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621篇
  免费   37845篇
  国内免费   21975篇
耳鼻咽喉   3617篇
儿科学   6249篇
妇产科学   3033篇
基础医学   35148篇
口腔科学   7115篇
临床医学   47637篇
内科学   40262篇
皮肤病学   4590篇
神经病学   11691篇
特种医学   138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5篇
外科学   36248篇
综合类   94113篇
现状与发展   98篇
一般理论   13篇
预防医学   39527篇
眼科学   6150篇
药学   48210篇
  465篇
中国医学   32014篇
肿瘤学   21328篇
  2024年   1059篇
  2023年   4848篇
  2022年   11024篇
  2021年   16529篇
  2020年   13764篇
  2019年   8974篇
  2018年   9562篇
  2017年   11304篇
  2016年   9357篇
  2015年   15579篇
  2014年   20353篇
  2013年   23618篇
  2012年   33771篇
  2011年   35788篇
  2010年   30226篇
  2009年   26836篇
  2008年   28519篇
  2007年   27587篇
  2006年   24825篇
  2005年   20759篇
  2004年   14800篇
  2003年   12729篇
  2002年   10074篇
  2001年   8982篇
  2000年   7315篇
  1999年   4122篇
  1998年   1980篇
  1997年   2047篇
  1996年   1538篇
  1995年   1443篇
  1994年   1328篇
  1993年   916篇
  1992年   1097篇
  1991年   961篇
  1990年   883篇
  1989年   782篇
  1988年   704篇
  1987年   617篇
  1986年   584篇
  1985年   477篇
  1984年   406篇
  1983年   335篇
  1982年   310篇
  1981年   229篇
  1980年   200篇
  1979年   201篇
  1978年   193篇
  1977年   214篇
  1976年   194篇
  1974年   15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乌司他汀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4 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汀治疗组和一般常规治疗组两组 ,两组患者住院后分别在第 1、4、7、10天抽血测定血清淀粉酶、血浆内毒素水平 ,结合APACHEⅡ评分系统分析观察乌司他汀的临床疗效。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入院后第 1天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 (1.10± 0 .2 3)IU/L和 (0 .2 0± 0 .5 0 )IU/L(P <0 0 0 1) ,治疗组血清淀粉酶、血浆内毒素水平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 (P <0 0 1) ,住院第 7天APACHEⅡ评分值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 ,乌司他汀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肯定 ,并能降低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92.
蕲蛇酶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病理形态学观察蕲蛇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模型,光镜及电镜观察缺血3h恢复血流再灌24h后脑组织形态学变化。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用药组分别在缺血即刻或再灌即刻静脉给予不同剂量的蕲蛇酶,观察比较模型组和蕲蛇酶所有给药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缺血即刻给蕲蛇酶4U/kg组较再灌即刻给蕲蛇酶同剂量组显著减小梗死灶(P〈0.001),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并使脑组织中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多。结论 蕲蛇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脑组织中bFGF表达增高有关;提示该药早期使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93.
医务人员洗手效果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医务人员的手由于频繁接触患者而污染严重,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正确的洗手方法对降低医院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2004年,我们在医院内大力推广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并对医务人员的洗手效果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康复医学专科收治的420例颈椎病进行分析。结果本病多在40岁左右发病,起病缓慢,呈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结论颈椎病是中老年多发病.影响着健康和生活质量。发挥医疗卫牛保健网功能,积极采用适官技术,能有效控制病情。恢复生理功能和生活、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和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心理特征、心理问题及适应状况,探讨两学院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潜在能力及其差异,为大学生的培养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因素测定量表(MMPI-2)对浙江大学2002级竺可桢学院和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男学生进行心理学检测,其中竺可桢学院231名,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84名,年龄18~22岁,对两组学生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组Sc(精神分裂)高于竺可桢学院组,表明该院学生有孤独、不被理解、神经质性紧张、行为退缩、情感脆弱、对人天真、缺乏家庭温暖、学习与生活负担过度等现象;竺可桢学院组F(诈病量表)、Si(社会向性)高于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组,表明该院学生存在内向、害羞、伪装、掩饰、个体整合性差的个性特征。结论浙大竺可桢学院和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学生存在各自不同的心理状况;明尼苏达多项人格因素测定量表(MMPI-2)作为心理测试是比较准确的,能客观反映大学生心理状况,对于测查学生的心理健康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神经导航在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技术及对鞍区解剖结构识别的价值。方法 对39例垂体腺瘤使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指导定位、识别入路相关的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结果 平均注册误差为2.3mm(1.6~3.3mm),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未全切除病例主要是肿瘤巨大、向海绵窦侵袭性生长、质地坚硬或血供异常丰富者。结论 神经导航系统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定位,能够准确指示中线结构、鞍底和颈内动脉,有效地减轻了创伤,使之成为良好的手术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997.
