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01篇
  免费   6010篇
  国内免费   3101篇
耳鼻咽喉   638篇
儿科学   1333篇
妇产科学   588篇
基础医学   4271篇
口腔科学   1531篇
临床医学   8106篇
内科学   6180篇
皮肤病学   1041篇
神经病学   1580篇
特种医学   1898篇
外科学   6500篇
综合类   17687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7932篇
眼科学   1014篇
药学   8337篇
  67篇
中国医学   6287篇
肿瘤学   3102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778篇
  2022年   1912篇
  2021年   2562篇
  2020年   2283篇
  2019年   1136篇
  2018年   1278篇
  2017年   1790篇
  2016年   1364篇
  2015年   2475篇
  2014年   3411篇
  2013年   4256篇
  2012年   6223篇
  2011年   6463篇
  2010年   5971篇
  2009年   5285篇
  2008年   5266篇
  2007年   5086篇
  2006年   4616篇
  2005年   3706篇
  2004年   2624篇
  2003年   2212篇
  2002年   1725篇
  2001年   1556篇
  2000年   1205篇
  1999年   477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40篇
  1979年   36篇
  1974年   41篇
  1972年   36篇
  1970年   39篇
  1969年   33篇
  1968年   32篇
  1967年   29篇
  1965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新型磷酸二酯酶 (PDE) 3抑制剂西洛他唑(cilostazol)对中性粒细胞超氧自由基 (O·2 )和钙离子浓度([Ca2 + ]i)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 6 0细胞 ,以 1 3%DMSO分化诱导为中性粒细胞样细胞后 ,采用特制新型仪器 ,同时实现化学发光法测定O·2 和荧光法测定 [Ca2 + ]i,观察西洛他唑对趋化肽N 甲酰 甲硫氨酰 亮氨酰苯丙氨酸 (fMLP)刺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样HL 6 0细胞O·2 生成和 [Ca2 + ]i 升高的影响以及二者变化的时相关系。结果 西洛他唑 (1~ 30 μmol·L-1)明显抑制由fMLP诱导的中性粒细胞O·2 生成和 [Ca2 + ]i 升高 ,其中 10和 30 μmol·L-1浓度的西洛他唑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在时相关系上 ,fMLP诱导O·2 生成的达峰时间较之 [Ca2 + ]i 的变化略显滞后 ,而 10 μmol·L-1西洛他唑对fMLP诱导O·2 生成和 [Ca2 + ]i 升高的影响表现出一致性 ,几乎同步。结论 西洛他唑对fMLP 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样细胞内O·2 生成和 [Ca2 + ]i 具有同步的抑制作用 ,提示该药的药理学作用部分是通过影响中性粒细胞功能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2.
有机化学中的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森  宋智敏  王宽 《药学教育》2004,20(2):36-37
通过对学生在有机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分析,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993.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运动影响及其与P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有运动的调整作用是否与脑肠肽中的P物质(SP)有关。以乙醇灌胃造成大鼠胃粘膜损伤模型,气囊法测量胃运动频率和波幅的变化率,采用放免分析法(RIA)检测大鼠胃窦及延髓SP含量。结果显示:模型组胃运动频率和波幅呈抑制状态,胃窦SP含量降低,延髓SP含量升高;针刺四白、天枢、足三里穴可促进胃运动恢复,且天枢、足三里组胃SP含量升高,延髓SP含量呈下降趋势,针刺非穴组对胃运动和SP影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的牙弓形态。方法 :采用三维测量仪精密测量正常牙合及 4组不同类型错牙合(ClassⅠ双颌前突、ClassⅡ1、ClassⅡ2 、ClassⅢ )的原始模型 ,圆锥曲线模拟其牙弓形态。结果 :不同类型错牙合牙弓形态的差异有显著性 ,甚至某些分组的上下颌之间牙弓形态的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 :临床上弯制弓丝时采用单一的标准牙弓形态是不完全科学的 ,应考虑错牙合的不同类型及其矫治前不同的牙弓形态以防止畸形复发。  相似文献   
995.
