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我们应用内镜技术联合负压吸脂术治疗体表较大脂肪瘤9例,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9例,女7例,男2例,年龄18~30岁,平均25岁.诊断均为脂肪瘤.脂肪瘤发生部位:肩背部6例,腰背部3例.脂肪瘤面积4.1 cm ×5.0 cm~13.5 cm×10.5 cm.  相似文献   
2.
背景:聚乳酸类高分子聚合物与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是目前骨修复材料的研究热点.聚L-乳酸/聚L-乳酸接枝的纳米羟基磷灰石(PLLA/PLLA-gHAP)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骨修复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其与骨修复的功能细胞成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尚无相关报道.目的:观察新型骨修复材料PLLA/PLLA-gHAP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6-03/2007-03在东北师范大学细胞与遗传研究所完成.材料:①将骨修复材料PLLA/PLLA-gHAP及PLLA制备成2 cm×2 cm×0.5 mm的板,浸泡、冲洗、消毒灭菌后备用.②将PLLA/PLLA-gHAP、PLLA两种板剪成0.5 cm×0.5 cm×0.5 mm的小块,加入DMEM培养液,配成10,100 g/L两种质量浓度的浸提液,于37℃孵箱中浸提72 h,4℃保存备用.方法:取孕19~20 d的Wistar大鼠胎鼠的颅骨进行成骨细胞体外培养.①光镜下观察成骨细胞形态,应用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结节染色对其进行鉴定.②将成骨细胞分别接种在PLLA/PLLA-gHAP和PLLA材料板上,24 h后应用细胞技术器检测细胞黏附数量,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③MTT法测定成骨细胞在不同质量浓度(10,100 g/L)PLLA,PLLA-gHAP材料浸提液中的增殖情况,并与PLLA材料进行对比.主要观察指标:①成骨细胞在PLLA/PLLA-gHAP和PLLA材料上的黏附数量和形态.②成骨细胞在PLLA/PLLA-gHAP和PLLA材料浸提液中的增殖情况.结果:①在PLLA/PLLA-gHAP表面黏附的细胞数略多于PLLA材料,且黏附于PLLA/PLLA-gHAP材料表面的成骨细胞直径较大,伸出的伪足与材料间形成一种牢固的锚状结构.而在PLLA表面的细胞细胞直径较小,多为球形,很少伸出伪足.②10 g/L PLLA/PLLA-gHAP浸提液组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10 g/LPLLA浸提液组和空白对照组;两种材料100 g/L质量浓度组的细胞活性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但PLLA/PLLA-gHAP组的细胞活性仍高于PLLA组.结论:①成骨细胞在PLLA/PLLA-gHAP材料表面较PLLA材料表面显示更好的黏附能力.②成骨细胞在PLA/PLLA-gHAP材料浸提液中较在PLLA材料浸提掖中显示更好的增殖能力.③新型PLLA/PLLA-gHAP材料具有较好的成骨细胞相容性,可能作为骨修复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综合性评价。方法:依据IS0 10993系列标准和GB/T 16886系列标准,对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进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溶血实验、肌肉内种植实验和皮内反应实验。小鼠尾静脉注射新材料浸提液,观察注射后各时相点动物的一般状态、毒性表现等指标以评价急性全身毒性反应。在100g•L-1新材料浸提液加入新鲜抗凝兔血,用分光光度计测取吸光度并计算溶血率。白兔背部皮下注射新材料浸提液,观测各注射点的红斑和水肿情况。将PLLA/PLLA-gHA板植入白兔竖脊肌内,于各时相点抽取兔静脉血检测血液学指标,在术后第14、 30、 60、 90、 180和360天取材,行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组白兔一般状态良好,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期血液学指标AST、Sc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材料浸提液的溶血率为1.22%,低于标准规定的5%;皮下反应实验,各时相点组织水肿极轻微,无红斑形成;肌内植入PLLA/PLLA-gHA板实验,其早期炎性细胞侵润变化规律与对照组类似,符合一般的炎症变化转归规律,材料周围的包膜随植入时间的延长逐渐变薄,术后第360天时纤维化囊壁向材料内长入,囊壁形成程度为Ⅰ级以下。