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摘要:目的 分析武汉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 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7年武汉市病毒性肝炎疫情数据进行分析,不同地区、性别等分布差异采用χ 2检 验,探讨影响武汉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的相关因素。结果 2004-2017年武汉市累计报告病毒性肝 炎病例数124415例,年均发病率98.76/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乙肝报告病例数最多,占71.68%,其 次为丙肝,占14.70%。年均报告发病率前三位的地区均为中心城区(χ 2=9510.51,犘<0.05),男性发 病率(年平均发病率130.52/10万)高于女性(年平均发病率65.08/10万) (χ 2=13662.96,犘<0.05)。 乙肝发病率最高峰在50~岁年龄组,甲肝、乙肝、丙肝、戊肝及未分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 增加(甲肝:χ 2=583.05,犘<0.05;乙肝:χ 2=12774.17,犘<0.05;丙肝:χ 2=10076.97,犘<0.05; 戊肝:χ 2=4350.77,犘<0.05;未分型肝炎:χ 2=1548.14,犘<0.05)。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离退 休人员及农民为主。结论 武汉市病毒性肝炎的报告发病率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在传染病报告发病中仍占 重要位置,其防治应以乙肝为重点。在做好免疫预防工作的基础上,应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 防控工作。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病率;疾病监测;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R181.3,R5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9)01 0042 06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索和评价基于患者医疗需求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模式。方法 收集2012-2013年武汉市13个区级CDC治疗的268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及2013-2014年13个区级定点医院治疗的275例HIV/AIDS,比较两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武汉市基于患者医疗需求的、由医疗机构临床医师提供的"一站式"抗病毒治疗模式及服务体系建成。该模式入组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治疗6~12个月免疫恢复率以及治疗12个月存活并坚持治疗率均优于由CDC公共卫生医师提供的抗病毒治疗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模式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之一。结论 基于患者医疗需求的抗病毒治疗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为本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可为其他地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索实施美沙酮维持治疗外带服务的适宜性及可操作性,为优化现有美沙酮维持治疗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符合条件的维持治疗患者,实施分级管理的美沙酮外带服务,持续尿检监测外带服务期间毒品使用情况,并研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共计51名患者参与研究,男女性别比为2.64∶1,>45岁者占51.0%(26人);小学及初中文化者占72.5%(37人);吸毒年限15年以上者占74.5%(38人);45例(88.2%)曾经有戒毒经历。外带服务期间尿检阳性率为1.24%(12/967),有12例(23.5%)因尿检阳性或不配合尿检而终止外带服务。管理水平较好的门诊中,研究对象退出美沙酮外带服务的比例相对较低(12.1%VS 44.4%,P<0.001)。结论实施美沙酮外带服务时需要尽可能充分发挥其有利方面,并消除弊端的风险,使参与外带服务的患者能从中受益,并提高门诊维持治疗的质量和水平;在外带服务实施过程中,门诊需要增加心理咨询、行为矫治等综合干预措施以提升外带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44.
2004年6月,武汉市新洲区某小学因集中接种甲型和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A Vaccine,HepA;Hepatitis B Vaccine,HepB)发生一起群体性癔症,现将调查处理经过及经验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索对公共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健康行为干预的健康教育模式,为在公共娱乐场所全面推广100%使用安全套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定量研究和社会学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外展服务的方式到公共娱乐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采取干预前后重复横段面知识、态度、行为、习惯(KABP)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外展服务对性服务小姐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程度及安全套使用率变化情况,定期体检以掌握性服务小姐性传播疾病/艾滋病(趼D/AIDs)感染率变化。对本项目所采用的外展健康教育方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评估表明:性服务小姐的预防STD/AIDS知识、态度和行为发生显著变化,她们与客人沟通协商使用安全套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性服务小姐自我报告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从60.5%(干预前)上升到94.5%(干预后),衣原体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从21.8%和6.5%(干预前)下降到14.5%和1.8%(干预后)。结论 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公共娱乐场所的外展服务干预模式。表明在我国公共娱乐场所全面推广100%使用安全套是切实可行且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残余率、术后并发症、镇痛剂使用情况,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创伤小、康复快,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残石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武汉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病人及社区海洛因吸食者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情况,评价家庭环境及社会支持对MMT病人毒品使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病人,使用《家庭环境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比较MMT病人与社区吸毒者的家庭环境及社会支持的差异,采用相关分析评价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与病人能否采取MMT的相关性。结果 MMT病人293人,男性205人(70.0%),女性88人(30.0%);平均年龄(37.41±6.875)岁(18~54岁);社区海洛因成瘾者59人,男性41人(69.5%),女性18人(30.5%),平均年龄(38.10±9.224)岁(21~55岁)。MMT病人,在亲密度(6.33±2.84)和情感表达(6.09±3.74)两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社区海洛因吸食者(5.63±3.32与5.03±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得分明显高于社区吸毒者(P0.05)。MMT病人的家庭环境、社会支持总分均与最近1个月毒品使用次数明显相关(r=-0.36,P=0.03;r=-0.14,P=0.02)。结论 MMT病人其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情况好于社区吸毒者;良好的家庭环境与社会支持可降低病人的毒品偷吸次数。  相似文献   
48.
单剂量依诺沙星治疗无合并症淋病临床疗效评价周旺武汉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邮政编码430015)1991年7~8月我们使用单剂量口服依诺沙星(Enoxacin.氟啶酸,武汉制药厂产)400mg治疗男女泌尿生殖系无合并定淋病6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和方...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的阳性检出率,探讨该人群感染HIV的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1—12月,在武汉市动员MSM参加HIV抗体快速检测,并调查收集人口学和行为学信息,HIV抗体筛查阳性者接受确证检测。结果共有7123名符合条件的MSM参加了检测。分析表明,教育水平、现住址、过去3个月及最近1次肛交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找寻性伴地点、检测原因以及是否第1次参加HIV抗体检测,为影响MSM动员检测阳性发现的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外地、过去3个月有时使用和最近1次没有使用安全套、在浴池找寻性伴、第1次参加检测和感觉不舒服而参加检测的MSM,HIV阳性检出的风险分别是参照组的1.830、3.082、3.530、2.762、1.943和6.141倍。结论需要综合考虑,调整动员检测模式,设计活动及分配资源,注重实际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发现地HIV阳性者。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