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11篇
  免费   1446篇
  国内免费   1231篇
耳鼻咽喉   121篇
儿科学   158篇
妇产科学   262篇
基础医学   1951篇
口腔科学   342篇
临床医学   2207篇
内科学   2431篇
皮肤病学   132篇
神经病学   877篇
特种医学   6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794篇
综合类   2586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907篇
眼科学   367篇
药学   1619篇
  14篇
中国医学   874篇
肿瘤学   135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924篇
  2020年   650篇
  2019年   555篇
  2018年   609篇
  2017年   480篇
  2016年   481篇
  2015年   728篇
  2014年   908篇
  2013年   756篇
  2012年   1166篇
  2011年   1284篇
  2010年   753篇
  2009年   692篇
  2008年   855篇
  2007年   811篇
  2006年   779篇
  2005年   807篇
  2004年   519篇
  2003年   529篇
  2002年   483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417篇
  1999年   458篇
  1998年   284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68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4年   3篇
  193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目的 观察X线电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32例经CT扫描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膨出型29例,游离型2例,以及突出型1例,均经X线电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术后均经随访0.5~11.0a。结果 术后1周~3个月,32例中的24例临床症状与体征得到有效控制或明显减轻,随访5~11a观察表明,症状完全消失和明显减轻者分别见于23例和6例,总有效率90.6%,预后极好和较好者均见于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论 游离型和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均不理想,因此,术前认真选择适应证是获得理想疗效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频率电针治疗时肌腱血流的变化及其变化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2Hz组、10Hz组、100Hz组和针刺(10Hz)+阿托品组、针刺(10Hz)+酚妥拉明组。手术剥离出大鼠胫骨粗隆上缘的髌腱,利用超声测定技术,观察针刺足三里和梁丘穴前后髌腱血流量的变化。并采用静脉滴入阿托品和酚妥拉明的方法,对针刺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1)2Hz组和10Hz组在针刺过程中,髌骨腱血流量分别下降至针刺前的82.11±10.8%、49.17±11.63%,针刺停止后,两组血流量却逆转为高于针刺前的水平,以10Hz组上升幅度较为明显;(2)100Hz组针刺过程中,血流量下降至针刺前的37.54±12.79%,针刺停止后血流量未恢复到针刺前的水平;(3)针刺(10Hz)+阿托品组:针刺时血流量降低至44.61±12.01%,停针后血流量未出现增加现象;(4)针刺(10Hz)+酚妥拉明组:针刺时血流量增加至119.73±14.66%,针刺停止后血流量继续增加。结论:(1)电针刺激期间髌腱血流下降,刺激停止后血流量明显增加;(2)中、低频率刺激对血流量增加效果优于高频刺激;(3)针刺对血流量的影响与舒血管神经和缩血管神经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脑膜瘤复发手术方法。方法1998年10月以来我院收治复发性脑膜瘤12例,对术前组织病理、CT、MRI及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2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无再次复发。结论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脑膜瘤的重要手段,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化疗是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
CDP-c、硫酸镁联用对大鼠短暂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胞二磷胆碱(CDP-c)、硫酸镁联用对大鼠试验性短暂局灶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制作短暂性(90min)局部脑缺血模型,观察CDP-c、硫酸镁单用及不同剂量联用7d后,Caspase-3阳性细胞数、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CDP-c、硫酸镁单用及两药联用组脑梗死体积较小,Caspase-3表达细胞数较少,并有统计学意义.两药联用组脑梗死体积均比单用组小,Caspase-3表达细胞数亦较两药单用组少(P<0.05).两药联用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CDP-c和硫酸镁单用对试验性短暂脑缺血模型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CDP-c与硫酸镁合用对短暂性试验性局灶脑缺血的神经保护可能有协同作用,并且可以减少各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后腹腔镜下治疗多囊肾的手术路径、方法、适应证及临床可行性。方法 2例多囊肾经腹腔、11例经后腹腔镜一期实施双侧9例和单侧4例多发囊肿去顶减压术,找到肾周脂肪囊后,用超声刀充分游离出整个肾脏周缘,按术前定位,暴露囊肿,逐一距肾实质0.5 cm剪除多发的囊肿顶壁,对深层囊肿同样进行开窗,尽可能地减压吸净囊液。结果 13例多囊肾手术顺利,1例经腹腔途径术后当天发生气胸,行胸腔闭式负压引流后痊愈。手术时间50~240 min,平均139 min,失血量10~200 ml,平均58 ml。下床活动时间1~2 d,术后3~10 d出院,病理报告均符合多囊肾改变。随访1~30个月,平均14.3月,腰痛减轻8/11例;3例血压升高者术后9个月收缩压下降16~19 mm Hg;3例术前肌酐194~301μmol/L者,术后29个月复查肌酐较术前下降20~40μmol/L,其余10例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 经腹腔镜或后腹腔镜途径去顶减压术治疗多囊肾方法可靠,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成年男性血清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做健康查体的男性进行调查.