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伍振峰  罗晶  万娜  王学成  罗莹  杨明 《中草药》2016,47(23):4166-4172
目的研究减压提取工艺条件下水和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沸点、饱和蒸气压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药材(穿心莲、红花、白芷、钩藤、黄芩、丹参、陈皮)的加入和不同粒径药材的加入对饱和蒸气压的影响。方法采用理论计算和仪器实验测定结合方法,获取不同沸点下和饱和蒸气压的理论值及实测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到饱和蒸气压与溶剂乙醇体积分数和沸点之间的回归方程P=76.467 1+0.035 2 T2+1.201 0TV-30.749 4V2-3.123 9T-14.966 7V;实验条件下,水和不同体积分数乙醇纯溶剂饱和蒸气压理论值较实测值小;加入药材后饱和蒸气压实测值比纯溶剂实测值增大;药材粉碎后,提取温度达到一定温度后饱和蒸气压会降低。结论药材的加入和粉碎对溶剂饱和蒸气压有影响,但其变化范围小。  相似文献   
52.
中药丸剂干燥工艺、装备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成  伍振峰  王雅琪  杨明 《中草药》2016,47(13):2365-2372
干燥是中药丸剂制剂工艺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干燥方法的选择和工艺参数优化直接决定了中药丸剂干燥成品质量。综述了工业应用较成熟的传统丸剂干燥方式如厢式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及箱式微波干燥的原理及技术特点,以及一些新型丸剂干燥技术及设备的应用前景。中药丸剂干燥仍存在工艺方法选择局限、干燥设备智能化程度不高及设备适宜性不良等问题,需通过深入研究丸剂干燥机制、融合精确传感的新技术及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中药丸剂干燥设备智能化及符合GMP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3.
槐定碱纳米脂质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槐定碱纳米脂质体静脉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比较盐酸槐定碱注射液、槐定碱纳米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另HPLC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脏、肝、脾、肺、肾中4 h内的槐定碱浓度,分析药物组织分布情况。结果:槐定碱纳米脂质体的大鼠药时曲线AUC是普通注射液的2.42倍,体内滞留时间延长;各组织中槐定碱浓度均在0.5 h达最高后开始降低;与槐定碱注射液比较,静脉注射槐定碱纳米脂质体后4 h内的平均浓度在肝、脾中均升高,在其他组织中的浓度均降低。结论:槐定碱纳米脂质体能提高药物在肝、脾中的分布,具有肝、脾靶向性,尤其是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54.
苦参常压提取与减压提取的工艺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苦参常压与减压提取效果,为苦参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含量,流动相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0∶10∶10),检测波长220 nm。以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总质量分数及比值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苦参常压与减压提取工艺条件并比较二者的提取效果。结果:最佳常压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总质量分数及比值分别为1.19%和0.430。最佳减压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于70℃提取3次,每次1 h;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总质量分数及比值分别为1.18%和0.079。结论:苦参减压、常压提取时,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总质量分数无明显差别,但二者比值差异较大,提示减压提取可降低苦参提取物的毒性,该工艺可推广于苦参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药动/药效(PK-PD)的联合模型在药物研究中越来越重要,除了一些传统的模型外,一些新的方法也被应用于药动/药效联合模型中,在数据统计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分析方法,如神经网络分析方法、规划求解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法等。本文综述了药动/药效的相关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展望。  相似文献   
56.
对中药胃滞留给药系统(GRDDS)近年来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概述,分析目前制约中药复方GRDDS发展的核心问题,阐述了体内外相关研究体系缺失对于中药复方GRDDS的影响,着重探讨了体内外评价方法及相关性的评价模型,并提出人工神经网络(ANN)应用于中药复方GRDDS体内外相关性模型的可能途径,通过对其进行讨论,分析了ANN模型在GRDDS中应用的优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传统中药的创新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中医择时服药理论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根据天人相应、五脏应时等提出的组方、施药方法和原则,它反映了中医因时施治和因时施药的思想,是中医辩证用药的特色之一,是中医时辰治疗学的重要体现。脉冲给药系统是在时辰药理学和时辰药动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给药技术,它在治疗节律性疾病上具有独特优势。尽管化学药物的脉冲释药系统理论已有较大发展,但它却不能完全适合于中药脉冲释药系统研究。因此,如何充分挖掘中医择时服药理论精髓,引入、借鉴现代制剂技术,研究构建中药脉冲给药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于充分发挥中医择时服药特色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朱怡洁  何伟  伍振峰 《中国药房》2011,(35):3298-3300
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头风宁滴丸中菊花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绿原酸比吸附量、洗脱率为指标,对大孔吸附树脂型号、上样量、上样浓度、洗脱剂浓度及用量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预处理后药液浓度为0.075g·mL-1(以菊花药材计),通过HPD600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上样量为1.2g(生药)/mL树脂,以水洗至流出液近无色,继以4倍树脂体积70%乙醇洗脱。结论:该优选工艺可以较好地纯化富集绿原酸,达到"去粗存精"的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59.
从处方、制备工艺、服用量、功能主治等方面,分析比较“精制”中成药与原制剂的差异性,提出在中成药“二次开发”和再评价过程中,应重视规范中成药的命名.  相似文献   
60.
中药灭菌工艺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少俊  伍振峰  王雅琪  岳鹏飞  张帅杰  杨明 《中草药》2015,46(18):2667-2673
灭菌操作作为影响中药及其制剂质量的关键操作单元,直接影响着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稳定性。从有关中药及其制剂灭菌技术的分类、原理、应用现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中药及其制剂灭菌工艺方法很多,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辐射灭菌和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等,但是存在较多问题,对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影响非常大。应根据中药及其制剂的性质特征选择适合该中药或剂型的灭菌工艺,加速中药及其制剂灭菌新技术研发和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