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6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315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586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898篇
内科学   507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283篇
特种医学   2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81篇
综合类   2105篇
预防医学   636篇
眼科学   176篇
药学   671篇
  9篇
中国医学   862篇
肿瘤学   16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243篇
  1994年   235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65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4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目的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久治不愈的空洞型肺结核.方法选择140例复治肺结核病人,且都是二年以上空洞未关闭者,随机分成二组,每组都有70人.一组为试验组,用复治方案和本院研制的中药外治膏外敷加用红外线照射及中草药内服;一组为对照组,用复治方案不加中草药.疗效考核以分层片空洞关闭时间和痰菌阳性病人的痰菌阴转时间.结果试验组空洞关闭时间和例数分别为2月内40例、4月内21例、6月内4例、1年内2例、1年以上未关闭者3例.试验组中痰菌阳性者62例,阴转时间和例数分别为2月内35例、4月内20例、6月内4例、1年内1例、1年以上未阴转者2例.对照组空洞关闭时间和例数分别为2月内10例、4月内12例、6月内14例、1年内2例、1年以上未关闭者32例.对照组中痰菌阳性者62例,阴转时间和例数分别为2月内8例、4月内10例、6月内15例、1年内10例、1年以上未阴转者19例.结论试验组较对照组在对久治不愈的空洞型肺结核空洞关闭时间明显缩短,痰菌阴转时间明显缩短,痰菌阴转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52.
目的通过睡眠中脊柱保护防治颈椎病、腰椎病及与其相关的慢性病。方法观察30例颈椎病和(或)腰椎病及可 能与之相关的慢性病患者应用脊柱适形睡眠垫保持自然体位睡眠后的效果。结果平均睡眠 107.27 d后,综合显效率 97.69%。其中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4例血压明显降低。结论应用脊柱适形睡眠垫自然睡眠可保护脊柱整体,进 而防治慢性病。  相似文献   
153.
《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所载医案记录了叶天士对目病的认识以及其针对目病所采用的特色辨证和治疗方法。叶天士目病辨证的特色主要包括“必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体质辨证,精准施治疗目疾”“平脉辨证,目病见肝脉弦者多”“温病的辨证理论应用于目病”“五轮辨证,目之特色”“抓主症,目赤、脉弦辨从肝肺”。叶天士目病治疗特色以“重视王道、疗目病以扶正祛邪”“目病多郁火,火郁当发之”“三因制宜,治疗目病个性化”为主。本文从辨证方法和治疗特色方面初步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中叶天士治疗目病的思想,以期指导中医眼科临床,解专科固有思维,探眼体辨治之旨。同时为眼底病现代科技结合中医传统理论的未来辨治方向提供初步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54.
毒邪分为外感之毒与内生之毒,消渴病可理解为糖类等生理物质代谢障碍滞于体内,蕴生内毒,阻滞气、血、津液运行,对人体造成损害。络脉连接脏腑,沟通表里,灌注气血,荣濡周身,目络通畅则神光发越、视物清明。本文基于毒邪学说与络脉学说,从毒损目络角度阐述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围手术期的病因病机,并结合临床经验进一步探讨解毒通络法在PDR术后的应用,从新的视角探讨PDR围手术期的病因病机及术后的中药治疗方式,为PDR围手术期的病机认识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自制器械关节镜下单通道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腕管综合征病例,分为关节镜组和传统手术组,关节镜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7.5±4.5)岁,病程(6.6±4.2)个月;传统手术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48.5±3.5)岁,病程(5.6±4.4)个月。两组均为单侧。根据腕关节的解剖及治疗需要切断腕横韧带和关节镜的特点自行设计了器械,包括套管、内心、钩刀。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关节镜联合自制器械单通道治疗和传统腕横韧带切开减压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进行统计比较,采用波士顿腕管量表(Boston Carpal Tunnel Questionnaire,BCTQ)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关节镜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均较传统手术组具明显优势,住院总费用增加。术后BCTQ评分,术后1个月两组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镜组优于传统手术组;术后3、6个月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联合自制器械单通道治疗腕管综合征较开放性手术疗效可靠、微创、手术过程简化,但术前应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病例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6.
正多数下肢动脉栓塞病人在急性期内(发病6~8 h以内)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部分病人可能因医疗条件或个人原因而选择保守治疗(如仅使用抗凝药物等),下肢动脉部分开放或仅侧支开放,将疾病由急性期拖入了亚急性期,此时的血栓机化,并且与血管内膜粘连紧密不易分开。笔者团队自制可调节式内膜剥离器用于取出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人的陈旧性机化血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多个关节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小关节,病变呈对称性、侵袭性和致残性,发病后期常易造成不可逆转的软骨、骨和其他邻近组织的破坏,最终导致严重的关节畸形甚至残疾,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迄今为止,虽然治疗RA的药物很多,但RA仍然无法完全得到彻底根治,究其原因在于RA及其骨破坏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因此,对于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及如何治疗显得格外重要。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总的来说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失衡导致的,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参与RA关节软骨破坏及骨侵蚀病程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讨论,分别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非编码RNA、信号通路等三个不同方面阐述了对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作用造成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以期为RA骨破坏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中医药在预防RA骨破坏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还能保证其安全性。因此,对于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及研究中医药在其治疗中的作用,为其治疗能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研究DNA聚合酶Polt在紫外损伤耐受及基因组高突变产生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紫外线照射稳定高表达DNA聚合酶iota(DNA polymerase iota,Pol(t))的HEK293T细胞系(Pol(t)-HEK293T),MTT法检测紫外损伤后细胞的存活率;supF报告基因体内突变检测系统检测基因的突变频率.结果 MTT法结果提示紫外照射后稳定高表达Pol(t)的细胞系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supF报告基因结果显示稳定高表达Pol(t)的细胞系其基因突变频率高于对照组细胞.结论 DNA聚合酶Pol(t)的高表达对紫外损伤后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不能提高细胞对紫外损伤的耐受,在紫外损伤中pol(t)主要参与诱发体内基因组高突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9.
分别以凝血活酶和活大肠杆菌诱发家兔DIC,观察到活菌组血浆血红蛋白显著升高。同时WBC、MDA升高,而SOD活性显著下降。另分别以家兔贫白细胞血和富白细胞血与内毒素温育,结果前者溶血轻微,而后者溶血显著,且MDA升高。这表明感染致DIC时,内毒素等物质激活白细胞,可能通过自由基机制表现出溶血毒性。  相似文献   
160.
舌下神经-面神经直接侧端吻合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舌下神经-面神经直接侧端吻合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在21例防腐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上,测量面神经干及其颞骨内乳突段、鼓室段长度;面神经干分叉处至舌下神经颈部的最短距离。②3例新鲜标本取舌下神经及面神经干行组织学检测,测定其神经束数目和横切面积。③2例标本摹拟术式设计。结果:舌下神经干在寰椎水平为单束形式,横切面积为(8.5±0.3)mm2;面神经干在出茎乳孔处为单束形式,横切面积为(5.1±0.2)mm2;面神经干的长度为(15.7±2.0)mm,颞骨内面神经乳突段的长度为(14.6±1.5)mm、鼓室段的长度为(9.6±1.2)mm;面神经干分叉处至舌下神经颈部的最短距离为(17.2±2.3)mm。结论:舌下神经-面神经直接侧端吻合治疗面瘫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