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4篇
  免费   585篇
  国内免费   261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87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78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1453篇
内科学   794篇
皮肤病学   129篇
神经病学   138篇
特种医学   3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07篇
综合类   2844篇
预防医学   1229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1186篇
  17篇
中国医学   1262篇
肿瘤学   398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573篇
  2013年   517篇
  2012年   600篇
  2011年   635篇
  2010年   576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486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434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研究胫腓骨干骨折腓骨复位、固定的必要性。方法:对123例胫腓骨骨折,腓骨治疗后错位情况,随访中踝关节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时间、例数作总结,并应用医学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胫腓骨干骨折治疗中腓骨复位、固定的必要性。结果:腓骨治疗后错位情况,与踝关节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有显著关联。结论:胫腓骨干骨折治疗过程中,腓骨骨折复位、固定恢复了腓骨的解剖连续性,促进踝关节的稳定性,能降低踝关节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2.
从肝论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外周血存在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导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以广泛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特征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归属于中医之“血证”“紫癜”等范畴,临床常见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脾肾亏虚等证型,予以清热凉血、滋阴清热、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补益脾肾等治疗。临床上相当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且反复发作与难治者不少,复习文献,从肝论治,获得较好效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3.
补阳还五汤出自晚清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该方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效果,主治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近年来该方在骨伤科的应用研究中取得较大进展,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掌叶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掌叶大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15个化合物:过氧化麦角甾醇(Ⅰ)、β-谷甾醇(Ⅱ)、大黄酚(Ⅲ)、大黄素甲醚(Ⅳ)、大黄素(Ⅴ)、芦荟大黄酸(Ⅵ)、大黄酸(Ⅶ)、反式1,2-二苯乙烯(Ⅷ)、反式桂皮酸(Ⅸ)、没食子酸(Ⅹ)、丹叶大黄素(Ⅺ)、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D-葡萄糖苷(ⅩⅡ)、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ⅩⅢ)、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ⅩⅣ)、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ⅩⅤ)。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Ⅱ、Ⅷ、Ⅸ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总结儿童误吞磁性异物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3例误吞多枚磁性异物患儿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儿年龄1.5~5(2.19±0.8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精神不振等,出现临床症状到明确诊断时间为3 h~11 d,均行腹部立位X线平片检查明确消化道金属异物。13例患儿中10例行开腹手术取异物,1例急诊胃镜下取出全部磁性异物,2例患儿经肛门自行排出。10例手术患儿术中取出磁性异物2~73枚,术中可见近端小肠扩张水肿9例、多处小肠肠管穿孔(2~6处)8例、肠壁粘连导致腹内疝3例、腹腔积液4例,根据病情后续行穿孔修补手术、肠道粘连分离手术、肠管切开取异物术等,治疗后患儿住院时间(7.77±3.92)d,其中3例患儿发生切口感染。随访2~36个月,13例患儿均临床痊愈,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误吞磁性异物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发热,腹部立位X线平片检查可明确消化道金属异物。儿童消化道磁性异物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及时剖腹取出异物。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 探讨2019—2021年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及耐药分析,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MDRO,排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分离的重复菌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定义为MDRO并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检出多重耐药菌1 083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645株(59.56%)、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44株(13.3%)、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140株(12.9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9株(7.2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54株(4.99%)、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CRE)21株(1.94%)。2019—2021年,MDRAB、MDRPA和CRE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MDRAB的检出率2021年高于2020年(P<0.05),MDRPA和CRE的检出率2021年高于2019年(P<0.05)。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分泌物,占比分别为37.12%,23.45%,18.01%。3年间检出MDRO最高的科室为ICU,共167株(15.42%)。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均在90%以上,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敏感率在90%以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均在90%以上,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替坦和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在90%以上;MDRAB仅对阿米卡星较敏感,敏感率在90%以上,对大部分抗菌药耐药率均较高;MDRPA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50%,对大部分抗菌药耐药率均较高。MRSA对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在10%~20%,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结论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分离的MDRO对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加强病原学检查及耐药监测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的种类和剂量,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佛波酯对培养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环氧合酶-2(COX-2)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佛波酯的皮肤细胞毒性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为对象,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HaCaT 细胞经0.1,1.0,10 mg/L佛波酯处理24 h后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HaCaT 细胞COX-2 mRNA和蛋白微弱表达或不表达,1.0,10.0 mg/L佛波酯组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1 mg/L佛波酯组(P值均 < 0.01),而且10.0 mg/L佛波酯组均高于1.0 mg/L佛波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佛波酯可能通过上调HaCaT细胞表达COX-2,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释放,参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银屑病伴发心血管疾病者明显增多,为探讨其机制,对82例银屑病患者作血脂检测,33例作TXB2、6-酮-PGF1α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研究。结果部分患者血脂有不同程度的增高。TXB2和6-酮-PGF1α也均增高,尤以TXB2为著,血小板聚集功能也明显增高。这些变化与病情活动、皮损范围及病程长短有一定关系。心血管疾病有同样的变化,提示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根据这些变化对银屑病的发病以及易伴发心血管疾病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尿微量清蛋白(M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08例高血压病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及其他生化指标,比较正常清蛋白尿组和微量清蛋白尿组间hsCRP浓度,并分析MA与hsCRP的关系。结果微量清蛋白尿组患者的收缩压、脉压、纤维蛋白原和hsCRP明显升高。UAER与收缩压、脉压、体重指数(MBI)、血清肌酐(SCr)、纤维蛋白原和hsCRP分别呈正相关(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脉压、血清肌酐和hsCRP与UAER呈独立相关。结论MA是高血压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hs-CRP是MA独立的危险因子,提示炎症反应可能与早期肾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