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5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9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329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43篇
  3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Hallervorden—Spatz病之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3例Hallervorden—Spatz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例临床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影像学符合典型“虎眼征”,诊断明确;1例阳性体征为痉挛步态伴严重构音障碍,锥体外系症状不典型,缺乏不自主动作,T2WI显示典型“虎眼征”,20年后复查时双侧苍白球前内侧高信号区明显缩小,符合不典型Hallervorden—Spatz病。结论典型Hallervorden—Spatz病儿童期发病、病程短,可根据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临床体征和T2WI显示典型“虎眼征”而获得早期诊断;非典型Hallervorden.Spatz病青少年期发病、病程长,锥体外系症状可不典型,T2WI“虎眼征”可随病程出现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PLCE1蛋白在新疆地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24例OSCC及6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LCE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OSCC及癌旁组织中PLCE1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41.9%(52/124)和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LCE1诊断OS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4(敏感度83.9%,特异性95.2%)。Kaplan-Meier及Cox单因素分析显示,PLCE1高表达(P=0.004、P=0.006)和T分期(P=0.002、P=0.004)是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CE1高表达(P=0.008)和T分期(P=0.005)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PLCE1蛋白在新疆地区OS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肿瘤患者不良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婴幼儿丛状血管瘤(TA)的临床特点、疾病进程,及并发Kasabach-Merritt现象(KMP)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4例婴幼儿TA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男10例,女14例;就诊年龄18 d~2岁,中位年龄为7.5个月.根据病变情况选择临床观察及手术治疗等.随访1.2 ~5.4年,平均3.6年.随访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结果 临床常见症状或体征包括暗红或紫红色边界不清的体表皮损、血小板减少、疼痛或功能受限以及多汗、多毛等.其临床进程主要有3种类型:病变完全或部分自发性消退2例(8.3%)、持续存在9例(37.5%)、合并KMP 13例(54.2%).TA发病至并发KMP平均间隔时间45.2 d(0d~4个月).KMP发病最初症状或体征表现为迅速增大的瘤体(8例)、瘤体明显变厚张力增大(3例)、呼吸道窘迫表现为呼吸急促、三凹征明显(2例).13例合并KMP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完全切除者10例,术后血小板计数1~3d升至正常,血红蛋白及凝血功能1~2周逐渐恢复正常;大部切除者3例,血小板计数术后均出现反复,但明显高于术前,多维持在60×109/L以上,经术后给予药物治疗,其中2例3~6个月后瘤体逐渐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积极主动干预治疗主要适用于影响外观或容貌、已经或可能并发KMP或其他功能异常.对年龄较小无严重并发症的TA,早期可以随访观察,定期监测其血小板计数,以尽早发现KMP.对合并KMP的TA,明确诊断后尽早手术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良好,降低患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54.
目的总结32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再次手术治疗的体会,探讨再次手术治疗的方法及依据。方法总结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32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再次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15例行胸内吻合口瘘修补或重建,17例行左颈部吻合口重建。结果胸内吻合口瘘修补或重建死亡4例,死亡率26.7%,左颈部吻合口重建死亡2例,死亡率11.8%。结论吻合口瘘诊断的早晚影响再次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早期吻合口瘘可选择修补或胸内吻合口重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选择吻合口左颈部重建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探讨面部口周区皮脂腺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经黏膜入路摘除口周区皮脂腺囊肿,总结手术32例并进行解剖及预后分析.结果 32例面部口周区皮脂腺囊肿经黏膜摘除术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无面部瘢痕畸形,随访3年无复发.结论 经黏膜摘除口周区皮脂腺囊肿是一种安全、美观、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尝试和借鉴.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99Tcm-生长抑素类似物眼眶显像在诊断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否处于炎症活动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临床活动度评分(CAS)标准,将36例TAO患者分为活动组与非活动组,12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被研究者行99Tcm-生长抑素类似物眼眶显像,并计算出其眼眶生长抑素类似物摄取比值(UR).结果 3组眼眶生长抑素类似物UR均数分别为1.48±0.16,1.09±0.21及1.07±0.20;活动组UR值均高于非活动组和正常对照组(F=24.374,P<0.001);非活动组UR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Tcm-生长抑素类似物眼眶显像在诊断TAO是否处于炎症反应活动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近年来,随着医院业务量的增加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为适应患者的信访要求,我院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作为信访工作负责人,成立以院办、党办、医务科、护理部、医保办,财务科等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医院信访领导小组,并设立一个全新的专职部门——院长接待室,在全院公开招聘了具有专业知识并了解医院流程的专职负责人,由院长接待室作为面向患者提供接受投诉、建议、意见、问题等一站式服务的窗口。  相似文献   
59.
肌钙蛋白与CK-MB对急诊胸痛监护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斌  何庆  李孝全 《西部医学》2007,19(1):28-29,31
目的 评估肌钙蛋白T与CK—MB在急诊监护室对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及成本效益。方法 选择因胸痛就诊而收入监护窒的5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就诊时及在监护窒肌钙蛋白T定性与CK-MB检查结果以及最终的诊断.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以上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监护室AMI发生率为3.4%,肌钙蛋白比CK-MB对诊断AMI更准确及有成本效益。结论 推荐使用肌钙蛋白为监护室胸痛患者再次评估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0.
3.0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颅脑良恶性病变鉴别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0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鉴别颅脑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19例恶性病变、11例良性病变、20例健康人行1HMRS检查,测定各代谢物的波峰下面积、峰高及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Cr)的比值.结果 良性病变NAA峰下降,Cho峰升高,NAA/Cr为(0.48±0.54),Cho/Cr为(1.81±0.33).恶性病变NAA及Cr均降低.Cho升高.NAA/Cr为(0.64±0.60),ChO/Cr为(2.47±0.56).良恶性病变Cho/Cr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T1>HMRS能为颅脑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