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摘 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右心室流出道(RVOT)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比冷盐水灌注导管与常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情况。方法:60例 RVOT频发室性早搏病人, 就其临床表现、起源部位、心电图特征、冷盐水灌注导管与常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平均随访36±24个月。结果:①男20例,女40例,男∶女=1∶2,平均年龄[36±12( 18~56) ]岁 ②心电图特征:Ⅱ、Ⅲ、aVF 导联QRS波呈单向R波, aVL导联和aVR导联呈QS型,均为左束支阻滞图形, 额面电轴向下.间隔部43例Ⅰ导联主波向下或呈qr、qrs、qs等低振幅多相形态, aVL导联QS振幅多≥aVR;胸前导联R/S移行慢,V4~V5才呈现R/S>1;游离壁17例Ⅰ导联呈R形态主波向上(振幅多≥0.5mV), aVL导联QS振幅多<aVR;胸前导联R/S移行快,V3或更早就R/S>1③ 均为起搏标测消融,即时治疗成功率100%,即时消融后早搏消失,无并发症。常规导管组(n=40例)8例复发(2–30天),4例再次消融未见复发。另4例因早搏较术前明显减少,不同意再次手术.冷盐水灌注组(n=20例)1例复发,但早搏明显减少,症状基本消失,无再消融。结论 ①RVOT频发室性早搏主要见于青壮年,多见于女性。②射频消融治疗能安全、有效根治RVOT频发室性早搏,冷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彻底,复发少。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90例精神分裂症男性病人做了性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测定,并与一组正常人(33例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病人组疗后睾酮(T)水平显低于疗前,其变化与疗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显低于疗前均有密切关系。本研究获取的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病人组疗前和疗后T均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第三个研究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未婚组疗后BPRS、SANS、SAPS量表分均显高于已婚组和离、丧婚组,而未婚组疗后FSH水平又显低于已婚组和离、丧婚组。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性激素水平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0例精神分裂症男性病人做了性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测定,并与一组正常人(33例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病人组疗后睾酮(T)水平显著低于疗前,其变化与疗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亦显著低于疗前,均有密切关系,病人组疗前和疗后T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未婚者疗后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又显著低于已婚和离婚,丧偶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rhIL—10)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NIH/3T3细胞,应用rhIL-10与TNF-α共同作用并设立对照进行比较,采用MTS/PES法确定NIH/3T3细胞的增殖状态。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结果 TNF-α对NIH/3T3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rhIL-10单独应用对NIH/3T3细胞生长没有影响。在TNF-α刺激下,一定剂量的rhIL-10可抑制NIH/3T3细胞的增殖。rhIL-10可使TNF-α作用下的NIH/3T3细胞大部分处于G0/G1期。结论 rhIL-10能明显抑制由TNF-α刺激的成纤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途径放置冠状窦电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2012年5月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641例患者,分为2组:锁骨下静脉组(321例)穿刺锁骨下静脉放置固定弯十极冠状窦电极;股静脉组(320例)穿刺股静脉放置可调弯十极冠状窦电极。比较两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骨下静脉组中穿刺成功317例(穿刺成功率98.8%),其中3例术后检查出现气胸,1例因误置入6F鞘管到锁骨下动脉停止手术,气胸患者中1例因面积>30%行闭式引流,另2例未行特殊处理自行吸收,4例患者均未留下后遗症,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该组置入鞘管的320例患者中307例成功放置固定弯冠状窦电极,置入电极成功率为95.9%。13例(4.1%)不成功者改经股静脉途径12例成功置入电极。股静脉组333例(锁骨下静脉组电极置入不成功者也改用股静脉途径,该组实际人数:320+13=333)均穿刺成功,其穿刺成功率为100%,3例未能成功置入冠状静脉电极,置入电极成功率为99.1%。此3例未能置入患者行逆行冠状静脉造影后经股静脉成功置入电极。股静脉组电极置入成功率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组(99.1%vs.95.9%,P<0.01)。锁骨下静脉组并发症稍多于股静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穿刺成功率和曝光时间[(77±40)s vs.(75±46)s],无显著差异。股静脉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组[99.1%vs.94.7%,P<0.01]。结论:两种途径放置冠状窦电极成功率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股静脉组总成功率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经微导管向远端血管床注射地尔硫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PCI治疗中存在“无复流”现象的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入选导引导管组,经导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地尔硫卓2.0 mg;21例入选微导管组,经微导管注射地尔硫卓2.0 mg至靶病变远端:10 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患者首次和手术结束前末次造影图像,评定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及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1周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事件。结果:2组均可改善PCI治疗后的“无复流”现象。微导管组手术结束前末次造影TIMIⅢ级比例明显高于导引导管组[95%(20/21)vs.40%(8/20),P<0.05],而且手术结束前末次造影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Ⅲ级亦较高(90%vs.35%,P<0.05),减少1周内住院期间MACE事件(5%vs.30%,P<0.05)。结论:与经导引导管相比,经微导管注射地尔硫卓明显改善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7.
培多普利抑制心肌重塑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培多普利抑制心肌重塑的实验研究陈光辉祝善俊孟素荣袁玉权心肌重塑是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研究证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CHF关系密切,其中主要的活性物质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本研究采用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心衰模型,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等资料。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前降支近段的严重狭窄。早期可出现猝死。结论:对于伴有高龄、女性、左心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应特别注意急性期的生命体征的监护。  相似文献   
19.
临床心电图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已成为心脏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电图技术也得到了长足进展。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基础上开发出多种检查方法。112导联同步心电图早期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多为单导联记录,以后发展为3导联、6导联同步记录。现在出现了12导联同步心电图并迅速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