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目的总结先天性伸肌腱中央束发育不全的诊断要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8例(11指)先天性伸肌腱中央束发育不全患儿。男7例,女1例;年龄10个月~4岁,平均24.5个月。单侧中指2例、环指5例,双侧中、环指1例。手指发育均正常,患指主动屈曲正常,主动伸直至0°位欠缺20~50°,平均37.5°。2例(2指)行伸肌腱部分切除紧缩术,6例(9指)行倒Y-V肌腱成形术。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皮肤坏死及肌腱外露等并发症发生。6例(9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8年,平均4.3年。屈指畸形均纠正,手指主动伸直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主动屈曲功能正常。末次随访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5例(8指)、良1例(1指)。结论先天性伸肌腱中央束发育不全通过查体结合彩超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玉米剥皮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劳动效率提高的同时,其造成的手部损伤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我科共收治手部玉米剥皮机伤患者19例,其中11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坏死和感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老年肘管综合征患者常常伴发一些造成周围神经损害或肘关节滑膜损伤而继发畸形的内科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类风湿滑膜炎等,而肘管综合征伴发这些疾病的老年患者的诊治及预后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治疗体会,规范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30例先天性并指畸形患者,采用游离植皮及皮瓣等6种手术方法进行分指。以掌背侧顺行推进皮瓣、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五角推进皮瓣、局部“V—Y—W”推进皮瓣及菱形皮瓣重建指蹼:以“Z”形和全厚皮片修复指体。结果本组24例总体治疗效果满意,其余6例行二次手术,其中植皮坏死3例,手指瘢痕屈曲挛缩2例,指蹼创面感染、继发瘢痕增生形成不全并指1例。结论并指的手术时机应选择在出生后6个月~2年,并指的手术设计应注重指蹼的重建,重建的方法应首选掌背侧顺行或逆行皮瓣转移术:指体修复应选择全厚皮片,以预防手指的屈曲挛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快速成型技术制造出个体化钛合金人工掌指关节假体的方法,为掌指关节的假体置换提供一种新的假体.方法 应用3DMSR软件对掌指关节二维CT轮廓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在图像处理软件Surface9.0上进行个体化人工假体及其髓内假体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输出的数据模型在FS-320QZ激光快速成型机上制造出快速成型树脂模型,经硅胶翻模、制作蜡模、成壳、浇铸,抛光后获得钛合金个体化人工掌指关节假体.结果 经过对螺旋CT扫描的掌指关节的二维图像进行三位重建和CAD得到的个体化掌指关节假体模型,假体模型关节面表面光滑,设计的假体柄体现了原始髓腔的基本形态及大小,转换成快速成型机通用的STL格式数据,输入快速成型机便获得树脂模型,经过一系列铸造过程完成个体化钛合金假体的制造.结论 利用CT数据获得掌指关节三维轮廓信息,利用快速成型技术、熔模制造,可获得满意的个体化钛合金人工掌指关节假体.  相似文献   
6.
上肢神经卡压64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报道上肢神经卡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46例上肢神经卡压患者行神经松解术或神经受损段切除重新吻合术,术后部分病例给予康复治疗.分析其临床特点、术中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结果 术后405例经过6个月~3年随访.神经支配区麻木感消失、运动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252例,占全部随访病例的62.2%;神经支配区麻木感和运动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124例,占全部随访病例的30.6%;神经支配区麻木感和运动功能无改善或较术前加重29例,占全部随访病例的7.2%.经过规范性康复治疗134例中有121例获得随访,神经功能获得改善率为93%.结论 上肢神经卡压后,患肢感觉、运动功能丧失程度为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与神经恢复效果密切相关,应加强和重视术前对受损神经感觉、运动功能丧失程度的评估;术后系统的康复治疗对患肢畸形的发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并且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前足处于身体低垂的外周部位,血液循环相对缓慢,组织愈合和修复能力较差.足外伤中,跖(趾)骨骨折如同时合并软组织严重损伤,术后前足发生坏死率较高.自1997年5月~2005年9月,笔者共收治了此类急诊患者412例,术后出现前足坏死12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复拇指畸形391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复拇指畸形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总结20年来经手术治疗的复拇指畸形391例病例,就其手术时机、治疗方法和术后继发畸形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3例(137侧),随访时间为2-15年,参照Kawabata评分方法,优52例(58侧),良36例(40侧),差35例(39侧)。其中从生后6个月-1岁手术者随访到45例(51侧),优22例(24侧),良15例(17侧),差8例(10侧)。术后继发畸形进行二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有47例(55侧)。结论复拇指畸形的手术年龄应选择在生后6个月-3岁为宜,术前详细评估、术中正确处理和术后长期随访是复拇指畸形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骨间背神经肌支损伤手术治疗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间背神经肌支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近8年来收治的15例骨间背神经肌支损伤病人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1例行神经松解术,6例行静脉桥接术,2例行神经移植加小血管包裹术,其余6例行伸指和(或)伸拇功能重建术。结果 术后随访13例,随访半年~3年。13例主动伸指和(或)伸拇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前功能障碍指伸指肌力均在Ⅲ级以上。结论 骨间背神经肌支损伤应依据损伤程度、损伤类型、损伤时间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鼠臂丛神经根吻合后脊髓病理改变和轴突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臂丛神经根椎孔外断裂后神经根直接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取4~6月龄SD大鼠48只,雌雄不限,体重250~300 g.手术分离左侧C5~7神经根至臂丛神经干部,于椎孔外根干交界部位切断C5~7神经根,切断后即刻吻合(实验侧);右侧不作处理(对照侧).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术后3周,3、6个月取材,行大体、组织学观察及BDA神经示踪技术,观察肱二头肌湿重变化,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和神经元内尼氏体数目及形态的改变,周围神经纤维再生数目、距离,轴索和髓鞘发育情况.结果 大鼠术后存活良好.实验侧术后呈跛行步态,出现展爪反射;3个月后展爪反射消失;对照侧正常.大体观察,实验侧术后6个月内神经粘连加重,吻合口两侧神经干干瘪,无光泽;对照侧正常.术后3周和3个月实验侧及对照侧肱二头肌湿重分别为(0.28±012)、(1.37±0.33)g和(0.58±0.10)、(1.36±0.3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分别为(1.39±0.31)、(1.37±0.38)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脊髓和上干改良Marsland与LFB双重染色后观察脊髓内神经元数目减少,胞体由肿大到皱缩,细胞核和尼氏体减少;上干内染色完整的神经纤维逐渐增多,神经轴索较细,髓鞘淡染.术后3周、3个月、6个月实验侧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数目分别为对照侧的84.5%±3.2%、74.4%±4.5%、73.7%±3.8%.实验侧肱二头肌HE染色观察术后3个月内变性明显,之后逐渐恢复;对照侧无明显变性.术后6个月神经纤维BDA染色观察:神经越靠近近端,髓鞘着色越明显,轴突越粗大:越靠近远端时情况相反,并可见到轴突中断.肌皮神经入肌点处偶见阳性标记的神经髓鞘和轴突.结论 臂丛神经根椎孔外断裂即刻吻合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坏死比率为20%~30%,残存神经元多为受损神经元,再生神经纤维表现为动力不足和发育不全,对终末器官功能恢复无意义.肱二头肌恢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