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6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加强手术安全核查 确保患者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手术安全核查,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完善了手术安全核查流程,有效杜绝了手术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2.
背景:近年来随着对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人工椎间盘被认为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较理想的方法,但目前对人工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研究还非常有限。 目的:建立腰椎运动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观察人工椎间盘置换对腰椎小关节应力的影响。 方法:在已建立的正常腰椎运动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去除L4~5椎间盘、上下终板的有限元单元,加入SB-Chaite Ⅲ型人工椎间盘的有限元模型,保留L4~5椎间隙的纤维环及相关韧带,形成L4~5运动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垂直压缩、前屈、后伸、侧弯等不同载荷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记录小关节的应力,并与正常运动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相应部位的应力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椎间盘置换后:①垂直压缩时上下椎体、双侧小关节内应力与正常节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1)。②前屈、后伸时上下椎体前、后方及双侧小关节内应力与正常节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1)。③侧弯时上下椎体左右两侧及双侧小关节内应力与正常节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1)。提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后小关节应力可保持在正常运动节段的水平,人工腰椎间盘置换可以达到腰椎生物力学性能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
骨斑点症又称骨斑驳症,全身脆性骨硬化,是一种罕见的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骨病。骨斑点症好发于手、足短骨,管状骨的干骺端、骨端和骨盆、肩胛骨等扁骨、不规则骨,很少累及颅骨、肋骨、脊柱、胸骨、锁骨。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外伤后X线片检查发现双侧股骨近端及骨盆诸骨可见对称分布的多发小圆形,椭圆形骨硬化斑点阴影,边界清楚,骨硬化斑大小不一,直径2-10 mm,两侧股骨颈病灶呈长条状,并与股骨颈长轴一致。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4.
背景:神经肽的发现给骨关节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神经肽的表达与骨关节炎发病以及软骨退变程度的关系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血管活性肠肽在正常关节软骨和不同退变程度骨关节炎软骨中的表达,以及血管活性肠肽表达与骨关节炎发病及软骨退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选取2007-03/1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进行关节置换的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软骨标本26个,选取因外伤行截肢的膝关节软骨或股骨颈暴力骨折的股骨头正常关节软骨标本10个为对照,根据大体观察凿取正常和骨关节炎不同退变程度软骨块50个,再根据关节软骨改良Mankin病理评分法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和分布。 结果与结论:各关节软骨中均可见到血管活性肠肽阳性神经纤维,正常关节软骨中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明显高于骨关节炎关节软骨(P < 0.05)。且血管活性肠肽表达与软骨改良Mankin病理评分呈负相关(r=-0.896,P < 0.05)。说明血管活性肠肽低表达与关节软骨退变程度、骨关节炎病程进展有关,可能是关节软骨退变、骨关节炎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5.
背景:超声疗法被推荐为治疗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运动能力丧失的理疗方法之一。但其对于治疗骨关节疼痛的有效性在以往的各项研究中尚存在争议。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Medline、Ovi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所有检索截止至2014年3月31日。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超声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 结果与结论: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共8个。8篇文献中6篇文献同时用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评分评价超声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效果,1篇文献仅用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1篇文献仅用了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评分,将此文献中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评分数值转换成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数值进行数据分析。累计研究对象57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标准化均值差:-0.51;95%置信区间:-0.68,-0.33;P=0.0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见超声波疗法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方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6.
背景:在骨关节炎病程中,透明质酸水平的改变可以使一系列细胞因子和酶表达水平改变,但是滑膜组织中骨桥蛋白、CD44的高表达是否与透明质酸水平改变相关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通过透明质酸干预体外培养的人膝骨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观察透明质酸对骨关节炎滑膜成纤维样细胞骨桥蛋白和CD44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接受膝关节镜手术和膝关节置换的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滑膜标本10例,进行体外培养获取纯化的滑膜成纤维细胞,取第4~6代滑膜成纤维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透明质酸组用100 mg/L透明质酸干预24 h;透明质酸酶组用300 mg/L透明质酸酶干预24 h。 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透明质酸组滑膜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mRNA表达水平上升(P < 0.05),透明质酸酶组滑膜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mRNA表达水平下降(P < 0.05)。透明质酸组和透明质酸酶组之间膜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空白对照组、透明质酸组和透明质酸酶组滑膜成纤维细胞CD44 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透明质酸可以使骨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骨桥蛋白mRNA表达增高,对CD44 mRNA表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7.
