复发的原因至今不很清楚。有人观察到,十二指肠乏特氏乳头附近有憩室的患者胆结石的发生率很高。研究表明,憩室与胆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胆囊切除术后因憩室继续存在,人们就推测其胆结石的复发率会升高。作者通过临床研究以证实这一理论。作者选择1976—1980年行胆囊切除101例,其中部分病例同时作胆总管探查。病例选择的标准是:(1)胆道术后无症状期至少为2年;(2)均因疑及胆道或胰腺疾患而作检查;(3)不包括曾行胆肠吻合或俄狄氏括约肌成形术者;胆管或乏特氏乳头区确诊有肿瘤者以及行胃切除术或迷走神经切断术者均予除外。将病例分为两组,一组在十二指肠乏特氏乳头区有憩室,另一组无憩室。结果101例中有复发性胆结石50例;乏特氏乳头区发现憩室者32例,无憩室者69例。有憩室的32例中有复发性胆结石的28例(复发率为87.5%);无憩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