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前列腺癌的自然病史独特多变、难以预料,肿瘤可迅速进展、导致患者死亡,也可长期潜伏,终身不发病。早期癌症可通过外科手术以及雄性激素抑制剂应用得到有效的治疗,5年内的存活率接近100%。但随着癌症级别的发展,肿瘤向淋巴转移和骨等远处器官转移,现在的医疗手段难以治愈,5年内的存活率只有31%。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2.
<正>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SL)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但留置双J管引起相关的排尿及疼痛症状影响术后恢复~([1])。帕瑞昔布钠是一种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我们采用帕瑞昔布钠治疗,以改善留置双J管术后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预后的关系。方法:筛选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因NMIBC施行手术的患者共225例,按一定标准分成糖尿病组(58例)和非糖尿病组(167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制作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与NMIBC的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结果:225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占25.8%。平均随访56.8(4~83)个月,其中复发91例(40.4%),进展19例(8.4%)。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显示糖尿病和更高的NMIBC复发风险相关,P=0.005,Hazard ratio(HR)=1.87,95%置信区间(CI,confidence interval)为1.21~2.88。结论:糖尿病是NMIBC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研究在中国患者中术前影像学诊断肾癌行肾脏部分切除手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手术的肾脏良性占位病变发生率,并分析其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3年1月~2010年9月共1 531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肾癌并行肾脏部分切除手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在1 531例患者中,共有81例(5.3%)为良性,其中包括错构瘤52例(3.4%),嗜酸细胞腺瘤12例(0.8%),复杂性囊肿6例(0.3%),其他类型11例(0.7%)。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肿瘤最大径较小、年龄较小、囊性占位病变为临床表现者,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的可能性大。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13;95%CI,1.95~5.04;P<0.001)、肿瘤最大径较小(OR,0.75;95%CI,0.66~0.85;P<0.001)、年龄较小(OR,0.94;95%CI,0.92~0.96;P<0.001)是良性占位病变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囊性占位病变不是显著性预测因素。结论:在中国患者中,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肾癌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病变的发生率为5.3%,较国外同类研究明显偏低。良性占位病变中最常见的类型为错构瘤,而欧美同类研究中为嗜酸细胞腺瘤。女性、年龄较小、肿瘤最大径较小是良性占位病变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5.
上海市1582例中老年男子勃起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0,自引:6,他引:54  
为调查我国中老年男性人群勃起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及其高危因素.本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城市一般人群中抽取上海市区40岁以上的男性居民1582例,完成勃起功能障碍自答问卷.结果1582例中ED患病率为73.1%,且随其年龄增长而上升,60岁以上者上升幅度尤为明显.影响ED患病率的有关因素是年龄、心理性、器质性疾病等.其中,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泌尿生殖器官疾病患者中,ED发病率较高.经济收入状况与ED患病率有显著相关性,而教育文化程度与ED患病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附睾结核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方法对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单侧附睾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均行病侧附睾切除,1例加作睾丸切除?12例术前误诊慢性附睾炎,其中3例术后切口窦道形成,抗痨半年后愈?随访9月~7年无结核残留与复发?结论附睾结核易误诊附睾炎;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有助于本病诊断;治疗首选药物抗痨,3个月正规抗痨无效者宜手术治疗,输精管残端须向皮肤敞开,切口尽量不放引流,术后继续正规抗痨。  相似文献   
117.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精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和精浆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 PSA)的方法。方法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技术稀释检测法 ,检测 30例健康男性 ,2 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BPH组 )和 15例前列腺癌患者 (Pca组 )精浆PSA与F PSA浓度水平 ,用回收试验和重复性试验来验证检测的正确性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男性、BPH组和Pca组精浆PSA分别为 (5 872 4 0± 2 34394 )、(70 80 4 0± 30 3985 )、(32 4 7.5± 10 4 5 .5 )ng/mL ;F PSA分别为 (4 1972 0± 14 86 37)、(4 84 4 13± 194 911)、(1396 .7± 2 6 8.2 2 )ng/mL。回收效果满意 ,重复性试验证明结果可靠、稳定。Pca组精浆PSA和F PSA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男性和BPH组患者 (P <0 .0 0 0 1)。结论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技术稀释检测法测定精浆PSA与F PSA浓度的结果可靠、稳定 ,对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鉴别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