朱亮  陈士岭  邢福祺  杜建新  郭宇红 《医学争鸣》2005,26(15):1414-1416
目的:观察环境温度的改变对MⅡ期人卵纺锤体结构的影响.方法:40例非男性因素的不孕妇女,将常规体外授精后未受精的MⅡ期卵子置于室温(23~25℃)直至纺锤体消失.于纺锤体消失后,将卵子分成3个实验组:1组纺锤体消失后立即复温(n=8);2组纺锤体消失后室温下静置5 min再复温(n=6);3组纺锤体消失后室温下静置10 min再复温(n=6).卵子复温后5 min,10 min,2 h分别观察纺锤体的复现情况.结果:20个未受精的MⅡ期卵子置于室温下5 min内纺锤体均消失.1组中的8个卵子,2组中的6个卵子复温后再次观测到了MⅡ期纺锤体.3组中的6个卵子只有3个卵子再次出现了MⅡ期纺锤体.对照组的18个卵子放置于37℃恒温板上观察30 min,纺锤体均未见消失.结论:MⅡ期卵子纺锤体对环境温度的改变非常敏感.温度降低将导致纺锤体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纺锤体复现几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介绍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并总结4例关节镜辅助下的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的初步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2005年6月~7月,4例半月板切除术后的患者接受关节镜辅助的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手术,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0.78±7.71岁(21.5~38.5岁)。3例内侧半月板移植,1例外侧半月板移植。随访采用症状询问,体征检查,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及KT2000测量关节稳定性的方法。4例患者均每半年进行一次X线片及MRI检查,分别观察膝关节的关节间隙改变及移植半月板状态。对所得结果,因病例只有4例,故只进行数据描述,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4例患者均进行了平均21.80±0.81(20~2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随访时关节活动度均正常,均无明显的膝关节疼痛和肿胀,原来长时间活动后被切除半月板的间室不适完全消失。患者可以胜任日常活动和体育锻炼,无并发症出现。IKDC、Lysholm、Tegner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KT2000测量发现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有所改善。X线片检查提示术后患者关节间隙无明显变化。每半年一次的MRI检查提示移植半月板术后1年时替代存活已经很好。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的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安全可行,半月板移植可缓解半月板切除后出现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并使膝关节的稳定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9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somatostatin(SS)positive intemeuron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ensation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Methods Piloearpine-induced epilepsy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number changes and axonal sprouting of SS positive intemeurons in different domains of the hippocampus at difierent time points.Degeneration of SS positive interneurons and their neurophils were detected by the double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with SS and Fluoro-Jade B(FJB)at 7 and 60 days after status epilepticus (SE).Results In the exoerimental rat group,the number of SS positive neurons decreased in each hippocampal domain,and it reached the lowest at 7 days post-SE(There were 11.1±3.3 in hilus,2.8±0.9 in CA1region and 1.8±0.7 in CA1region,t=13.519,9.644 and 8.808,all P<0.01).In chronic phase,the number of SS neurons gradually recovered,and exceeded the control group in CA1 area at 60 days post-SE(12.8±1.5 vs 8.8±1.3,t=-4.506,P<0.01),however,the number of SS neurons in the hilus(25.5±4.6)and CA1 area(4.8±0.8)remained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normal levels(t value were 4.691 and 3.953.both P<0.01).Increased SS positive fibers were found in the lacunosum-molecular (1m)layer and outer molecular layer of dentate gyrus after 30 days post-SE,and numerous SS positive fibers were seen threnghout the layers of area CA1 at 60 days post-SE.Double immunofluuorescence revealed that a few SS positive interneurons and fibers were also labeled by FJB in area CA1 at 7 days post-SE and in CA domain/hilus at 60 days post-SE.Conclusions SS intemeurons lo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The loss is partially caIlsed by the degeneration and death of neurons;SS positive neurophils increase within area CA1 in chronic phase ma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generation and compensation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  相似文献   
1000.
手术治疗Ⅱ型锁骨外侧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Ⅱ型锁骨外侧端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取用锁骨与喙突间螺丝钉加压固定,喙锁韧带修复。结果 24例患术后骨折端全部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内固定物无松脱,肩锁关节无创伤性关节炎。结论 本术式治疗成人Ⅱ型锁骨外侧端骨折,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