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01篇
  免费   11373篇
  国内免费   3307篇
耳鼻咽喉   486篇
儿科学   1430篇
妇产科学   593篇
基础医学   5142篇
口腔科学   1215篇
临床医学   13747篇
内科学   7086篇
皮肤病学   691篇
神经病学   2139篇
特种医学   34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9篇
外科学   6907篇
综合类   27508篇
预防医学   12759篇
眼科学   1076篇
药学   9844篇
  107篇
中国医学   10174篇
肿瘤学   5076篇
  2024年   468篇
  2023年   2393篇
  2022年   2629篇
  2021年   2467篇
  2020年   2875篇
  2019年   2989篇
  2018年   2825篇
  2017年   1181篇
  2016年   2270篇
  2015年   2550篇
  2014年   4652篇
  2013年   3617篇
  2012年   4427篇
  2011年   4586篇
  2010年   4254篇
  2009年   4355篇
  2008年   4164篇
  2007年   4743篇
  2006年   4309篇
  2005年   4489篇
  2004年   4074篇
  2003年   3637篇
  2002年   2893篇
  2001年   3108篇
  2000年   3311篇
  1999年   3376篇
  1998年   2896篇
  1997年   2868篇
  1996年   2714篇
  1995年   2246篇
  1994年   2075篇
  1993年   1557篇
  1992年   1420篇
  1991年   1352篇
  1990年   1196篇
  1989年   1012篇
  1988年   545篇
  1987年   456篇
  1986年   395篇
  1985年   372篇
  1984年   309篇
  1983年   296篇
  1982年   273篇
  1981年   218篇
  1980年   161篇
  1979年   116篇
  1978年   85篇
  1977年   31篇
  1965年   41篇
  1963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自噬是真核细胞通过溶酶体对其自身生物大分子和细胞器回收再利用的过程,其在维持细胞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肿瘤的发病过程中,自噬发挥“双面作用”,既可以抗癌也能促癌。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自噬作用密切相关,放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对肿瘤细胞造成的应激可通过自噬得以缓解,抵抗治疗,因而自噬抑制剂对于放化疗等具有协同促进作用。本文就自噬在前列腺癌中发病和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前列腺癌的诊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处理前后,食管癌细胞株EC109中差异表达的非编码RNA(ncRNA)和mRNA表达谱,初步预测与TSA作用相关的ncRNA和mRNA。方法:采用MTT、细胞周期等方法检测TSA的效应;运用应用芯片技术分别检测TSA处理前后EC109细胞中ncRNA和mRNA表达谱变化,并对差异ncRNA和mRNA表达谱进行整合分析。结果:TSA以剂量时间依赖方式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发生。芯片检测共发现461个ncRNA和758个mRNA显著性差异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差异涉及红比霉素、阿霉素代谢过程、氧化还原、核小体的装配、染色质结构组织和端粒的结构组织等。通过数据库分析预测及整合分析,得到了361个ncRNA-mRNA靶基因对。结论:差异表达的ncRNA和mRNA对TSA的生物学效应密切关联,为进一步研究基因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生物学意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N6-甲基腺嘌呤核苷(m6A)和腺嘌呤核苷(A)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肝癌细胞m6A甲基化水平。方法 HepG2和L02细胞mRNA经分离、消化为核苷,再经含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的甲醇沉淀处理。色谱柱为Agilent Proshell 120 EC-C18柱,流动相为0.1 g/dl甲酸水-甲醇(82:18),流速0.4 ml/min,柱温为30 ℃。质谱检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DMRM)模式,测定m6A和A的浓度,计算细胞m6A甲基化水平。 结果 建立的LC-MS/MS法检测m6A和A的浓度分别在0.15~50.00 ng/ml和1.50~50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00 %,准确度为93.67 %~101.10 %,回收率为91.46 %~97.60 %,基质效应为90.26 %~99.27 %,样品稳定性良好。HepG2和L02细胞m6A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73 ± 0.11)%和(1.26 ± 0.22)%。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稳定和灵敏,可用于检测肝癌细胞m6A甲基化水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dipsin水平及其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规律血液透析患者69例,检测患者的血清Adipsin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脑利钠肽(BNP)、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nT)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清Adipsin水平为(73.36±17.89)pg/mL,较对照组[(8.16±2.20)pg/mL]明显升高(P0.01);患者Adipsin水平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285,P=0.020);Adipsin水平与年龄、24h动脉压差、总胆固醇、BNP、NTproBNP、TnI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6、-0.303、-0.284、-0.318、-0.403、-0.271;P分别为0.008、0.012、0.026、0.008、0.001、0.025)。结论 Adispin水平升高可能是血液透析患者心肌损伤的一个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胶质瘤患者胶质瘤组织和瘤旁组织中miR-147表达水平的差异性,进一步分析miR-147与胶质瘤细胞生物学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65例胶质瘤患者瘤组织和瘤旁组织中miR-147的表达水平;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法转染胶质瘤细胞,分为miR-147 mimics组和NC组,检测两组转染效率;进一步通过CCK-8实验、流式细胞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比较两组细胞生物活性。结果:胶质瘤组织中miR-14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瘤旁组织;与NC组比较,miR-147 mimics组细胞不论是增殖能力还是侵袭能力都明显降低,但是,miR-147 mimics组的细胞凋亡率升高。结论:胶质瘤组织中存在miR-147低表达的现象。miR-147在胶质瘤细胞中表达升高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其侵袭能力,并促使更多的细胞发生晚期凋亡。miR-147可能在胶质瘤中扮演着抑癌基因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6.
