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法 的选择以及开颅直接手术或采取血管内介入手术的取向等问题.方法 1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术前均行颅脑CT检查,MRI检查37例、MRA31例,通过重建CT血管成像技术(CTA)及三维CTA(3D-CTA)确诊13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D-DSA确诊142例;直接手术96例,其中因血管内手术失败而开颅4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92例,其中ONYX胶栓塞2例,其余均采用GDC栓塞手术.另6例因再次出血,病情恶化等原因家属放弃治疗.结果 死亡9例,死因:2例再出血、3例严重血管痉挛,肺炎等并发症死亡4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CT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诊选择,MRA可作为无出血史患者的检查,但不宜以此直接手术;CTA/3D-CTA在相当患者中可以确定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供血动脉及破裂点,并依此直接手术;DSA尤其3D-DSA对复杂性的动脉瘤的血供情况可清晰提示并指导手术.血管内栓塞治疗和直接开颅夹闭手术各有优点,我们主张急性期脑肿胀患者应首先行急诊介入治疗,但血管痉挛明显的患者应果断早期手术,其中多发性动脉瘤的重点是判断责任动脉瘤.  相似文献   
2.
PTEN基因转染的胶质瘤细胞对γ刀照射敏感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转入正常PTEN基因的胶质瘤细胞经γ刀照射后生长能力及黏附力的改变,探索PTEN基因对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RT-PCR方法体外扩增PTEN全长基因,与质粒pcDNA3.1连接,构建重组真核载体pcD-NA3.1-PTEN,并用之转染PTEN失活的U251细胞(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用48 h的半数致死剂量(中心剂量和周边剂量分别为9.00和4.50 Gy)进行γ刀等中心照射,并采用MTT法和纤维粘连蛋白黏附实验观察照射前后细胞的生长及黏附力改变.结果:空载体转染组与未转染组照射前后细胞存活率和黏附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PTEN基因转染的细胞存活率及黏附率在照射前后均显著低于空载体转染组及未转染组(P<0.01),且照射后下降程度更加明显.结论:PTEN基因转染的胶质瘤细胞对于γ刀照射的敏感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U251细胞转染PTEN基因前后端粒酶活性的改变及X刀照射前后不同PTEN基因状态的U251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探索X刀对于不同PTEN基因状态的U251细胞端粒酶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正常PTEN基因的pcDNA3.1/Hygro(-)真核质粒载体,并用之转染PTEN失活的U251细胞系,半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银染法检测转染前后端粒酶活性改变,用48小时的半数致死剂量对于不同PTEN基因状态的U251细胞进行X刀照射,检测照射前后端粒酶活性水平变化。结果PTEN基因转染的U251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其端粒酶活性下降。X刀照射后的U251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上升,携带外源性PTEN基因的U251细胞照射后则表现为下降。结论携带外源性PTEN基因的U251细胞对于X刀照射的敏感性增加,可能与其抑制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髓髓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3例颈髓髓内肿瘤的手术操作方法及疗效。结果:全组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全切除18例(78.3%)。随访3个月至5年,失访3例.实际随访20例。其中16例(80.0%)恢复正常工作,2例(10.0%)生活自理,2例(10.0%)生活不能自理。结论:娴熟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提高颈髓髓内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取改良的枕颈侧入路切除枕大孔区肿瘤手术的相关技术技巧。方法:8例枕骨大孔区大型肿瘤直径均大于4Cm。其中神经鞘瘤5例,脑膜瘤2例,脊索瘤1例;根据肿瘤同脑干及上颈髓的关系将肿瘤分为:腹正中型3例、腹侧方型3例、背侧型2例。采用改良的枕下侧入路,切除肿瘤一般要求从瘤周蛛网膜的界面处进行锐性分离,保留枕骨髁显微镜下从侧方入路,在副神经根间隙切入点分离并分块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6例,脑膜瘤和脊索瘤各1例次全切除。8例均在随访中,7例病人已基本恢复正常,1例脊索瘤手术1年后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结论:改良的枕下侧入路有利于肿瘤的显露和切除,手术的关键是从蛛网膜的界面处分离,肿瘤侧用细小电流电凝出一间隙后,以副神经根间隙为切入点分离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取改良的枕颈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肿瘤的相关手术技巧。方法13例枕骨大孔区大型肿瘤直径均大于4cm,其中神经鞘瘤7例,脑膜瘤4例,脊索瘤2例。根据肿瘤同脑干及上颈髓的关系将肿瘤分为:腹正中型4例,腹侧方型6例,背侧型3例。采用改良的枕下侧入路,切除肿瘤一般要求从瘤周蛛网膜的界面处进行,保留枕骨髁,显微镜下从侧方入路,在副神经根间隙切入点分离并分块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脑膜瘤和脊索瘤各1例次全或大部分切除。随访1 ̄3年,12例病人基本恢复正常,1例脊索瘤术后1年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结论改良的枕下侧入路有利于肿瘤的显露和切除,手术的关键是从蛛网膜的界面处分离,以副神经根间隙为切入点分离肿瘤。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为一种重症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我科自1996年4月~1997年10月,应用艾司洛尔Es-mololhydrochloride(美国杜邦制药公司出产)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快速型心律失常1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治疗的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选择Teflon棉为减压垫,采用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对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三叉神经入脑干区有血管压迫者28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27例,显著减轻者2例,1周内明显减轻者1例。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疼痛消失29例(96.3%),服用卡马西平片控制满意者1例,无复发病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效的治疗方法,准确判定责任血管并采取适当材料及方法使三叉神经痛入脑干区减压是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廓清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外伤手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神经外科各种手术日趋精细化的条件下,我们注意到一些外伤手术的精细化处理是提高外伤手术疗效的减低致残率和重要步骤。我院自2002年始,在脑外伤手术在常规的清除血肿及坏死脑组织的同时,重视处理外伤及手术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廓清,经与对照组类似病例进行预后及一些并发症比较,发现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1岁.因间歇性头痛2年.加重伴双眼视力减退2月入院,闭经5年。查体: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双眼视力1.0,视野双颞饲缺损。其余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 ),病理反射(-)。头颅CT扫描示鞍区稍高密度占位病灶,鞍上池消失.强化后病灶略增强。头颅X光平片见蝶鞍前后径扩大,后床突部分骨质破坏吸收。双鞍底。拟诊垂体腺癌。在全麻下行右额开颅.术中放出外侧裂池内脑脊液使脑组织充分塌陷后,切断前额叶内侧汇入矢状窦2根桥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