结论: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颞浅动脉顶支岛状皮瓣修复眉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眉部的色素痣、皮肤肿瘤及外伤后瘢痕较为常见.病灶切除后不仅要求完成创面的修复,而且基于美容要求需行眉毛再造,因而修复比较困难,以颞浅动脉顶支及筋膜为蒂的头顶部岛状皮瓣可以较好的解决.此类问题,自2001~2003年,我们应用头顶部岛状皮瓣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眉缺损12例,随访半年至1年,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唇裂术后继发畸形鼻槛的重建方法。方法:该文对20例唇裂术后无鼻槛或鼻槛不显的患者,利用白唇瘢痕修复时局部真皮瓣填充修复重建鼻槛。结果:20例患者经随访3~6个月效果满意,重建鼻槛形态逼真。结论:利用局部真皮瓣重建鼻槛,可使鼻槛显现、饱满,外形自然、生动、逼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颌面部骨折时,由于其解剖特殊,结构不规则,骨质密度不均,各种腔道交杂,并与视、听、嗅及颅脑等重要脏器相邻,还与呼吸道、食道开口为伍,所以其救治有特殊的专业要求[1].既往对于全身状态良好的老年患者,如伴有颌面部开放性损伤,一般将颌面部软组织修复及颌面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同时进行.我们根据老年人身体机能及创伤后应激状态的改变特点,主张对于颌面骨折老年患者于一期单纯行颌面部软组织处理,术后1~2w行颌面部骨折复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耳后舌状皮瓣联合软骨管对耳轮成形、耳甲腔软骨移植增大耳廓法治疗Ⅰ、Ⅱ型杯状耳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3月,应用耳后舌状皮瓣联合软骨管对耳轮成形、耳甲腔软骨移植增大耳廓法治疗9例(10侧)Ⅰ、Ⅱ型杯状耳畸形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6~20岁,平均10.1岁。双侧耳畸形1例、单侧8例。根据Tanzer(1975)分型标准:Ⅰ型1侧,Ⅱa型4侧,Ⅱb型5侧。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肿、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耳廓无下垂,耳轮舒展,对耳轮走形自然,耳甲腔扩大,耳廓接近正常大小,双侧耳大致对称,形态良好,效果满意。结论翻转耳后舌状皮瓣联合软骨管对耳轮成形、耳甲腔软骨移植法能有效矫正杯状耳解剖缺陷,是治疗Ⅰ、Ⅱ型杯状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逆行外踝上筋膜皮瓣修复前足缺损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32,自引:15,他引:17  
目的 为改良逆行外踝上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30侧新鲜下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及其交通支的起始、长度、外径、走行、分支及毗邻关系等。结果 外踝上动脉降支在外踝下与外踝前动脉、跗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之间均有广泛的吻合支存在,且吻合血管恒定,外径在1mm左右,可以此设计逆行外踝上筋膜皮瓣的旋转轴点以扩大皮瓣的应用范围。结论 改良逆行外踝上筋膜皮瓣血运可靠,质地佳,血管蒂长,可逆行修复前足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上睑下垂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因上睑严重松垂遮盖视野,不但影响外观,还影响视力,造成生活和社交活动的不便,严重者导致抑郁、自卑心理〔1〕。老年性上睑下垂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治疗方法有单纯皮肤缩短术〔2〕、腱膜修补术、腱膜折叠术或缩短术、Muller肌缩短术等。本文采用一套适用于老年人的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治疗该病,观察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复合材料在整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生物高分子材料已经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热门课题。由乳酸自行缩聚形成的高分子材料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不仅拥有优良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吸收性和可降解性,是少数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生物降解性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