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24篇
  免费   13424篇
  国内免费   7975篇
耳鼻咽喉   1185篇
儿科学   1913篇
妇产科学   740篇
基础医学   7560篇
口腔科学   2460篇
临床医学   14954篇
内科学   10724篇
皮肤病学   1175篇
神经病学   3136篇
特种医学   5776篇
外科学   10593篇
综合类   37028篇
现状与发展   28篇
预防医学   14255篇
眼科学   1729篇
药学   16143篇
  207篇
中国医学   14269篇
肿瘤学   5848篇
  2024年   441篇
  2023年   1662篇
  2022年   4265篇
  2021年   5398篇
  2020年   4682篇
  2019年   2487篇
  2018年   2601篇
  2017年   3667篇
  2016年   2803篇
  2015年   5250篇
  2014年   6678篇
  2013年   8596篇
  2012年   11967篇
  2011年   12962篇
  2010年   11851篇
  2009年   10341篇
  2008年   10529篇
  2007年   9914篇
  2006年   9012篇
  2005年   6918篇
  2004年   4728篇
  2003年   3799篇
  2002年   3032篇
  2001年   2720篇
  2000年   1891篇
  1999年   607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目的预测人偏肺病毒G蛋白的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方法分别采用SOPMA方法及HMMTOP程序预测G蛋白的二级结构和跨膜区域;综合分析蛋白的柔性结构、亲水性、表面可及性与抗原性指数,预测G蛋白的抗原表位。结果G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为柔性区域,占62.1%;廿螺旋占22.37%;β-折叠占15.53%;N端第32~51位氨基酸残基为跨膜区。B细胞表位位于G蛋白N端55—77、80-104、111~126、130~167、178—210区段。结论应用多参数预测G蛋白的二级结构与B细胞表位,为进一步研究蛋白特征、单克隆抗体制备及表位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BXSB小鼠T、B细胞增殖、活化及功能成熟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H.TdR掺入法、FACS法、EIJSA等方法检测BMSCs对BXSB小鼠T、B细胞的影响。结果:BALB/c小鼠的BMSCs在不影响BXSB小鼠T细胞诱导活化的基础上抑制其诱导增殖;可降低由ConA诱导的CD4^+IL^+细胞的数量,而提高由ConA诱导的CD4^+IFN-γ^+细胞数量。对于B细胞,BALB/c小鼠的BMSCs可以抑制其增殖、活化及IgG的分泌。另外,BALB/c小鼠的BMSCs可以抑制BXSB小鼠B细胞上CIMOL的异位表达。结论:异基因BMSCs对自身免疫病小鼠的T、B细胞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干细胞这一概念自19世纪问世以来,已得到科学家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干细胞分为两类:一类是胚胎干细胞,是有发育全能性的细胞,可以定向分化为几乎所有种类的细胞,甚至形成复杂的组织和器官,由此在药物开发、细胞治疗和组织器官替代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组织器官移植的新资源;另一类是成体干细胞,它是出生后遗留在机体各种组织器官内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s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和宫颈细胞学联合检测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HR-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一项或两项结果异常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并以宫颈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R-HPV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HR-HPV和宫颈细胞学联合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HR-HPV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及HR-HPV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对诊断宫颈病变有不同价值.HR-HPV检测筛查CINⅡ、CIN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3%、31.06%、55.22%、87.02%,宫颈细胞学筛查CINⅡ、CIN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10%、31.06%、54.50%、81.43%,HR-HPV和宫颈细胞学联合检测筛查CINⅡ、CINⅢ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65%、18.55%、61.46%、97.62%.结论 采用HR-HPV和宫颈细胞学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并可指导临床医生对宫颈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5.