张金连    苑东敏  崔静  赵园园  王云云  杨帆  孙健平     《现代预防医学》2020,(8):1514-1518
目的 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新诊2型糖尿病(T2DM)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T2DM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4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06年和2009年参与青岛糖尿病预防项目的研究对象男性3 012例、女性4 422例,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不同性别ALT与FPG、2 h PG的相关性,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T与新诊T2DM患病的关系。结果 男性中,ALT与空腹血浆血糖(FPG)、餐后2 h血浆血糖(2 h PG)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088、0.080(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了年龄、BMI、糖尿病家族史、城乡、教育、婚姻、收入、吸烟及饮酒状况等混杂因素后,ALT的第4分位(Q4)组新诊T2DM患病风险是第1分位(Q1)组的1.832倍(OR = 1.832,95% CI:1.324~2.534,P<0.01)。女性中,ALT与FPG、2h PG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065、0.108(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了年龄、BMI、糖尿病家族史、城乡、教育、婚姻、收入、吸烟及饮酒状况等混杂因素后,ALT的第4分位(Q4)组新诊T2DM患病风险是第1分位(Q1)组的1.445倍(OR = 1.445,95% CI:1.087~1.919,P<0.05)。结论 在男、女性人群中,ALT水平升高与T2DM患病相关,且这种相关性不受年龄、BMI、糖尿病家族史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肿瘤的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特指原发肿瘤灶为肿瘤细胞远处播散和定植准备的微环境,此微环境的六个特征包括炎症、免疫抑制、血管生成/血管通透性、亲器官性、重编程和淋巴管生成。PMN形成的关键成分包括肿瘤源性分泌因子、细胞外囊泡(含外泌体)、骨髓源性细胞、免疫抑制细胞和宿主基质细胞等,其中,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重要的信使,在肿瘤PMN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综述就外泌体在肿瘤PMN形成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8.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患者生存率是评价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描述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20万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情况,以真实世界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之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202 542例。通过患者复诊病史资料、电话随访及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生存随访信息,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11月30日。应用寿命表法估计各个病种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以性别、年龄组、首次治疗时间分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绘制各病种的总体生存曲线。结果:患者总体的1年、3年、5年OS分别为89.8%、77.4%和71.0%;男性患者5年OS为58.8%,女性患者为78.7%。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甲状腺癌患者的5年OS最高,为98.6%;胰腺癌患者最低,为11.4%。2013—2017年首次治疗的乳腺癌、肺癌和肾癌患者5年OS分别为90.0%、55.9%和80.7%,显著高于2008—2012年首次治疗患者,其他肿瘤未见显著上升。结论: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经规范诊治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预后,女性生存情况显著优于男性,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生存改善可能归功于新的临床治疗和早诊手段。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利用整合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EZH2(enhancer of zeste 2 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 subunit)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肿瘤基因组计划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下载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进一步利用Ualcan数据库和人类蛋白质图谱(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数据分析EZH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利用Ualcan数据库分析EZH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并筛选其共表达基因;对EZH2及其共表达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以明确EZH2的共表达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相关通路;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无远处转移生存期及后进展生存期与EZH2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EZH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而EZH2的甲基化程度在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中则差异不明显。同时,EZH2的表达水平与年龄、乳腺癌分期及乳腺癌分子分型等因素密切相关。EZH2及其共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了核碱基的调节、细胞周期调控、染色体分离、DNA复制、DNA修复等生物学过程,并参与了细胞周期、DNA 复制、M/G1期转化、M期、有丝分裂前中期、ATM通路等生物学通路。此外,EZH2基因表达水平高的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无远处转移生存期及后进展生存期均明显低于EZH2基因低表达的患者。结论:EZH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同时,EZH2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ZH2在乳腺癌诊断、靶向治疗及预后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比较缝线导管固定法和免缝线IV3000透明贴膜敷料交叉法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插管的患者按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缝线法透明贴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实验组使用免缝法IV3000透明贴膜敷料交叉法固定中心静脉导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导管的固定、患者的感受、固定部位皮肤感染、渗液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导管的脱出或移位,局部皮肤感染、局部渗液,患者舒适感方面P0.05,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缝线IV3000透明贴膜敷料交叉固定法更换敷料简便,减少局部感染,较大地节省了护理人力成本,具有优于缝线法对导管的固定作用,预防了导管感染、脱出等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同时也避免了缝线固定造成的皮肤损伤和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