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临床治愈后各种并发症的恢复情况,进一步探讨其康复手段.方法:对56例临床治愈SARS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及康复情况观察,主要观察骨坏死、肺纤维化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治愈SARS患者在出院后经适当休息及口服药物治疗,急性期遗留的肝脏、心脏损害及糖代谢紊乱在出院1个月后大部分消失,但可出现轻微全身酸痛症状,持续时间稍长,在康复期出现1例肺纤维化及7例股骨头缺血坏死,需注意防治.结论:SARS患者并发症于康复期可渐渐消失,肺纤维化出现较少,股骨头缺血坏死需予积极的预防及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12.
生物透析吸附治疗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重型肝炎与肝衰竭的方法,不良反应少见,但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充分熟悉其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特别是重症SAR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解放军第 30 2医院收治的 70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 10~ 74岁 (33 81± 12 73岁 ) ,其中重症 38例 ,非重症 32例。其症状主要表现为 :发热、乏力、咳嗽、气促、头痛等 ,热程为 7 2 0± 4 5 7天。根据胸片表现及症状把SARS分为初期、进展期、恢复期 ,各期时间为 3 19± 2 32、8 18± 4 36、8 82± 7 0 1天。随着年龄增高重症比例增高 ;重症SARS体温较非重症组难控制 (最高体温 38 74± 0 97℃和 38 0 2±0 14℃) ,病程明显较非重症组长 (2 7 78± 9 99天与 14 93± 5 80天 ) ;重症组ALT、LDH、HBDH升高比例也较非重症组明显增高 (ALT :78 95 %与 5 0 0 0 % ;LDH、HBDH :4 2 11%与 18 75 % )。年龄大 ,合并慢性疾病 ,LDH、HBDH明显升高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之一 ;治疗以综合方疗法为主 ,经验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对阻止病情进展有一定疗效。结论 重症SARS虽然病情较重 ,死亡率高 ,但经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及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慢性重型肝炎由于肝功严重障碍,免疫力低下,易并发真菌感染,感染又再次加重肝功衰竭,促使病情恶化和死亡。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吴贻琛  万志红  辛绍杰 《肝脏》2015,(3):251-254
<正>肝脏是机体新陈代谢的中心,参与多种生理功能,肝功能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降解各种毒性物质、合成白蛋白等必需物质、分泌细胞因子、防御细菌病毒入侵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病情常于短时间内迅猛进展,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征候群[1]。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从肝细胞大量死亡角度看,肝组织在肝功能衰竭发生过程中依次经受了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携带HBV C基因的重组MVA假病毒颗粒并鉴定其抗原性.方法 将HBV C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构建入穿梭载体pSC11,得到质粒pSC11-C,将此质粒转染MVA病毒通过同源重组得到MVA-C.结果 利用基因测序,PCR鉴定证实所得假病毒颗粒携带HBVC基因,并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经过9次传代得到单克隆重组病毒.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HBV C基因的重组MVA假病毒颗粒MVA-C,为研究HBV慢性感染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PBC)患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40例中国北方汉族PBC患者和67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了HLA-DRB等位基因的分型检测.两组年龄构成和男、女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组PBC患者中HLA-DR7的出现频率为50%,远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0.4%(χ2=20.77,P=0.000,RR=8.57),同时也高于文献报道的两组中国北方健康人群中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3.2%(N=342, P=0.000)和29%(N=255, P=0.008)].本组PBC患者中HLA-DR8的检出率为22.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5%(χ2=4.980,P=0.026,RR=3.60),同时也高于文献报道的两组中国北方健康人群中的出现频率[11.2%(N=342,P=0.038)和10.2%(N=255,P=0.025)].结论:HLA-DR7和DR8基因可能与中国北方人群的PBC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DR7在国外文献中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
61例SARS中医临床病情演变特点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中医临床病情的演变规律,为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SARS临床发热和胸部片不同时期的表现为客观依据,人为地划分为Ⅰ、Ⅱ、Ⅲ期,观察中医临床症状出现的频率和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中医临床症状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结论:SARS中医临床病情演变是按“热毒→实(肺)闭→气虚”变化,同时有临床症状恢复呈“实短虚长”,不同时期兼夹证不同等特点,并提出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3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辨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最近在我国广东、北京等地区广泛流行的、以肺部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初步认为是"冠状病毒变种"所致.中医药目前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研究尚未见临床报道.现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二科收治的3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按传统中医理论对其临床症状、发病特点及其病理机制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肝再生增强因子是一种新型的肝细胞刺激因子。本文从分子生物学特性、生物活性与作用机制等方面对肝再生增强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