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96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8篇
  2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不孕症中医舌诊及舌苔脱落细胞与性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不孕症患者为观察对象,20例健康同龄妇女为对照,采用舌象、性激素、舌苔脱落细胞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1.观察组异常舌象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月经周期第10d对照组和观察组舌印片MI均表现为轻度右移,组间无显著差异;月经周期第20d观察组舌苔脱落细胞变化不明显,而对照组舌印片MI趋向中带,MV减小,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3.月经周期第10d观察组E2、P、PRL、P/E2较高,与对照组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月经周期第20d观察组P、P/E2较对照组低,两组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PRL较对照组为高,差异显著(P<0.05);FSH、LH、T变化不明显(P>0.05).4.舌苔脱落细胞MI、MV与P、LH、LH/FSH非常显著相关(P<0.01),与E2显著相关(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舌象及舌苔脱落细胞检查反映机体性激素变化,可做为中医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椎旁神经阻滞对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建防  周赞宫  王明山  宋力 《广东医学》2006,27(8):1212-1213
目的.比较椎旁神经阻滞(PVB)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肺叶切除的患者,术后镇痛随机分为椎旁神经阻滞组(A组,n=25)、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n=25)。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记录手术后4,6,8,12,24和48h的伤口疼痛程度。术后24h随访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静止状态VAS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咳嗽时VAS评分在术后4,6.8和12hA组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术后24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恶心、呕吐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较静脉自控镇痛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满意,且恶心呕吐的程度较静脉自控镇痛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发病原因及.方法 收集我院2003年10月至2011年6月所收治的1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导致胆管损伤的患者.结果 本组13例患者,10例行胆道修补及T管引流术均好转痊愈出院,3例行胆管切开术和T管引渡术,术后出现了胆漏,经充分引流后均好转,无死亡.结论 要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在术中早期发现和预防损伤,胆管损伤要根据损伤发现的部位时间和类型来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临床检查过程中一次给药同时进行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的可行性。方法整理我院需要进行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检查患者36例,在患者检查的过程中同步进行两种检测,同时对患者进行两种方法的分别检测,观察患者在检查完成之后的临床差异性。结果患者使用分开检查及合并检查之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符合度较高,在临床结果的比较当中差异不大,从临床可行性方面来看,同步进行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检查的操作性较强。结论在临床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检查的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临床结果与分开检查的结果相同,在临床检查当中可以进行合并检查,提高患者的检查效率,减少患者的临床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性,27岁,HBsAg(+)20年,发现肝占位性病变半月于2017年7月入院。自述于20年前体检化验HBV-M提示"HBsAg(+)、HBeAg(+)、HBcAb(+)",肝功及乙肝病毒载量不详,未治。半月前在当地医院复诊,腹部B超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行腹部MRI检查示:(1)肝硬化,脾大;(2)肝脏占位性病变,肝癌待排;(3)肝右叶多发性血管瘤;(4)左侧重复肾并轻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血压增高的程度及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65例EH患者及 40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以测定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 EH组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Ⅱ、Ⅲ期EH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Ⅰ期EH患者 ;EH患者血压变异性随血压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年龄≤ 5 5岁者 ,其血压变异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 ,年龄 >5 5岁者 ,其血压变异性不再随继续增加。结论 EH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加 ,且靶器官损害越重 ,血压值越高 ,在一定范围内年龄越大则血压变异性越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临床上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检查的取舍原则。方法连续选择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无痛胃镜组)和常规胃镜检查(普通胃镜组)的患者各400例,检查结束后完成f可卷调查,统计分析2组检查完成情况、操作时间、检查费用以及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无痛胃镜组和普通胃镜组检查完成率分别为100.0%(400/400)和98.0%(392/400)(P=0.004),操作时间分别为(257.7-I-133.5)S和(214.2±121.3)S(P〈0.001),平均检查费用分别为人民币574.23形人和268.00形人(P〈0.001),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3~4)分和3(2~3)分(Z=一18.98,P〈0.001),操作者满意度评分均为4(4~4)分(Z=一2.645,P=0.008),胃镜检查摄片质量评分分别为(3.13±0.39)分和(3.18±0.50)分(P=0.153)。无痛胃镜组术中有20例(5.0%)发生SpO:下降,既往心血管疾病病史(OR=2.410,95%CI:0.924—6.287,P=0.004)和患者年龄(OR=1.039,95%CI:1.002一I.077,P=0.002)与发生Sp02下降存在关联。无痛胃镜组和普通胃镜组分别有381例(95.2%)和145例(36.4%)(P〈0.001)愿意再次接受相同检查方式检查,其中普通胃镜组男性(P=0.007)、年龄1〉60岁者(P=0.031)、体质量指数≤24kg/m2者(P=0.039)更愿意再次接受常规胃镜检查。结论在中国目前,由于完成率高、检查时间短、费用低,常规胃镜检查仍是上消化道疾病检查不可欠缺的重要方法。内镜医师在建议患者选择胃镜检查方式时,不仅要考虑减轻患者检查中的不适程度,更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严格把握适应证,在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的前提下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技术检测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方法 利用PCR扩增13例苯丙酮尿症(PKU)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第6、7、11及12外显子,然后对PCR产物进行HRM分析,通过DNA测序对HRM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在13例PKU患者的26个PAH等位基因中共检测出5种不同突变基因,总检出率为38.5%.常见的突变类型是R243Q和A434D.检测出两种多态性位点为Q232Q和V245V.HRM分析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HRM技术具有简单、快速、易操作、准确等优点,可用于PKU患者PAH基因突变筛查.  相似文献   
20.
孙冰  王清防  慕明章  黄晨 《山东医药》2012,52(36):24-26
目的 探讨单臂外固定器和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小儿胫骨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11年2月用单臂外固定器和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78例小儿胫骨骨折临床资料,对骨折愈合时间及钉道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5~18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6.2个月.单臂外固定器组:骨折延迟愈合病例:闭合复位4例,有限内固定0例,开放骨折3例;钉道感染病例:闭合复位9例,有限内固定3例,开放骨折5例.组合式外固定器组:骨折延迟愈合病例:闭合复位2例,有限内固定l例,开放骨折2例;钉道感染病例:闭合复位3例,有限内固定3例,开放骨折4例.结论 骨折断端的稳定对外固定器的保护理念应受到临床重视,能有效提高骨折愈合时间及防止钉道感染.外固定器主要是维持和稳定骨折,不能依靠外固定器来复位骨折,良好的骨折复位是外固定器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