记录病史并全面检查,无糖尿病者行标准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排除影响血尿酸的继发因素.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差异,并将血尿酸水平与各组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将非糖尿病者根据血尿酸水平进行分层,比较不同血尿酸水平组代谢综合征组分水平、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入选的男性有1 399例,年龄56.3±21.0岁,其中高尿酸血症者占14.37%.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代谢综合征检出率也显著增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与肥胖(OR=1.998,P<0.01)、高血压(OR=1.562,P<0.01)、高甘油三酯血症(OR=1.529,P<0.01)呈正相关.在非糖尿病人群中,血尿酸水平不仅与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检出率呈正相关,还与HOMA指数(r=0.081,P<0.05)呈正相关.结论 在本研究人群中,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及评价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交通事故后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3个月后采用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3个月后,患者恢复良好23例,中残5例,重残或植物生存8例,死亡10例.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是治疗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它具有操作方便、彻底减压的优点,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减轻后遗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8.
OBJECTIVE: To characterize dementia-induced changes in visual art production. BACKGROUND: Although case studies show altered visual artistic production in some patients with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no case-controlled studies have quantified this phenomenon across groups of patients. METHOD: Forty-nine subjects [18 Alzheimer disease, 9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FTD), 9 semantic dementia (SD), 15 healthy older controls (NC)] underwent formal neuropsychologic testing of visuospatial, perceptual, and creative functioning, and produced 4 drawings. Subjective elements of drawings were rated by an expert panel that was blind to diagnosis. RESULTS: Despite equal performance on standard visuospatial tests, dementia groups produced distinct patterns of artistic features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NCs. FTDs used more disordered composition and less active mark-making (P<0.05). Both FTDs and SDs drawings were rated as more bizarre and demonstrated more facial distortion than NCs (P<0.05). Also, SDs drastically failed a standardized test of divergent creativity. Alzheimer disease artwork was more similar to controls than to FTDs or SDs, but showed a more muted color palette (P<0.05) and trends toward including fewer details, less ordered compositions, and occasional facial distortion. CONCLUSIONS: These group differences in artistic style likely resulted from disease-specific focal neurodegeneration, and elucidate the contributions of particular brain regions to the production of visual art.  相似文献   
99.
①目的进一步了解动物心肌细胞的种属特性。②方法应用电子显微镜对鲤、蟾蜍、鳖和家鸽等几种脊椎动物心肌细胞进行了观察。③结果这几种动物心肌细胞的侧面连接较多见。除家鸽外,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的排列比较松散。所观察各种属动物的心肌细胞均含有单位膜包绕的特殊颗粒,以心房肌细胞为多,但这几种动物心肌细胞的特殊颗粒在大小、形态、分布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家鸽心肌细胞的特殊颗粒小,常成群分布于肌膜下方,并可见颗粒外排迹象。其它种属的特殊颗粒大小不等,多位于核周区。横小管系统以家鸽心室肌最易辨认,其它均少见。家鸽心肌细胞中的肌原纤维较其它动物密集,且排列整齐。④结论脊椎动物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有种属特性。  相似文献   
100.
柯萨奇病毒诱发实验性多发性肌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不同量的柯萨奇病毒B1、2、3感染和兔肌匀浆加完全弗氏佐剂免疫正常豚鼠;拟建立多发性肌炎模型。结果发现:0.1ml毒力为10-5TCID50柯萨奇病毒B1感染豚鼠组,3周后出现多发性肌炎症状。肌酶谱异常与其它组有明显差异,病理检查证实为多发性肌炎改变。单纯兔肌匀浆免疫对照组未发病。提示柯萨奇病毒B1感染及感染的病毒量与多发性肌炎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