我国脑膜炎奈瑟菌孔蛋白PorA、PorB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蛋白质组学研究为基础,分析2003—2005年我国流脑暴发流行期间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特征,建立以致病性相关蛋白多态性为目标的新分型方法。方法利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质谱鉴定分析2003—2005年流脑流行期内分离的66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及2株参考菌株的蛋白表达,重点分析与致病性相关的蛋白多态性特征。结果根据孔蛋白PorA、PorB在双向电泳中的多态性,建立了12个特征菌型。安徽菌株的PorA和PorB蛋白电泳谱型显示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而其他地区的菌株则显示出高度的多态性。结论PorA和PorB蛋白2-DE电泳谱型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菌株分型方法,可能在菌型变迁检测和流脑暴发预警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食管癌等中心放射治疗时俯卧位设计放射治疗方案与常规仰卧位照射时食管位置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按入科顺序取40例食管癌患者纳入研究,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同一患者在俯卧与仰卧两种体位上行CT扫描,分别测量第6颈椎、胸骨切迹、气管分又、左心房、左心室、膈顶和贲门7个平面处食管前缘到脊髓前缘的垂直距离及水平距离,统计两种体位上平均距离的差异。并且在CT定位下对两种体位的病变进行GTV、CTV、PTV和危及器官的勾画和设计三野等中心照射,观察射野的难易程度。结果 患者均可顺利完成两种体位的摆位、CT扫描及各种勾画和照射设计,体位舒适程度上感觉基本无差异。俯卧位时食管由上向下逐渐向前和向中线平面移动,在左心房平面前后方向上差距最大,后又逐渐缩小;左右方向上食管全段向中线处移动。位于食管中、下段的较大范围肿瘤,俯卧位较仰卧位三野等中心照射避开脊髓好。结论 俯卧位食管向前向中线移位,在食管中段俯卧位较仰卧位更远离脊髓。中下段食管癌俯卧位设计放疗方案优于仰卧位。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肿瘤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肿瘤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而CD8^+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流式细胞术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检测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对于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KIR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high T细胞表面KIR分子表达,并与正常外周血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8^high T细胞KIR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CD8^high T细胞。正常外周血CD4^+T细胞几乎不表达KIR,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达KIR。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表面KIR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99.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Gardenia extract ZG on the adsorption quantity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HSV-1) so a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its antiviral activity,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 was used as the fluorescent probe to label viruses and heparin sodium was used as control. Meanwhile , the effect of Gardenia extract ZG on the adsorption quantity on the surface of Hep-2 cells was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adsorption of HSV-1 on the surface of Hep-2 cells exhibited the character of saturation and specificity and heparin sodium could prevent attachment of viruses on these cells. These results are in accord with those reported previously. It was also proved that the manner of drug-use prior to adsorption or simultaneous use of drug and adsorption was better than adsorption prior to drug-use, and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the former and latter manner were 84. 76% and 82.92% respectively. Three manners of drug-use with Gardenia extract ZG were all effective to reduce the adsorption quantity of viruses, especially the manner of simultaneous use of drug and adsorption with an adsorption inhibition rate of 68.46% . From the above observation, it is apparent that the mechanism of anti-viral activity of Gardenia extract ZG may be via several steps involved in the HSV-1 adsorption.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在江苏淮阴一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大家系中,寻找线粒体基因组上可能影响1555(A→G)突变表型的其他位点突变。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测序技术。检测了核心分支家系中27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DNA上1555位点和7445位点的碱基变化,进而对该家系2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和其他25名母系成员线粒体12S rRNA基因MTRNR1和tRNA-Ser^(UCN)基因MTTS1进行了全长测序。结果 再次证明了1555(A→G)突变是该家系成员致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并发现该家系27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基因组中除1555(A→G)突变外,还同时存在有955-960(insC)同质型突变,两突变共分离。另外,新发现一个线粒体DNA突变——7449(insG),但该突变仅在2名母系成员中存在。结论 推测955-960(insC)突变可能通过改变12S rRNA基因的高级结构,并与1555(A→G)突变协同作用,提高了突变携带者对氨基糖甙类药物的敏感性;同时该突变可能也会导致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缺陷。从而提高1555(A→G)突变致聋的外显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