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逆行肱桡肌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逆行肱桡肌肌皮瓣修复前臂远端及腕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对2 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观测到肱桡肌有三组供血系统,由近及远分别为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发出的肌支,各营养血管又在肌内形成丰富的吻合。设计以桡动脉发出肱桡肌肌支为蒂的逆行肱桡肌肌皮瓣;临床应用8例修复前臂远端或腕部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为15cm×8cm~8cm×6cm。结果8例肌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形、质地满意。供区肘关节功能正常。结论以桡动脉肌支为蒂设计的逆行肱桡肌皮瓣,对修复前臂远端或腕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3.
隐动脉膝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隐动脉膝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2 0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用红色乳胶液加压灌注 ,在 5倍手术放大镜下观测隐动脉及其皮支的起始、走行、外径、供血范围及其与缝匠肌的关系 ,设计隐动脉膝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结果 :隐动脉于收肌结节上方 (2 .6 9± 1.0 9)cm处发出恒定的膝上皮支 ,外径 (1.10±0 .18)mm ,有两条伴行静脉 ,外径 (1.12± 0 .10 )mm。该支于收肌结节上方 (1.4 8± 0 .5 3)cm处穿深筋膜后分为上行支及下行支。下行支长度为 (2 .91± 1.0 1)cm ;上行支直接行经 (4 .39± 1.0 9)cm ,末端与隐动脉近侧穿支、肌皮支形成网状联系。结论 :隐动脉膝上皮支起始位置恒定 ,口径较粗 ,以收肌结节上 1.5cm处为皮瓣旋转点 ,以股内侧中下段为供区 ,可设计隐动脉膝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用于修复膝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4.
甲床基础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趾)甲和甲床作为皮肤的附属组织,具有与皮肤不同的组织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特殊功能.本文参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将甲床基础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5.
目的 重视闭合性掌骨多发骨折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7年~2000年收治的382例闭合性掌骨多发骨折中,合并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急性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的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例合并急性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均为第2、3、4、5掌骨干多发骨折,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行手部骨筋膜室切开减压;4例并发急性腕管综合征,均为掌骨基底骨折,予以骨折复位,未行腕横韧带切开;1例掌骨基底多发骨折合并腕部正中神经闭合性挫伤,骨折予以复位,神经未行特殊治疗。结果 本组12例经3个月随访,骨折于术后4~6周愈合,患手无爪形手畸形及痛、温觉功能障碍,与健手对比,其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屈伸运动正常,无对掌功能障碍。结论 闭合性掌骨多发骨折,在治疗骨折的同时,应警惕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急性腕管综合征及正中神经直接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免贻误诊断。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人类重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165)促进随意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subdermalvascularnetworkflap ,SVNF)成活的作用。方法 分别在 8只纯白色家猪两侧背部各形成 6个SVNF ,长 16cm ,宽 4cm。将 4 8个皮瓣随机分为 :高剂量用药组、低剂量用药组、肝素组、盐水组。于术后 6d和 12d分别测量各组皮瓣成活率及皮瓣新生血管密度。结果 术后 6d ,高剂量用药组与其他 3组相比 ,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 12d ,高剂量用药组与盐水组相比 ,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低剂量用药组与肝素组和盐水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皮瓣下局部注射人类重组VEGF165后 ,通过促进SVNF远端基底部和边缘部血运 ,可以提高SVNF成活率 ,缩短皮瓣的断蒂时间 ,并可扩大皮瓣的长宽比例 ;高剂量的VEGF促进SVNF远端成活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7.
目的将体外培养的人甲床上皮细胞接种到脱细胞真皮基质上,构建一种甲床替代物。方法切取胎儿甲床并剪碎,再经胰蛋白酶消化,获得甲床上皮细胞悬液,移入培养瓶中培养。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第三代甲床上皮细胞接种到培养皿中的真皮基质上,加入角化细胞培养液培养3周后,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甲床上皮细胞在真皮基质上生长良好,上皮分层,基底膜完整,可区分基底层、棘层和角化层。抗K17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甲床上皮细胞。结论可以应用组织工程方法,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甲床。  相似文献   
98.
孙希光  路来金  崔建礼 《吉林医学》2013,34(24):4968-4969
目的:总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时,原位中厚皮片植皮荷包加压、原位中厚皮片植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疗效。方法:20例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均无肌腱骨骼等外露,根据伤情均将撕脱的血运较差的皮肤修剪成中厚皮片,其中10例应用荷包加压,术后每天应用乙醇浇灌换药;另外10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持续吸引7~10 d。结果:20例患者创面均一期闭合,原位中厚皮片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创面均无明显瘢痕挛缩。结论:无肌腱骨骼等重要组织的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原位中厚皮片回植是简单有效地方法,而荷包加压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植皮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9.
背景: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机械强度,无毒副作用,可控的降解速率等特点。目的:观察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手术显露36只Wistar大鼠坐骨神经,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游离坐骨神经后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切断坐骨神经后行神经断端直接吻合,实验组于神经吻合断端包裹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结果与结论:①神经电生理学检测:术后4,6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比较,对照组〈实验组〈假手术组(P均〈0.05)。②组织学检测:对照组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实验组吻合口光滑平整,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明显降解吸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对照组有髓神经数量较假手术组、实验组明显减少,且轴突再生率和再生轴突成熟度较低。③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检测:对照组被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阳性有髓神经纤维数量较假手术组、实验组明显减少。表明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能减轻神经术后粘连,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00.
背景: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机械强度,无毒副作用,可控的降解速率等特点。 目的:观察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 方法:手术显露36只Wistar大鼠坐骨神经,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游离坐骨神经后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切断坐骨神经后行神经断端直接吻合,实验组于神经吻合断端包裹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 结果与结论:①神经电生理学检测:术后4,6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比较,对照组<实验组<假手术组(P均<0.05)。②组织学检测:对照组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实验组吻合口光滑平整,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明显降解吸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对照组有髓神经数量较假手术组、实验组明显减少,且轴突再生率和再生轴突成熟度较低。③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检测:对照组被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阳性有髓神经纤维数量较假手术组、实验组明显减少。表明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膜能减轻神经术后粘连,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