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58篇
  免费   5039篇
  国内免费   3269篇
耳鼻咽喉   358篇
儿科学   597篇
妇产科学   397篇
基础医学   4489篇
口腔科学   809篇
临床医学   6545篇
内科学   5677篇
皮肤病学   554篇
神经病学   1801篇
特种医学   21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5195篇
综合类   11022篇
现状与发展   27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4503篇
眼科学   922篇
药学   5488篇
  62篇
中国医学   3762篇
肿瘤学   3082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711篇
  2022年   1550篇
  2021年   2524篇
  2020年   2004篇
  2019年   1479篇
  2018年   1469篇
  2017年   1568篇
  2016年   1368篇
  2015年   2092篇
  2014年   2833篇
  2013年   2938篇
  2012年   4264篇
  2011年   4397篇
  2010年   3365篇
  2009年   2971篇
  2008年   3159篇
  2007年   3193篇
  2006年   2878篇
  2005年   2521篇
  2004年   1648篇
  2003年   1602篇
  2002年   1346篇
  2001年   1162篇
  2000年   1029篇
  1999年   739篇
  1998年   404篇
  1997年   402篇
  1996年   268篇
  1995年   273篇
  1994年   251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脐血CD34~+细胞体外短期培养扩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寻找更有效的体外扩增脐血CD34 + 细胞的造血细胞因子组合 ,采集健康产妇脐带血 ,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 + 细胞。采用SCF、FLT3 L、TPO和IL 34种具有早期作用的细胞因子的不同组合进行脐血CD34 + 细胞短期无血清液体培养 ,观察培养前后有核细胞、CD34 + 细胞、CD34 + /CD38- 细胞、CFU GEMM、CFU GM和BFU E数量的变化。结果在 3种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中 ,同时应用SCF、FLT3 L、TPO和IL 34种细胞因子培养 7d的扩增效果最好。突出的发现是在这种条件下CD34 + /CD38- 细胞亚群达到平均 1 97.9倍的扩增效果。提示 :SCF、FLT3 L、TPO和IL 34种细胞因子是脐血CD34 + 细胞体外扩增理想的细胞因子组合  相似文献   
102.
ZDY101和SZ201对α-分泌性淀粉样前体蛋白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ZDY10 1和SZ2 0 1及二者不同配比联合应用对HEK2 93sw细胞生成α -分泌性淀粉样前体蛋白的影响。 方法用Westernblot法检测HEK2 93sw细胞生成的α -sAPP含量 ,观察ZDY10 1、SZ2 0 1及二者不同配比联合应用在 2 4~ 48h、48~ 72h时段内α -sAPP生成量的变化。 结果 2 4~ 48h时段的实验中 ,ZDY10 1和SZ2 0 1浓度分别为 1× 10 - 5mol L时 ,α -sAPP含量分别为 2 .0 6± 0 .73、2 .6 4± 1.2 1,明显高于DMSO对照组的 1.0 0(P <0 .0 1) ;48~ 72h时段的实验中 ,ZDY10 1和SZ2 0 1单独应用且浓度分别为 1× 10 5mol L时 ,α -sAPP含量也明显高于DMSO对照组的 1.0 0 (P <0 .0 1)。二者相加的效果高于ZDY 10 1、SZ2 0 1单独应用 (P <0 .0 5 )。如果二者联合应用 ,降低各自的浓度 ,总浓度仍为 1× 10 - 5mol L时 ,提高α -sAPP含量的效果不明显。 结论ZDY10 1、SZ2 0 1在一定浓度时 ,能增加α -sAPP的生成 ,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103.
大鼠肝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及PDGF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肝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及PDG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分离培养的SD大鼠肝细胞(n=30)内Ⅰ,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同时观察10μg/L(n=30)和30μg/L(n=30)PDGF促进前胶原基因表达的作用.测定基因表达颗粒总面积占细胞总面积的百分比,并作比较分析.结果无论正常肝细胞或是在两种浓度的PDGF存在时,肝细胞内均可见到Ⅰ,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正常肝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面积的百分比(%)为77±19和75±21;加10μg/LPDGF后为115±19和112±10,而加30μg/L后为152±34及181±28,且在后者中表达明显增强(P<005及P<001).结论PDGF在转录水平上促进肝细胞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4.
