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目的针对社区护士在老年疼痛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收治的100例重度老年疼痛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结果经过护理后,疼痛患者的疼痛情况获得明显好转,其中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老年疼痛患者的护理管理当中,设立专门的社区护士,能够有效的降低老人的疼痛感,缓解老人精神压力,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推广和采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用带瓣臂静脉段自体移植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方法:54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行带瓣臂静脉段自体移植术。结果:术后原有下肢肿胀(49例),色素沉着(36例)减轻,23条下肢溃疡愈合,有3例形成血栓,经治疗后痊愈。结论:该术式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法简单、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3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鼻饲过程中返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3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鼻饲患者,调查分析返流原因,采取有效护理对策。结果:10例因鼻饲返流有明显肺部感染,1例因颅脑创伤病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有效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减少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鼻饲患者返流的发生,其中鼻饲体位、方法,气管切开位置、吸痰方法、气囊管理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初步探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对流感病毒气溶胶的浓缩效果.方法 于2012年12月-2013年1月随机选取南京市5家商场超市和3家综合医院,采集室内可能含流感病毒的气溶胶样品,气溶胶经过不同的吸收液浓缩量、PEG-6000和NaCI加入量进行浓缩后提取RNA,以一步法逆转录巢式PCR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结果 当PEG-6000和NaCI终浓度为7%和2.9%(m/V)浓缩10、20 ml吸收液以及PEG-6000和NaC1终浓度为14%和5.8%(m/V)浓缩10ml吸收液时,甲型流感病毒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5%,6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PEG沉淀法可应用于流感病毒气溶胶的浓缩,并利于流感病毒的检出.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和探讨头孢菌素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12例头孢菌素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双硫仑样反应,包括颜面潮红、视物模糊、头晕、头胀、恶心、心悸、胸闷等不适,重者有嗜睡、出汗、心绞痛。所有病例经输液、对症、激素、纳络酮、醒脑静应用后症状24h内缓解,未遗留明显后遗症。结论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后要禁酒;地塞米松、纳络酮或醒脑静救治双硫仑样反应疗效迅速、确切;医务人员对双硫仑样反应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加强预防,诊疗及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和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疗程为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收缩因子内皮素(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同时行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超声检测(FMD)。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较正常体检组血清NO、SOD、GSH Px以及FMD水平降低,血清ET-1水平升高(P〈0.01),两组较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清NO、ET-1、SOD、GSH Px水平较治疗前改善(P〈0.05),FMD值增高,此外,六味地黄丸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明显,除FMD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基础治疗上,六味地黄丸治疗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7.
一般情况下,左结肠动脉单独或与乙状结肠动脉共干发自肠系膜下动脉.我们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尸体时,未见肠系膜下动脉发出分支到降结肠.而在清理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时,发现有一动脉在胰腺下缘处自肠系膜上动脉(直径7.86mm)发出.发出后,经腹膜壁层的后方横行向左,至降结肠附近分为升、降2支.升支与中结肠动脉的左支吻合,降支与和乙状结肠动脉的升支吻合.该动脉起始处外径3.18mm,全长14.30cm.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和探讨头孢菌素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12例头孢菌素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双硫仑样反应,包括颜面潮红、视物模糊、头晕、头胀、恶心、心悸、胸闷等不适,重者有嗜睡、出汗、心绞痛。所有病例经输液、对症、激素、纳络酮、醒脑静应用后症状24h内缓解,未遗留明显后遗症。结论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后要禁酒;地塞米松、纳络酮或醒脑静救治双硫仑样反应疗效迅速、确切;医务人员对双硫仑样反应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加强预防,诊疗及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9.
我院1207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横断面应用情况,促进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0年12月17日0-24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调查。结果:1207例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为54.10%,其中单用率为77.18%,二联使用率为20.83%,三联使用率为1.99%;在全院各科室中,综合重症监护室(ICU)使用率最高,为94.44%,其次为耳鼻喉科和泌尿外科,分别为88.00%和77.59%;全院治疗性用药病原学送检率达57.92%,ICU以及呼吸内科送检率最高,分别为91.67%和84.42%;预防用药率为38.13%,其中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主要原因,占65.00%;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和硝基咪唑类。结论:我院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水平较为合理,病原学检测率高,但存在给药剂量偏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不合理等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0.
叶丹  王越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4):770-771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激光治疗后临床观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5-01/2016-06在秦皇岛市海港医院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的DME患者188例376眼,治疗1 mo后利用OCT检测黄斑区6 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格栅样光凝1 mo后,患者黄斑中心凹至1mm、黄斑1~3 mm、黄斑3~6 mm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别为332.02±18.07、393.40±19.71、372.00±20.01μm,与治疗前(404.70±16.37、445.17±18.25、410.87±18.14μ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厚度变化分别为72.68±14.74、51.77±9.48、38.87±17.94μm,组间及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E经格栅样光凝治疗1mo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降低,并且越接近黄斑中心凹处,降低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