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逆行外踝上筋膜皮瓣修复前足缺损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32,自引:15,他引:17  
目的 为改良逆行外踝上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30侧新鲜下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及其交通支的起始、长度、外径、走行、分支及毗邻关系等。结果 外踝上动脉降支在外踝下与外踝前动脉、跗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之间均有广泛的吻合支存在,且吻合血管恒定,外径在1mm左右,可以此设计逆行外踝上筋膜皮瓣的旋转轴点以扩大皮瓣的应用范围。结论 改良逆行外踝上筋膜皮瓣血运可靠,质地佳,血管蒂长,可逆行修复前足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2.
<正> 例1 成年,男性,新鲜尸体左上肢。臂部及手部发育正常。解剖中见:正中神经与桡神经皮支在腕关节(桡骨茎突),上方7cm处有一横行分支并连,外径0.1cm,向中枢端分离2.5cm再强行分离1cm。在横行的并连神经支上未见到再有分支。 例2 男性,39岁。因右腕部切割伤一个月、右手指及手掌部桡侧皮肤感觉障碍,而行右腕部正中神经探查术。术前检查:患者右腕部于桡骨茎突上方5cm处瘢痕,右大鱼际肌轻度萎缩,对掌不全,右  相似文献   
53.
[编者按]血管球瘤多发于手部指甲下,体积约为2~4 mm2,并以单个为主,本例肿瘤在发病部位、大小及多发上均属特殊情况,故作个案报告,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4.
尊敬的顾院士,尊敬的编辑部老师: 拜读顾老师对我们论文的读后感想,深深对顾老师的严谨求实精神所感动,现对文章做几点解释: ①实验的确是在无保护神经元措施下臂丛神经根切断后卣接吻合,此实验总体足在2006年完成的,此为实验原始设计的缺陷,当时的考虑为患者实际臂丛神经损伤时不应存在神经元保护因素,故未添加这一实验项目,现在看来是一缺陷.  相似文献   
55.
大鼠臂丛神经根性回植后脊髓病理改变和轴突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后神经根再植入脊髓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大鼠颈5-7,神经根性撕脱伤实验动物模型,伤后将C5-7,神经根即刻植入脊髓。分别于神经根植入后3周、3个月、6个月取材。应用组织病理活检、免疫组化技术及神经示踪技术,对神经中枢及吻合口下段神经干检查。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神经元内尼氏体数目和形态的改变;周围神经纤维再生数目、距离,轴索和髓鞘发育情况。结果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对动物生长和存活有较大的影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在3个月内持续减少,3个月后趋于稳定,6个月时脊髓前角大型运动细胞坏死比率在40%左右,残存的神经元多为受损的神经元,尼氏体减少或消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轴突可重新生长入周围神经干,再生神经纤维轴索较细,大部分髓鞘发育不完全,轴突再生距离较短,肌皮神经6个月内无神经纤维再生。结论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神经根回植入脊髓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坏死比率为40%左右,残存神经元多为受损神经元,再生神经纤维表现为动力不足和发育不全,对终末器官功能恢复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对上肢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进行临床分型,探讨一期完全切除环形绞扼轮术式的可行性,总结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合并短小指、并指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 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的部位进行分区,对绞窄的程度进行临床分度.一次完全切除环形绞扼轮,并同时依据临床分型对软组织进行松解、修复.结果 本组11例15侧上肢绞扼轮均予以一期完全切除,术后肢体均未出现血运障碍.随访7个月至3.5年,平均2.1年.功能评价:优9侧占60.0%,良5侧占33.3%,差1侧占6.7%.结论 一期完全切除绞扼轮,对肢体远端的血运不会产生影响,在切除绞扼轮的同时,应根据绞扼轮的临床分型对深部组织予以修复.  相似文献   
57.
屈指畸形一般为先天因素所致,后天屈指畸形一般多发生于外伤后。由冻伤所致的屈指畸形少见报道。2009年1~4月,笔者所在科室共收治冻伤后屈指畸形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8.
神经卡压足跟痛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足跟部的神经支配 ,总结神经卡压跟痛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31例病人局部封闭治疗 ,两例无效者手术松解。结果  31例病人局部封闭治疗 ,治愈率 74.2 % ,有效率 93.5% ,2例无效者经手术松解治愈。结论 神经卡压是跟痛症发生的常见病因 ,要重视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Neuro-DiI在周围神经干内的运输机制及其示踪神经损伤与再生情况.方法 Wistar大鼠30只,分为2组,一组为神经内运输机制的研究,实验组神经离断后远侧断端内注入示踪剂(无轴浆流的运输).对照组为连续性完整神经.进行Neuro-DiI主动运输及被动扩散研究.另一组为神经损伤与再生的示踪研究,实验组为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周围神经干内注射Neuro-DiI,在注射2 d(损伤神经)、3个月(再生神经)后,每组各取10只,观测神经的形态改变、示踪剂运输的速度.结果 ①周围神经干内注射Neuro-DiI,早期在神经干内分布不均匀,但能沿神经轴突主动运输,反映神经轴浆流的活动.在损伤神经不能主动地运输,可以短距离被动扩散.3个月后Neuro-DiI仍在体内存在,在神经干内均匀分布,能较好地反映神经纤维的形态改变.②注射Neuro-DiI后,正常神经轴突内主动运输的速度为(5.8±0.3)mm/d,离断神经被动扩散的速度为(1.2±0.4)mm/d,且被动运输以神经外膜的运输为主.结论 周围神经干内注射Neuro-DiI作示踪,可快速、准确、持久地标记周围神经,且具有轴突特异性,能在形态上准确反映神经损伤及再生情况,Neuro-DiI在周围神经内运输机制主要沿着轴浆流主动运输,也有部分沿着神经外膜进行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60.
1患者查体及诊断患者,女,47岁。因右胫前皮肤逐渐变黑、结痂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胫前中下1/3部位皮肤变黑、结痂,开始硬币大小,以后逐渐增大。否认糖尿病史,但家族中多人有梅毒病史。查体:血压140/86 mmHg,心率100次/分,体温38.2℃;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