正常闪光视网膜电图的频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维龙  李海生 《眼科研究》1994,12(2):121-124
应用快速傅里叶转换技术对正常视网膜电图进行频域分析,发现其a、b波的优势频及能量集中在5-75Hz;与OPS波的分离点为77HZ,从而提出单纯记录a、b波及OPS波各自的较理想的通频带。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河南省局部地区腹泻病人感染及携带大肠杆菌O15 7∶H7的情况 ,观察带菌时间及预后。[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发现病人 ,通过病人粪便mEC肉汤增菌 14h、胶体金免疫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 O15 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 7、rfbO111、hlyA、stx1、stx2、eaeA引物PCR扩增方法进行毒力因子测定等方法 ,观察、研究感染病人的发病和预后。[结果 ]从 130 3份腹泻病人中共分离出的 38株O15 7∶H7菌株 ,检出率 2 9% ,PCRrfbO15 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 2株具有stx2、hlyA和eaeA毒力基因 ,36株为O15 7∶H7不产毒株。[结论 ]我省首次从病人中分离出O15 7∶H7产毒株 ,病人发病后可于第 3~ 8d内检出病原体  相似文献   
106.
用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对51例糖尿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参数进行了测定.与正常对照组结果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左室舒张早晚期最大流速之比、快速充盈分数、快速充盈减速度及左室舒张早期最大流速显著降低,而左室舒张晚期最大流速显著增高.在糖尿病患者中,有视网膜病变组与无视网膜病变组相比,左室舒张早晚期最大流速之比、快速充盈分数及快速充盈加速度显著降低,而左室舒张晚期最大流速显著增高.提示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07.
紫杉醇诱导体外培养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紫杉醇对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紫杉醇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分别处理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采用MTT法测定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通过组织学观察、TUNEL等手段检测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紫杉醇对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在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诱导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凋亡,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当紫杉醇作用浓度为20μmol/L以上时,细胞出现破碎、坏死。结论:紫杉醇对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诱导凋亡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8.
祖国传统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纤维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随着21世纪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高,已逐渐成为世界性广泛关注的问题。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为I、Ⅱ两种类型。I型为高代谢型,主要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由雌激素缺乏,而使骨代谢呈负平衡,骨吸收相对增强引起;Ⅱ型是低骨转换型,主要为老年性骨  相似文献   
109.
闫小宁  田庆  张建荣 《陕西中医》2006,27(11):1409-1410
目的:观察体针联合康体多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的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体针针刺(双合谷、曲池、三阴交等)联合静滴康体多注射液,对照组单纯采用静滴康体多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8.9%,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方法具有活血通经功效,可使肥厚苔藓化的皮损逐步变得光滑有弹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左肾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心肌和血管中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的表达 ,并观察缬沙坦和螺内酯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 6周龄SD大鼠 2 4只 ,制备左肾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模型 ,分为 4组 ,分别为手术组、假手术组、缬沙坦组、螺内酯组。治疗组分别用缬沙坦 3 0mg/kg·d-1、螺内酯 2 0mg/kg·d-1溶于饮水灌胃 ,1次 /d ,连续治疗 17周。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检测大鼠心肌和血管HGFmRNA水平。结果  17周后 ,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的心肌HGFmRNA/ β actinmRNA(1.17± 0 .0 8/ 0 .85± 0 .0 8)高于手术组 (0 .5 7± 0 .0 7) (P <0 .0 1) ,但低于假手术组 (1.3 5± 0 .0 9) (P均 <0 .0 1)。两治疗组肠系膜动脉HGFmRNA水平高于手术组 (P <0 .0 1) ,但低于假手术组 (P均 <0 .0 1)。结论 缬沙坦和螺内酯均能使左肾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和血管中的HGF升高 ,同时伴有心肌和血管重塑的改善 ,说明HGF在左肾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大鼠的靶器官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