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5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对收治的18例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结果:18例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占同期352例膀胱肿瘤的5.1%。其中良性非移行细胞肿瘤3例(16.7%),恶性非移行细胞肿瘤15例(83.3%),后者以鳞癌、腺癌及其与移行细胞癌混合癌为主,占73.3%,且临床分期T3期以上者亦占73.3%。以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膀胱全切  相似文献   
122.
少尿症系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肾移植术后近期失败的主要因素[1]。少尿可由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急性排异反应(AR)、环孢素A(CsA)中毒等原因引起,能否辨别少尿原因以及相应调整免疫抑制剂将直接影响病人预后。为治疗肾移植术后少尿这一并发症,作者动态监测CsA全血谷值浓度,并根据病人临床表现来调整其应用剂量,其疗效较为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85年1月至1998年1月共施行肾移植术68例,术后少尿者15例(22.1%),平均年龄38.6(8~60)岁。供受体血型相同者12例…  相似文献   
123.
目的:评价钛夹和Hem-o-lok夹在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中处理肾血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至2008年我院施行的1 245例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肾切除术879例,根治性肾切除术321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45例。用钛夹处理肾血管825例,用Hem-o-lok夹处理420例。结果:3例中转开放手术,但非肾血管处理不全引起。发生钛夹滑脱1例,未发生明显出血。钛夹组平均手术时间150m in,平均出血90m l,Hem-o-lok组平均手术时间125m in,平均出血60m l。无血管夹原因而需输血、中转开放或再次手术探查病例。术后平均住院5.2d。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术中使用钛夹和Hem-o-lok夹处理肾血管安全可靠,而且用钛夹还可节省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提高对肾窦肿瘤及异位肾上腺病变的认识。方法:2011年7月我院收治1例男性肾窦异位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后普切及免疫组化考虑异位肾上腺皮质腺瘤。随访1年,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肿瘤未见复发。结论:肾窦肿瘤及成人异位肾上腺临床少见。影像学检查对明确诊断有一定帮助,最终需病理资料确诊。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总结对46,XX,SRY阴性真两性畸形的诊治经验。方法:对该院1990年以来收治的8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均行开放手术治疗,术后随访l—13年,疗效满意。结论:SRY及其相关基因突变在46,XX,SRY阴性真两性畸形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病检证实同一个体存在睾丸卵巢是诊断真两性畸形的唯一标准。治疗可根据患者性腺功能情况和外生殖器矫形的可能性,结合社会性别、本人及家属意愿,确定性别及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致不稳定膀胱的尿动力学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BPH患者 5 9例 ,进行全面的尿动力学检查 ,包括膀胱等容收缩试验和排尿期尿道测压 (MUPP) ;其中 2 1例采用Western印迹法对其逼尿肌组织中NOS进行检测。结果  5 9例BPH患者发现不稳定膀胱 (USB) 3 7例 ,占 63 %。不稳定膀胱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 (I -PSS )、尿流加速度 ( a)、最大逼尿肌等容收缩压 (Piso)显著高于稳定膀胱组 ,而初次尿欲 (FD)、膀胱最大容量 (CC)显著低于稳定膀胱组。两组之间NOS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不稳定膀胱是BPH的病理基础 ,临床症状、逼尿肌代偿与其相关。NO介导神经在膀胱逼尿肌组织中有表达 ,但在不稳定膀胱的发病机制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7.
为探讨病毒感染时IFN—a与TNF—a水平及其致病作用,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器官移植病人血清中IFN—a与TNF—a水平。结果发现病毒HCMV和/或HHV—6感染组血清中IFN—a与TNF—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呈正相关;感染组在免疫排斥时血清中IFN—a与TNF—a含量明显高于非排斥时。表明免疫抑制的器官移植病人IFN—a在抗病毒感染中起作用,IFN—a与TNF—a参与病毒感染的炎症过程,并参与了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8.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症临床上容易误诊。该院自1993年11月至1996年5月收治这类患者15例,术前仅5例诊断为BPH,另10例术后才明确有BPH。本文提出诊断小体积BPH条件为:有明确的下尿路梗阻症状,但肛查及B超前列腺不大;经尿动力学及造形检查明确梗阻位于膀胱颈部;切除前列腺后梗阻症状改善;病检证实有BPH。认为小体积BPH的治疗以TURP为宜。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提高小儿上尿路多发性结石的诊断及早期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上尿路多发性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及早期治疗过程,总结出较好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方法。结果:32例患者经腹部平片(KUB)及B超检查确诊27例,5例另行CT检查而确诊,32例患者均急诊处理,其中5例行输尿管镜碎石、4例经小儿膀胱镜置人小儿双J管而解除梗阻,23例经小儿膀胱镜置小儿双J管失败后,经常规手术解除梗阻,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小儿上尿路多发性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须早期诊断及治疗,KUB及B超检色是较好的诊断方法,应以简单、有效、创伤小的方法解除梗阻,可光用内镜方法治疗,如失败,则应急行常规手术解除梗阻。结石可留作Ⅱ期处理。  相似文献   
130.
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是临床上的一种紧急情况,也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自从血液透析疗法运用于临床以来,为此类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但目前对其治疗尿毒症并发急性左心衰的价值仍有意见分歧。有人认为,此种情况应该视为血液透析的禁忌症。理由可以归纳为四点:1.这类病人病情危重,采用血液透析对病人生理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