背景:早期的固定铰链式关节由于存在较高的假体翻修率,已逐渐被旋转铰链式人工关节所替代.定制型人工膝关节还可以更好的匹配患者的解剖形态,实现机械和解剖的多样性个体化.目的:评估定制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部良恶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部骨肿瘤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19~51岁;其中良性骨肿瘤6例,恶性骨肿瘤13例,股骨下端肿瘤15例,胫骨上端肿瘤4例.采用Enneking功能评定标准评估术后功能,复查X射线片评估假体情况与肿瘤复发.结果与结论:手术时间2.5~5.3(3.64±0.89)h,术中出血量300~800(452.63±135.88)mL.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4(30.45±21.44)个月, 仅1例局部复发,无肺部转移.膝关节活动范围伸0°,屈曲95°~140°(124.47±12.89)°,Enneking功能评分为(20.95±3.69)分,优良率为89%.结果说明定制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膝部良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38.
背景:近年来随着对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人工椎间盘被认为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较理想的方法,但目前对人工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研究还非常有限.目的:建立腰椎运动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观察人工椎间盘置换对腰椎小关节应力的影响.方法:在已建立的正常腰椎运动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去除L4~5椎间盘、上下终板的有限元单元,加入SB-Chaite Ⅲ型人工椎间盘的有限元模型,保留L4~5椎间隙的纤维环及相关韧带,形成L4~5运动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垂直压缩、前屈、后伸、侧弯等不同载荷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记录小关节的应力,并与正常运动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相应部位的应力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椎间盘置换后:①垂直压缩时上下椎体、双侧小关节内应力与正常节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1).②前屈、后伸时上下椎体前、后方及双侧小关节内应力与正常节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1).③侧弯时上下椎体左右两侧及双侧小关节内应力与正常节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1).提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后小关节应力可保持在正常运动节段的水平,人工腰椎间盘置换可以达到腰椎生物力学性能重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骨关节炎病人关节软骨组织中软骨细胞线粒体DNA序列变化,探讨骨关节炎发病的潜在病理机制。方法:应用gap—PCR扩增方法检测10例骨关节炎病人和3例正常关节软骨中软骨细胞线粒体DNA的4977bp缺失突变。采用2轮PCR扩增,第1轮PCR反应以骨关节炎病人的关节软骨中软骨细胞线粒体DNA为模板;第2轮PCR扩增反应以第1轮PCR扩增反应的产物为模板,再次进行扩增。结果:第1轮PCR反应结果显示,mtDNA524bp扩增产物呈阴性,而533bp扩增产物均呈阳性;第2轮PCR扩增反应结果显示,10例骨关节炎病人病例标本中有2例出现524bp区带,而533bp扩增产物均呈阳性。两次扩增,正常关节软骨中软骨细胞和外周血对照524bp扩增产物全部为阴性。结论:骨关节炎病人关节软骨组织中软骨细胞线粒体DNA有8470~13447nt之间4977bp大片段缺失,提示骨关节炎的发病与关节软骨中软骨细胞线粒体DNA的突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0.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0具新鲜尸体腰椎标本,分别按椎间盘完整、椎间盘切除、椎间盘置换和椎间盘置换加后纵韧带局部切断4种状态进行前屈、后伸以及左、右侧屈4种生理运动的生物力学测试,按2,4,6,8,10Nm分级加载,记录各分级载荷下的线性位移与角位移.计算平均顺应系数。结果:椎间盘切除标本的各项指标与完整标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椎间盘置换标本前屈与后伸最大载荷时的线性位移与角位移、平均顺应系数与椎间盘切除标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后伸运动线性移位和角位移的平均顺应系数及最大载荷角位移与完整标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置换加后纵韧带局部切断标本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屈运动时的线性位移、角位移和平均顺应系数与椎间盘置换后纵韧带完整标本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置换术能保留腰椎的稳定性,必要时局部切断后纵韧带对人工椎间盘置换后腰椎的稳定性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