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头皮脂溢性皮炎发病与日常生活习惯及职业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数据对比的方法制作出图表进行分析。结果 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中男性、已婚、年龄40岁左右、脑力劳动者、饮食口味偏重者占大多数。结论 上述因素与本病发病可能具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甘石青黛膏对大鼠亚急性湿疹模型皮损淋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与Bax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探究中药外治湿疹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造模前取大鼠正常皮肤组织,制作成石蜡切片备用,造模成功后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甘石青黛膏干预,模型组无干预,检测三组大鼠Bcl-2与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前大鼠Bcl-2与Bax蛋白表达均呈阳性,且Bcl-2/Bax比率接近于1;治疗组Bcl-2蛋白表达呈弱阳性,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呈强阳性,两者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组Bax蛋白表达呈阳性,模型组Bax蛋白表达呈弱阳性,两者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组与模型组Bcl-2/Bax比率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后者明显高于前者;治疗组与健康组Bcl-2/Bax比率相比无统计学差(P0.05)。结论甘石青黛膏具有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Bax蛋白表达,使细胞凋亡调控系统趋于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泻黄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为钱乙所创名方,由藿香、山栀子、石膏、防风、甘草五味药组成,主治小儿“脾热弄舌”,后世医家总结本方善清脾胃蕴热、发脾胃伏火。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张丰川教授从医20余年,临床治疗皮肤病经验丰富、见解独到。张教授结合中医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五轮学说等理论,将泻黄散运用于慢性唇炎、口周皮炎、眼周神经性皮炎、痤疮的治疗上,认为上述皮肤病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蒙伏火、胃中有热,郁于肌表而致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张教授对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判断清晰;依据中医辨证求因、整体观念、情志致病等理论,注重患者综合情况的调治,并且注重三因制宜的实际应用;遣方用药灵活、变通,常取得满意疗效。附病案一则以资佐证。文章将张丰川教授运用泻黄散治疗皮肤病的经验归纳总结,希望能为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4.
中药苍柏湿毒清颗粒剂对解脲支原体体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苍柏湿毒清颗粒剂对解脲支原体(uu)体外抑制作用.方法:苍柏湿毒清颗粒剂及其所含单味药分别制成药液,连续倍比稀释,观察其对Uu的抑制作用,测定其最低抑菌度,并与四妙丸、革薜分清饮、热淋清颗粒、五味消毒饮的抑制作用进行对比.结果:单味药物中抑菌效果由高到低的是黄柏、白头翁、柴胡、土茯苓,复方药物中抑菌效果较好的是苍柏湿毒清(MIC为7.81 ms/ml),优于草薜分清颗粒、五味消毒饮和热淋清颗粒剂,而四妙丸对解脲支原体几乎没有抑制作用(MIC为250 ms/ml).结论:苍柏湿毒清颗粒剂具有直接抑制Uu繁殖、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85.
<正>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EV)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我国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其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近年来,泰顺县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为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相应的干预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对泰顺县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6.
脱发,指毛发的脱落、退化或脆性增加,临床常见但辨证施治较困难。气、精血是毛发生长、滋养和固定的物质基础,瘀则既是脱发的发病病因,又是其致病结果。笔者在工作与学习中,总结出从气、精血、瘀三方面着手的治疗经验,提出在治疗脱发的不同阶段,应施以相应的治疗法则,分别为:固发在气;生发在精血;病久入络成瘀,治在活血散瘀。  相似文献   
87.
清开灵口服液治疗病毒性皮肤病17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皮肤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皮科疾患,占我院皮肤科门诊量的3%~5%,春秋好发季节占到10%左右.我们应用清开灵口服液(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厂生产)治疗病毒性皮肤病17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利用新一代16S rRNA测序技术比较黄褐斑病人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细菌表型差异。方法:纳入30例黄褐斑病人为研究组,以20名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测序分析粪便样品中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和表型特征。结果:研究组肠道微生物群落丰度、多样性相对降低。研究组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普雷沃菌科、拟杆菌科、普雷沃氏菌、拟杆菌属等丰度显著降低,而厚壁菌门、放射菌门、放线菌纲、乳杆菌目、双歧杆菌目、毛螺菌科、布劳特氏菌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黄褐斑病人与健康人肠道菌群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9.
李元文教授从医30余年,对慢性、难治性皮肤病的中医药治疗具有独到见解,辨证论治过程中往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李元文教授应用中药紫草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殊甚,本文载录医案三则,以期与各位同道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