新生儿窒息综合评分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评分方法,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00例正常儿和138例窒息儿作为研究对象。在Apgar评分基础上,经反复筛选提出9项参数作为新生儿窒息综合评分的指标。结果新生儿窒息综合评分的指标分别为呼吸(R)、心率(HR)、肤色(SC)、血氧饱和度(SAT)、血氧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PaO2)、脐血pH值(UB-pH).无创血压(N-BP)及胎儿监护(CTG)等。初评方案Ⅰ由R、P、SC、SAT、CTG和UB-pH组成,初评方案Ⅱ由R、P、SC、CTG、PaO2和PaCO2组成.复评方案由pH、PaO2、PaCO2、SaO2、N-BP和Silverman呼吸评分组成。Apgar评分正常的新生儿采用初评方案Ⅰ、Ⅱ评价,分别有5%、8%的新生儿存在轻度窒息。Apgar评分属于窒息者,采用初评方案Ⅰ、Ⅱ评分均正常者4例,初评方案Ⅰ为正常者6例,初评方案Ⅱ为正常者8例。结论采用Apgar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采用初评方案Ⅰ诊断新生儿窒息具有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4的表达在宫颈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敏感的RT-PCR法检测62例行广泛根治术的宫颈癌组织及痛分组织CD44剪接变异体的表达情况,结合相应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62例宫颈癌CD44VmRNA总阳性率为90.3%,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CD44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并且癌旁组织表达高于癌组织本身的占54.8%结论:CD44剪接变异体可能赋予宫颈癌更强的侵袭转移潜能,并且痛分组织CD44VmRNA的表达可能较单纯癌组织的表达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腻及人精子的甘露糖受体(MR)进行超微结构定位。方法 采用甘露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DMA)结合10nm胶体金制备探针DMA-G10,以此探针标记小腹腔巨噬细胞和获能前后的人精子,并用疼爱 射电子显微民制备的DMA-G10具有基露糖基结合特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可分为明、暗中类型。“暗细胞”不含MR,“明细胞”细胞膜表面含MR,该受体与DMA-G10结合后内化入细胞内。人 子发生  相似文献   
998.
凹凸棒石粉对胆汁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降低反流胆汁中胆酸浓度的有效国产药物。方法 :以凹凸棒石粉或双八面体蒙脱石 (思密达 )吸附胆汁反流症患者胃液 ,检测并比较吸附前后胃液总胆酸和三羟胆酸含量 ,同时比较凹凸棒石粉剂和双八面体蒙脱石对胆酸的吸附能力。结果 :吸附前三羟胆酸和总胆酸含量分别为 (10 5 .71± 43.35 )μg/ ml和 (2 71.5 0± 77.5 0 )μmol/ L ,经凹凸棒石粉或双八面体蒙脱石吸附后三羟胆酸含量分别为 (32 .32± 18.36 )μg/ m l和 (2 9.13± 17.0 2 )μg/ ml,总胆酸含量分别为 (130 .0 1± 30 .94)μm ol / L与 (76 .90± 41.80 )μm ol/ L ,吸附前后三羟胆酸和总胆酸含量有显著差异 (P<0 .0 1) ,而经凹凸棒石粉或双八面体蒙脱石吸附后三羟胆酸和总胆酸含量无显著差异 (P>0 .0 5 )。 结论 :凹凸棒石粉对胆酸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与双八面体蒙脱石无显著差异 ,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乙肝核心抗原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HBV核心抗原DNA疫苗,并探讨基实验动物内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方法:采用PCR法从HBV全基因DNA中获得核心抗原DNA片段,并将其重组到pcDNA3载体。以此为候选疫苗分别免疫小鼠和树Ju,并检测其抗HBcIgG。结果:构建了乙肝核心抗原候选核酸疫苗pcDNA3-HBc。免疫接种该疫苗后第2周抗HBcIgG水平开始升高,小鼠至第9周,树Ju至第7周升至峰值。结论:构建pcDNA3-HBCd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柴胡香薷饮治疗夏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198例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予柴胡香薷饮治疗 ,对照组予口服小儿速效伤风冲剂和静滴利巴韦尔 10mg/kg。结果 轻中度患儿应用 2种方案均有较好疗效 ;重度患儿中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柴胡香薷饮有较好退热、缓解症状的作用 ,较单用西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