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48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31.
马涛洪  刘保江  王肇云 《护理研究》2006,20(35):3281-3282
麻醉学专业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国外的麻醉护理工作及其教育已自成体系,形成独立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麻醉医学的发展,并成为临床麻醉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国内麻醉护理工作还未形成规模,仅在个别三级甲等医院设置麻醉专科护士或护理小组,从事事务性的配合工作,其工作内涵、范畴均存在较大差距,与之同步发展的麻醉护理教学也仅仅是起步阶段。许多医院麻醉科还没有设置麻醉护士岗位,极大地限制了麻醉科的整体发展。我科麻醉护理单元正式成立于2001年,短短5年来,在教学与专科护理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现介绍如下。1麻醉护理专…  相似文献   
132.
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下腹部、会阴及前列腺、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20例,将不同的药物+恩丹西酮4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Ⅰ组:布比卡因125mg+芬太尼0.2mg;Ⅱ组:布比卡因125mg+芬太尼0.4mg;Ⅲ组:布比卡因150mg+芬太尼0.2mg;Ⅳ组:罗哌卡因150mg+芬太尼0.2mg;Ⅴ组:罗哌卡因200mg+芬太尼0.2mg;Ⅵ组:罗哌卡因200mg+芬太尼0.4mg。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布比卡因与不同剂量的芬太尼混合,用4ml/h的持续泵行硬膜外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结果 0.2%罗比卡因组的镇痛效果确切,优于其他4组,副作用少,无明显的运动阻滞,不影响术后恢复,持续输注于硬膜外腔,不影响患者休息。加用芬太尼4μg/ml的患者术后镇痛强度比加芬太尼2μg/ml的病例明显增强,同时副作用镇静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故可认为局麻药中加用小剂量(2μg/ml)的芬太尼较适宜。结论 硬膜外持续泵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布比卡因与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能明显改善镇痛效果。其中以0.2%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恩丹西酮4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的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及瑞芬太尼预处理对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组).S组犬开胸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I/R组犬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再灌注2 h;RPC组为缺血前以1 pg/(kg·min)微泵输注瑞芬太尼30 min进行预处理,余同I/R组.再灌注2 h时处死犬取心肌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I/R组、RPC组与S组相比,心肌组织NF-κB含量显著升高(P<0.05),RPC组与I/R组比较,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显著增强,瑞芬太尼预处理可降低再灌注2 h时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研究在甲醛致痛大鼠模型中鞘内注射奈福泮对脊髓背角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奈福泮镇痛的脊髓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F组)、生理盐水组(NS组)及盐酸奈福泮组(N组)。鞘内置管后5d,F组、NS组及N组大鼠于左后足掌部皮下注射5%甲醛100uL,注射甲醛前20min,NS组鞘内注射20uL生理盐水,N组鞘内注射5uL盐酸奈福泮(100ug)后经导管注入15uL生理盐水冲管,C组足底注射100uL生理盐水。采用疼痛加权评分评价疼痛行为学,并在足底注射2h后将所有动物处死取脊髓膨大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脊髓背角COX-2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F组、NS组脊髓背角COX-2表达增加(P〈0.05);与F组、NS组比较,N组脊髓背角COX-2表达降低(P〈0.05)。结论 鞘内注射盐酸奈福泮可抑制甲醛炎性疼痛引起的脊髓中COX-2表达增加,可能与奈福泮的镇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5.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不同血浆浓度瑞芬太尼在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后腹腔镜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均采用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三组丙泊酚TCI浓度均为3μg/ml;Ⅰ、Ⅱ、Ⅲ组瑞芬太尼的浓度分别为4,6,8 ng/ml。监测麻醉前10min(T1),插管后1 min(T2),后腹膜腔充气后10 min(T3),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1 min(T4)的平均动血压(MAP)、心率(HR)和血糖变化。记录术毕呼吸意识恢复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内MAP在T2均较T1明显下降(P<0.01),HR在T2、T3均较T1明显下降(P<0.01)。三组间各时点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T4时点血糖均较T1增高(P<0.05),而Ⅰ组升高程度高于Ⅱ、Ⅲ组(P<0.01)。术毕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CI 6 ng/ml瑞芬太尼复合3μg/ml丙泊酚,更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不良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36.
<正>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近年来在腹部外科和妇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开展。同时,随着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患者也日益增多。如何使高血压患者更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成为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我院使用靶控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研究异丙酚麻醉诱导期间呼循环功能的变化特点,为临床麻醉提供依据。 方法 90例心肺肝肾功能政党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异丙酚(P组),硫喷妥钠(S)组,乙咪酯(E)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静注P、S或E,琥珀胆碱1.5mg/kg、芬太尼2μg/kg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诱导过程中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结果 3组血压(SBP、DBP、MAP)诱导后有程度不同的下降,其中P组对血压的影响最小,E组最剧。心率(HR0P组较稳定,S组诱导后持续性增快,插管内5min渐恢复,E组在插管即刻、1min显著性增快。脉率血氧饱和度(SpO2)各时值、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P组诱导后、插管后1min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异丙酚对循环的抑制轻于硫喷妥钠,对减轻插管是地的应激反应优于乙咪酯,是目前应用较多、较好的全麻诱导药。  相似文献   
138.
139.
芬太尼是最有效的镇痛药之一,同时相应副作用较少,所以成为术后镇痛的首选药物之一。但临床上我们按现常规给药,输注速度为2mL/h的100mL镇痛泵中加芬太尼从500μg、1000μg到现在的1500μg,镇痛效果虽然有效,但并不理想。为了提高镇痛水平,我们提出用芬太尼按个体化配制。输注速度为2mL/h的100mL镇痛泵中按不同个体约需芬太尼的量是30μg/kg。芬太尼用量要增加,镇痛效果一定增加,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的副作用是否也增加,为此我们作如下实验进行检验。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100例,均为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妇产科手…  相似文献   
140.
静脉镇痛泵中芬太尼按体重公式配置的可行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剂量按体重公式配置的可行性.方法 椎管内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静脉镇痛泵中芬太尼按公式配置,并于稳态血药浓度时抽血,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芬太尼血药浓度;对照组静脉镇痛泵中芬太尼按20μg/kg配置.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芬太尼血药浓度0.2~1.5 ng/ml,在安全范围内.观察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2.34±1.92 vs 5.16±2.30)(P<0.01).结论 在静脉镇痛泵中芬太尼按公式配置,提前给负荷量后,静脉恒速输注镇痛,更符合个体化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