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8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281篇
内科学   213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35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387篇
综合类   573篇
预防医学   147篇
药学   241篇
中国医学   192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膝关节镜手术腰麻患者54例,随机分成两组,脊麻用药D组为0.75%布比卡因2mL、50%葡萄糖注射液0.2mL、4μg右美托咪定,用脑脊液稀释至3mL,B组为0.75%布比卡因2mL、50%葡萄糖注射液0.2mL,用脑脊液稀释至3mL,控制脊麻平面至T6以下,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副作用。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似,D组感觉平面固定时间短于B组(P<0.01)、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延长(P<0.05),有效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P<0.01),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长(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安全,可缩短布比卡因脊麻起效时间,延长布比卡因脊麻作用时间,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由同一术者完成的120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3组(A、B、C组各40例),比较各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中转开腹例数)及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例数).结果 与A组相比,B、C组手术时间短[A、B、C组分别为(287.8±34.9)、(200.6±21.2)、(201.8±27.7)min,F=125 012,P=0.000],术中出血量少[A、B、C组分别为(143.8±67.2)、(68.8±27.8)、(67.5±27.2)ml,F=38.018,P=0.000],淋巴结清扫数量多[A、B、C组分别为(18.3±3.4)、(25.8±4.6)、(26.3±4.9)个,F=43.047,P=0.000].B、C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进行40例手术后,可完成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手术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2例患者先行64排螺旋CT检查,然后通过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包括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等,判断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在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或狭窄程度、长度及斑块性质;并与彩色超声多普勒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照。结果:本组12例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全部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6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的狭窄部位、长度、程度,做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敏感性100%,特异性100%,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评价无名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方法,尤其对判断斑块性质有重要帮助,有助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  相似文献   
84.
85.
赵刚  万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8):2796-279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发现已彻底地颠覆了人类关于许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基本理论,使某些胃肠道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和治疗学上出现了一场革命,且Hp与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密切相关,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 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6.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鞍区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10%左右。近年随着医学检查技术发展,垂体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有报道约15%~20%,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提高以及神经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保留幽门胃切除术(LAPPG)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LADG)(BillrothⅠ式吻合)对胃体中部早期胃癌病人术后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9例早期胃体中部癌(cT1N0M0)病人进行1∶1前瞻性随机化入组,其中LAPPG组(行LAPPG)34例,LADG组(行LADG,BillrothⅠ式吻合)35例,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BMI、术前合并症及术后病理诊断的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Ⅱ级以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BRG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镜下诊断BRG比例LAPPG组显著低于LAD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例(8.8%)vs.16例(45.7%),χ^2=11.763,P=0.001];LAPPG组中Kellosalofen分级Ⅱ度以上BRG的比例显著低于LAD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例(5.7%)vs.9例(25.7%),χ^2=5.062,P=0.024];组织学活检发现LADG组胃小凹增生1例、腺体萎缩伴肠化3例,LAPPG组未观察到上述病理组织学异常,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PPG治疗早期胃体中部癌安全可行,该术式较LADG可改善术后BRG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其对病人术后长期疗效及残胃癌发生率的影响仍有待大样本RCT研究的长期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自膨式金属支架在晚期结直肠癌所致完全性肠梗阻中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我院2016~2018年间收治晚期结直肠癌所致完全性肠梗阻病人55例,支架组37例,采用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手术组18例,采用肠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住院时间、早期和晚期不良事件和总生存率。结果支架组获得技术成功35例,技术成功率为94.6%(35/37),手术组技术成功18例,技术成功率为100%(18/18)。89.2%的结肠支架置入术病人和100%的手术病人获得了临床缓解(P0.05)。支架组和手术组早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8%和27.8%,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0和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8.6分钟,手术组为123.9分钟,支架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手术组为1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晚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5%和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0周时,支架组病人生存率为29.7%,手术组为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膨式肠道支架在晚期结直肠癌所致完全性肠梗阻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病人远期生存与肠造口相当。  相似文献   
89.
目的:对比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安氏Ⅱ2类错(牙合)颌面部形态特点,通过对比研究二者颌面部形态差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安氏Ⅱ1类与安氏Ⅱ2类错(牙合)患者共60例,性别比1∶1,年龄>18岁.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选取的22项软组织指标进行测量.结果:鼻唇角、上唇倾角、上唇突角、下唇突角、上唇厚、下唇突点-E线距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下唇倾角(P<0.01).结论:成人安氏Ⅱ1类比Ⅱ2类的上下唇均前突,且其上唇厚度小于安氏Ⅱ2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90.
目的 了解TB/HIV双重感染病人的发病特点,探讨治疗管理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新蔡县114例TB/HIV双重感染病人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14例TB/HIV双重感染病人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分别占发病人数的80.70%和69.30%),其中17例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13例,治愈率76.47%,82例涂阴及其他结核病人完成疗程,涂阴结核病人规则治疗率81.94%,总的抗结核治疗成功率83.33%。结论 建立结防艾防合作机制,全面实施DOTS策略,有利于提高TB/HIV双重感染病人的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